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五短三粗的典故

五短三粗的典故

五短三粗的典故指的是人的個子較矮小,但身體健壯威猛。

1.典故起源

五短三粗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東周列國誌》壹書中。據記載,這個成語來自西周時期的壹個典故,描述的是齊國的公子光和晉國的公子重耳之間的故事。

2.齊國公子光

公子光是齊國君主的兒子,他小時候個子矮小,但身體強壯,精力旺盛。盡管身材矮小,但他從小就展現出了出色的勇氣和智慧,備受關註和贊賞。

3.晉國公子重耳

公子重耳則是晉國的君主的兒子,他個子高大,相貌俊美,但性格軟弱,缺乏勇氣和決心。他被流放到齊國,目的是為了保護他的性命,也讓他得到磨練。

4.齊國公子光的勇猛

在流亡期間,公子重耳逐漸認識到自己的軟弱與依賴他人的局面,他希望能夠改變自己的性格並獲得更多的力量。於是,他取得了公子光的友誼,並向他學習勇敢和堅定。

5.五短三粗的含義

在這個典故中,齊國公子光代表了身材矮小但精神和體能健壯的人,而晉國公子重耳則代表了個子高大但性格軟弱的人。因此,成語“五短三粗”由此而來,用來形容個子矮小但強健有力的人。

拓展知識:

形容個子矮小但身體強壯的人也可以用“力大如牛”來表示。成語“五短三粗”常用於形容男子的個子和身材,而對於女性,可以用類似的描述“五短三圍”。

總結:

五短三粗這個成語源自齊國公子光和晉國公子重耳的歷史故事,用來形容個子矮小但強壯有力的人。通過這個典故,我們可以看到人的外表並不能完全決定壹個人的能力和價值,個子矮小的人同樣可以有出色的勇氣、智慧和力量。我們要以內在的品質和能力來評判壹個人,而不僅僅看重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