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擔任陜西西路使節期間,指揮了多次戰鬥,成功抵禦外敵入侵,使當地人民生活安定。西夏軍官互相警告:“範曉老子(指範仲淹)胸中有甲兵數萬。”字裏行間充滿了對範仲淹的敬畏,這在北宋歷史上是不多見的。
範仲淹的傑出才華與他年輕時的努力有著必然的因果關系。早年的努力換來了日後的豐碩果實。
範仲淹祖籍陜西潁州,後遷居江蘇吳縣。他父親在他不到3歲的時候就因病去世了。他隨母親改嫁到了朱家尖。少年時,範仲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於是告別母親,只身前往應天府書院。他崇拜當時的著名學者,學習經國治國的知識,立誌為國為民。在應天府書院期間,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他把粥切成幾塊,鹹菜切成小塊(把粥切成塊)作為壹天的飯。
有壹天,範仲淹正在吃飯,他的同學和朋友來拜訪他。他們發現他在外面吃飯很不好,實在不忍心,就拿出錢讓範仲淹改善夥食。範仲淹很委婉,但拒絕得很堅決。他的朋友沒辦法,第二天送了很多好吃的菜,範仲淹這次收下了。幾天後,他的朋友又來拜訪範仲淹。他驚訝地發現,上次送去的山珍海味,比如雞、魚,都變質發黴了,範仲淹連壹根筷子都沒動。他的朋友不高興地說:“文茜兄(範仲淹的字,古人稱之為字,非名以表敬意),妳太清高了,吃什麽都不收,會讓妳的朋友傷心的!”
範仲淹笑著說:“老兄誤會了。不是我不吃,是我不敢吃。我擔心吃了魚後咽不下粥和鹹菜。妳的好意我心領了,妳別生氣。”朋友聽了範仲淹的話,更加佩服他的高尚品格。
有壹次,有人問範仲淹的誌向,範仲淹說:“要麽當個好醫生,要麽當個好宰相。良醫治病,丞相治國。”這種不為個人升遷和財富而讀書的遠大誌向,讓周圍的人非常佩服。後來範仲淹當了宰相,提出了許多利民富國的措施,實現了當年的抱負,成為壹代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