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演員需要什麽?

演員需要什麽?

最重要的是客觀衡量自己的條件,真正優秀了才能考慮這條路。我在影視圈20年了,見過太多優秀的演員還在往前走...

其實做演員有很多方法。最正規的方式是考個藝術類院校(尤其是曲藝),北京電影或者中戲,但是妳得非常努力才行。我朋友是影視城的跑龍套然後上晚自習才考上北京電影。然後就是在高校不斷提升自己,等導演排練完去高校選演員,妳可能會被選中。

第二種自然是在大的電影學院之外找壹份臨時演員的工作,但是這種方式估計很難成為明星。但也有例外,比如的王。

第三種,我就不說了,家裏有辦法,加上潛規則,不建議妳去嘗試。

有人說過,導演選演員上高校,不壹定是長得漂亮,演技好,而是氣質獨特的那種,就是妳雖然普通,但在壹群人中壹眼就能看出來,只要妳特別,有個性才會有人欣賞妳。用壹句成語來說就是鶴立雞群,所以我建議妳好好學習,培養自己的氣質,屬於自己的獨特氣質。我相信成功就在妳面前。

以下是壹些關於性能的基本問題和要求。看看妳是否遇到他們:

當了明星,當然要表演基本功。如果妳沒有表演的天賦,妳根本就不能表演。關於成為明星,妳還能說什麽?

這裏有壹些基本的東西。我建議妳先看看它們。如果妳覺得自己的長相符合要求,先報考北電、中戲、滬劇的專業學校。當然,如果家裏有錢,還是要去找導演拍戲的。那是最快成名的!!!

學生(以下簡稱“學生”):老師,說實話,我們很多中學生對“考試”這個詞很熟悉,但對表演專業的入學考試真的很陌生。如果妳懂壹點唱歌跳舞,就不知道怎麽準備表演和朗誦。妳怎麽準備?為什麽要測試這樣的內容等等?給我們講講吧?

老師(以下簡稱“老師”):妳的問題很寬泛,簡單解釋壹下不太容易。先從壹些具體的問題入手,慢慢深入交流,可能會讓這些答案逐漸清晰。

學生:好吧,我先問妳壹個小問題:聽說演員需要很漂亮,女演員身高需要1.75米,男演員身高需要1.80米,否則不行對吧?

老師:不能簡單刻板地討論男女生的身高條件。誠然,演員這個職業的特點之壹就是用自己的身體塑造角色。所以表演專業的學生錄取不能不考慮他(她)的外在條件。如果外部條件真的達不到錄取標準,勉強入學,那麽他(她)在學習的時候就會缺乏安全感(因為盡管他(她)努力了,但還是很難得到觀眾相應的肯定),以後在社會上會感到痛苦。有的同學因為外部條件差,反復與每個攝制組擦肩而過。但是身高只是外在條件的壹個方面,並不是壹定要達到壹定的身高才有可能錄取。身材比例勻稱、和諧、協調,沒有任何明顯的生理缺陷,也是重要條件之壹。考生那麽多,老師當然要針對學生的外部條件選擇最好的學生。除了身體條件,考生的內在素質也是極其重要的。有的考生外在條件很壹般,內在素質卻相當不錯。他們玩的時候“容光煥發”,相當有魅力。這樣的考生為什麽考不出好成績?所以內外條件要綜合比較,辯證審視。

學生:內在品質是什麽?

老師:內在的品質不像外在的條件那樣看得見摸得著,可以簡單的理解。這裏只能舉幾個例子:比如“信念”、“註意力”、“想象力”、“感性”。壹個演員在演戲的時候難道不需要“認真對待假戲真做”嗎?以假亂真看似簡單,其實並不容易。比如表演題是“妳在烈日下爬山,妳渴了。拿起伴侶遞過來的水壺喝水。”有的考生表演時拿著水壺,歪著脖子往嘴裏倒。妳為什麽會這樣?為了表現“渴”,水倒得很猛,觀眾看到他(她)往脖子裏倒,但他喝得不多。理論上他(她)並不是真的相信他(她)渴了。如果他(她)真的很渴,他(她)會非常珍惜水。只有真正口渴的人才會意識到水的珍貴。他們怎麽會願意往脖子裏灌水呢?

生:對,對,我們經常這樣。為什麽?

老師:我覺得有些考生總想表現自己的“演技”。老師的問題不是“渴”嗎?為了讓老師看出我“渴”,我把水倒進嘴裏,不管能不能喝水。有時演出結束後,我還會沾沾自喜,認為演出不錯。其實這個時候考生都很緊張,壹心想著發揮好,以為“這是關鍵時刻。”於是我試著表演《渴望》。如何表演「渴」?於是我學了壹個廣告或者電視劇裏的演技,把水全倒進了脖子裏。就這樣,我怕老師覺得自己不夠“渴”。

學生:是的,我們非常關註老師在表演過程中的壹舉壹動,他們的反應對我們考生來說非常重要。

老師:是的,我全神貫註於老師,那我怎麽能註意到水呢?所以水倒進脖子還是嘴裏都沒關系!這種表現能正確嗎?這個候選人真的相信自己渴嗎?

生:他演的時候,只想讓老師看到‘我渴了’的表演,只想‘我要把‘渴’演好,讓老師看中我’。

老師:對,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雜念”。爬山讓我口渴。喝水的目的是“解渴”。怎麽變成了“讓老師看出來我渴了”?目的不同,必然導致方法不同。如果目的錯了,如何正確執行?

生:哦!我懂壹點,演戲要抓住當時做這件事(喝水)的目的——“解渴”,認真演戲,不去想別的。不應該有任何雜念來取悅觀眾(老師)。

老師:是的,有各種雜念,有時候“我要認真玩”也會變成“雜念”。日常生活中喝水解渴也會提醒我現在要“認真”的喝?“喝水解渴”是壹件很常見也很容易做到的事情。為什麽這次非要“認真”呢?這並不是因為有老師坐在那裏。我想讓他看到我打得很好。因為這是壹次“入學考試”,不同尋常,所以我要“認真”。所以喝水讓我感覺很別扭,動作變形。這不還是“雜念”惹的禍嗎?

生:哎喲!其他想法無孔不入,怎麽辦?怎樣才能排除雜念?如果妳在演戲的時候總想看到“我必須排除雜念”,這不還是雜念嗎?

老師:沒錯!所以演員要集中精力在該註意的地方。我們要用想象力把生活中經歷過的“熱”、“累”、“渴”的感覺搞活。在烈日下爬山壹定出了很多汗。我的臉因為熱而發紅,我的汗水變成了鹽,我的嘴因為口渴而發粘。此時,演員們都在想著“驅熱”、“休息”、“解渴”。趕緊解開衣服,或者脫掉外套,找個陰涼的地方躲起來,然後找水喝。我發現我的水壺空了,我開始註意尋找那裏的清泉和野果。當妳的另壹半遞上壹口他留著的水,妳該作何感想?如何反應?當妳表達感激之情,從水壺裏喝壹口水的時候,妳是什麽感覺?在平時,那個水壺裏的水可能有壹股鋁容器的味道,不好喝,但是這個時候,妳會覺得無比的甜和透徹。不可能把水倒進妳的脖子裏。喝第壹口水後,“口渴”稍微緩解,全身感覺非常舒服。於是妳找了塊石頭坐下來喘口氣,準備喝第二口水,(因為妳自己的水壺空了,說明大家都快沒水了,要珍惜水)享受水的甘甜感覺。

如果妳專心致誌地“解開衣服”、“找水喝”、“選擇壹塊扁石休息”、“品味水的甘甜”去做好這些事情,妳會有壹種真切的感受,因為妳所做的壹切都是符合生活邏輯的,觀眾會相信妳的表演是非常真實的。

生:現在我明白了為什麽以及如何擺脫雜念。專註於此時此刻妳應該做的事情,這樣妳就不會分心,雜念也不會進來。

老師:是的,妳是對的。有些考生到了這種假設的情況下總是沒有安全感,無法集中註意力。甚至有壹次做對了,就找到了“熱”“累”“渴”的感覺。我壹激動就害羞的跳出來,以為自己居然把這個假的東西變成真的了。別人會看我搞笑嗎?這就是候選人的信仰意識不強,他(她)很難集中註意力。

學生:是的,但是這樣的考生事後後悔了。要是他(她)早知道以上就好了。

老師:是啊,考試時間這麽長。玩不好可能會掉榜。但是,反過來說,為什麽其他考生不都明白這些道理,總是專心做自己該做的事呢?這還是說明候選人的“信仰感”差。

生:我明白了,那麽“想象”在上面提到的表演練習中起什麽作用呢?

老師:想象力對演員來說太重要了。可以說想象力差的人當不了好演員。比如上面的例子,妳為什麽跑向這個山頭?不同的考生對這個表演練習有不同的想象。地質隊是要上山勘探勘測嗎?有多少年輕人在度假旅遊?還是某單位組織的爬山?還是壹個軍事偵察隊迷了路,找不到回去的路?情況不同,表現也大相徑庭。不同的情況決定了人們在運動會上舉行爬山比賽和登山探險,在淪陷區迷路時的不同心態。體育比賽跑第壹還是最後,心理上也是不壹樣的。至於天氣有多熱,嘴有多渴,人有多累,也要想象得很具體。同樣的“悶熱”“口渴”“疲憊”的感覺,在妳因為中了頭獎而興高采烈的時候,或者因為被敵人崗哨包圍而處於危險之中的時候,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能充分表現出因勝利而又熱又渴又累的感覺,毫無顧忌;後者必須饑渴難耐,以脫險為首要任務。所以演員分析了解情況,給自己壹個周密的想象空間,是非常重要的。

學生:老師,既然“想象力”對壹個演員如此重要,那我們該如何鍛煉想象力呢?是不是總要編些故事來講?跟同學說說妳看過的好小說,好電視劇或者電影?這樣可以鍛煉妳的“想象力”。

老師:有條件這樣做當然好,但是妳得肚子裏有“故事”才能講出來。我說這個“故事”,指的是“人的壹生”。如何獲得「人的生命」?首先,妳生活在這個社會,周圍都是豐富復雜的人際關系。妳能從每個人的家人、親戚、朋友、同事、鄰居那裏聽到和聽到多少人生故事?關心身邊的生活,觀察身邊的生活,久而久之,就能發現很多鮮活的故事。所以很多藝術家都教育我們做人要有良心,就是這個道理。

生:但我們只是青少年。我們能觀察和學習到多少深刻復雜的生活內容?

老師:人生積累真的不是壹蹴而就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見效。妳的所見所聞所做,都是妳直接說的。還有壹種間接的生活,就是讀書。很多優秀的當代小說、歷史小說、中外文學作品,古今中外,都是“別人的所見所聞所為”,由作家寫下來,介紹給我們。它包含了很多生活內容。書讀得越多,生活就越豐富,肚子裏的“故事”就越多。文化知識和生活積累對於壹個演員的成長非常重要。有很多考生認為自己功課不好,考不上其他專業。做個演員就好!這是對表演專業的誤解。想象就像火焰。要讓想象的火焰旺盛地燃燒,必須添加足夠的柴火。文化知識和生活知識就像柴火。柴火越多,想象的火焰就越高。所以想當演員的青年學生要好好學習,不要把演員這個職業當成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