我先說壹下“五音”的概念。中國是文明古國,音樂發展歷史悠久,但古代音樂是五聲音階的,與西方不同。如果對比西方音樂的七個音階,中國古代音樂的“五聲音階”相當於沒有“法”和“四”升半音的do、re、mi、sol、la。當然,中國古代音樂的五音唱名不可能和西方音樂壹樣,西方音樂在唐代用的是“和、斯、乙、遲、公”。在更古老的時代,它使用“宮,商,角(發音為jué),鄭(發音為zhǐ)和余”。所以,如果稍微註意壹下,正宗的中國古樂是沒有“法”和“斯”兩個唱法名稱的。比如現在仍不時聽到的江北小調《茉莉花》,就是古曲之壹。如果是點名唱法,就只有“哆、來、咪、索、拉”,沒有“法、”了。著名的古歌,比如嶽飛寫的《滿江紅》。
順便說壹句,如果發現名為《中國古樂》的樂歌有“法、”音階之名,要麽是冒名頂替,要麽是被現代人改造過。
五聲音階是中國古代音樂的基本音階,所以有“五聲音階”這個成語。
還有壹種解釋:五音不全不僅僅是指有些人缺乏樂感,還包括有些人在發音上的缺陷。尤其是在中國的民族表演藝術界,經常有人說有些人因為五音不全而不適合學習這門藝術,但這個五音不全並不是五聲“宮上角箏宇”缺乏樂感,而是“唇、齒、鼻、吹口”。比如有人分不清牛六這個詞的發音。把劉讀成牛,把男女讀成破衣爛衫,是因為舌鼻功能的缺失。
這種“五音不全”大多可以通過語言專業訓練逐步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