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帚自珍。
是指把自己家裏的破掃帚當成寶貝。比喻東西雖然不好,自己卻很珍惜。成語出自於漢·劉珍《東觀漢紀·光武帝紀》:“壹量放兵縱火,聞之可以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宋·陸遊《秋思》:“遺簪見取終安用,敝帚雖微亦自珍。
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是壹位具有雄才大略的開明君主。他待人敦厚,誠懇尚信,在軍事上有謀略,禁止虜掠,爭取民心。
“敝帚自珍”這個成語,就出自他在都城洛陽所下的壹道詔書,從壹個側面反映了他在這方面的風格。
公元25年,劉秀經過多年征戰,建立起自己的統治政權,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在這個時候,各地還有許多豪強割據壹方,稱王稱霸。其中,壹個叫公孫述的,就依仗著四川險要地勢,在這裏自立為帝,國號“成家”。
隨著全國的逐漸統壹,光武帝數次遣使前去勸公孫述歸順東漢,但公孫述怒而不從。建武十壹年(公元35年),東漢朝廷派兵征討,被述所拒。
次年,劉秀又命大司馬吳漢前去討伐公孫述。吳漢,字子顏,南陽人,是東漢中興名將,武威將軍劉禹為其副將。
面對東漢的強大攻勢,公孫述調兵遣將進行抵擋,但節節敗退,吳漢連戰連勝,逼近成都。此後,雙方在廣都至成都之間展開殊死搏鬥,互有勝負。
公孫述更是拿出國庫中的全部財貨珍奇,招募了5000名敢死之士,鳴鼓挑戰,暗地裏派遣奇兵,繞到漢軍背後進行偷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