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出] 《孫子·謀攻》:“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辨形] 己;不能寫作“已”。
[近義] 了如指掌 明察秋毫 如數家珍 自知之明
[反義] 心中無數 不得要領 不甚了了 壹知半解 霧裏看花
[用法] 含褒義。多用於軍事;也用於其他工作。常跟“百戰百勝”或“百戰不殆”連用。壹般作謂語、賓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與“了如指掌”有別:~側重於形容了解雙方;“了如指掌”側重於形容了解壹方。
[例句] 在戰爭中;要~;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英譯] know yourself as well as the enemy
百戰百勝bǎi zhàn bǎi shèng[釋義] 打壹百次仗;勝壹百次。形容善於作戰;所向無敵。
[語出] 宋·蘇軾《留侯論》:“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
[正音] 勝;不能讀作“shénɡ”。
[辨形] 戰;不能寫作“站”。
[近義] 戰無不勝 所向無敵
[反義] 壹觸即潰 望風披靡 屢戰屢敗
[用法] 形容善於作戰;所向無敵。也可形容棋藝等方面無敵手。壹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百戰”在此泛指次數多。
[例句]
(1)人民軍隊因為有人民的支持;所以~;所向無敵。
(2)勝敗是兵家常事;~的將軍是沒有的。
運籌帷幄yùn chóu wéi wò[釋義] 運籌:籌劃;策劃。帷幄:軍中營帳。原指在營帳中謀劃制定作戰的方法策略。
[語出] 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
[正音] 籌;不能讀作“shòu”。
[辨形] 帷;不能寫作“惟”;幄;不能寫作“握”。
[反義] 握籌布畫 運籌決策
[用法] 含褒義。可用在軍事、政治、體育等方面。壹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補充式。
[例句] 第壹線工人辛勤勞動;貢獻的確不小;領導和科技人員~的功勞壹樣不可埋沒。
[英譯] make artifices in the general’s tent
[成語故事]
西漢初年,天下已定,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舉行盛大的宴會,喝了幾輪酒後,他向群臣提出壹個問題:“我為什麽會取得勝利?而項羽為什麽會失敗?”高起、王陵認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占城池與戰略要地,給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業。而項羽恰恰相反,有人不利,立功不授獎,賢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敗。漢高祖劉邦聽了,認為他們說的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勝原因是能用人。他稱贊張良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古人有名,有字,子房為張良的字)。”意思是說,張良坐在軍帳中運用計謀,就能決定千裏之外戰鬥的勝利。這說明張良心計多,善用腦,善用兵。
決勝千裏jué shèng qiān lǐ[釋義] 決定千裏外戰役的勝利。形容卓越的軍事運籌才能。
[語出] 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
[正音] 勝;不能讀作“shēnɡ”。
[近義] 穩操勝算
[用法] 壹般作謂語、定語、賓語。
[結構] 補充式。
[例句] 他有萬夫不當之勇;但無~之才。
出其不意chū qí bù yì[釋義] 其:代詞;對方;不意:沒有意料到。原指作戰時;在對方料想不到或沒有準備時;進行突然襲擊。現泛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語出] 《孫子·計篇》:“兵者;詭道……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正音] 其;不能讀作“qī”。
[辨形] 其;不能寫作“奇”;意;不能寫作“義”。
[近義] 攻其不備 出人意外
[反義] 意料之中 不出所料
[用法] 常用在乘人不備;施行突然襲擊或采取使別人感到意外的行動上。並常跟“攻其不備”連用。壹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動賓式。
[辨析] ~和“出人意料”;都有“讓人不曾想到或料到”的意思。不同在於:①~是出於對方意料之外的意思;“出人意料”是出於人們意料之外的意思。②~可表示在敵人意料不到的地方或時候;突然襲擊的意思 ;“出人意料”不能。“出人意料”著重在當事人對事物好壞、變化等事先已有所估計;只不過事實和所估計的恰巧相反。
[例句] 遊擊隊常常采取秘密而神速的行動;~地打擊敵人。
[英譯] beyond one’s range of expectation
攻其不備gōng qí bù bèi[釋義] 趁敵人沒有防備的時候;突然發動進攻。備:防備。其:他們。
[語出] 《孫子·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正音] 其;不能讀用“qī”。
[近義] 攻其無備
[用法] 多用於軍事上。壹般作主語、定語。
[結構] 兼語式。
[例句] 兩架戰鬥機從相反方向進入空城後;趙團長充分利用白雲、陽光隱蔽自己;爭取先發現敵機;以便~;先發制人。
圍魏救趙wéi wèi jiù zhào[釋義] 指攻擊敵人後方;迫使進攻的敵人撤回兵力的戰術。魏、趙:戰國時的國名。
[語出] 《三國演義》三十回:“曹軍劫糧;曹操必然親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虛;可縱兵先去曹操之寨;操聞之;必速還。此孫臏‘圍魏救趙’之計也。”
[辨形] 魏;不能寫作“味”。
[反義] 圍城打援 聲東擊西
[用法] 用於軍事。壹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連動式。
[例句]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出來搶糧;我們便用~的辦法;打他的縣城;鬼子就急忙撤回。
[英譯] save the Zhao by besieging the capital of the Wei
[成語故事]
戰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於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認為魏軍主力在趙國,內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這個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守年余,趙衰魏疲。這時,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攻擊方向選在哪裏?起初,田忌準備直趨邯鄲。孫臏認為,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議說,現在魏國精銳部隊都集中在趙國,內部空虛,我們如帶兵向魏國折都城大梁猛插進去,占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向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它必然放下趙國回師自救,齊軍乘其疲憊,在預先選好的作戰地區桂陵迎敵於歸途,魏軍大敗,趙國之圍遂解。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我國歷史上是壹個很有名折戰例,被後來的軍事家們列為 三十六計中的重要壹計。圍魏救趙這壹避實就虛的戰法為歷代軍事家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聲東擊西shēng dōng jī xī[釋義] 迷惑敵人的壹種戰術;虛張聲勢說攻擊東邊;實際進攻西邊。聲:聲張;擊:打擊。
[語出] 宋·張綱《乞修戰船劄子》:“況虜情難測;左實右偽;聲東擊西。”
[辨形] 擊;不能寫作“機”。
[近義] 出其不意 出奇制勝
[用法] 常用於軍事;指壹種出奇戰勝敵人的戰術。壹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例句] 雖然現在這裏還沒什麽動靜;但地勢險要;千萬麻痹不得;小心敵人~。
[英譯] look one way and row another
四面楚歌sì miàn chǔ gē[釋義] 四面都是楚人的歌聲。後用來比喻四面受敵;處於孤立無援的處境。
[語出] 梁啟超《中國國會制度私議》:“殆陷於四面楚歌之中;反恃解釋條文以持其說。”
[正音] 楚;不能讀作“cǔ”。
[辨形] 楚;不能寫作“觸”。
[近義] 腹背受敵 山窮水盡
[反義] 安然無恙 旗開得勝
[用法] 用作貶義。壹般作定語。
[結構] 主謂式。
[辨析] 見“腹背受敵”(329頁)。
[例句] 我們利用有利地形;又調來幾支隊伍;使敵人陷於~的絕境;不得不繳械投降。
[英譯] be utterly isolated
[成語故事]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裏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麽他的部隊裏面楚人這麽多呢?”說著,心裏已喪失了鬥誌,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裏面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壹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擡不起頭來。壹會兒,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腹背受敵fù bèi shòu dí[釋義] 腹:肚子;指前面;背:背脊;指後面;受:遭到;受到。前後都受到敵人的攻擊;處於被動不利的局面。
[語出] 《魏書·崔浩傳》:“裕西入函谷;則進退路窮;腹背受敵”。
[近義] 四面楚歌 十面埋伏
[反義] 金蟬脫殼 各個擊破
[用法] 壹般用作謂語、補語、分句。
[結構] 主謂式。
[辨析] ~和“四面楚歌”;都表示“受到敵人夾攻而走投無路”的困境。但~偏重指前後受到敵人的攻擊;“四面楚歌”偏重指四面受敵;而又孤立無援。
[例句] 他奮力沖上這座山峰;才有可能擺脫~的困境。
[英譯] have enemies in front and rear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釋義] 木:樹;皆:全;都是。野草和樹木都像是兵士。比喻軍隊敗退時心虛;把草木都看成為是敵兵。亦形容極度驚恐時發出多疑的錯覺。
[語出] 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五回:“大有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之感。”
[正音] 皆;不能讀作“jié”。
[辨形] 皆;不能寫作“揩”。
[近義] 風聲鶴唳 杯弓蛇影
[反義] 若無其事 穩如泰山
[用法] 含貶義。用來形容戰敗者或畏敵者極端驚恐、疑懼;也可形容神經過敏;壹有動靜就非常恐懼。壹般作謂語、定語、補語。
[結構] 主謂式。
[辨析] 見“風聲鶴唳”(310頁)、“杯弓蛇影”(47頁)。
[例句] 敵人嚇得驚恐萬狀;~。
[英譯] be plagued by imaginary fears
[成語故事]
東晉時,強秦壹直想吞並晉王朝,秦王苻堅親自率領九十萬大軍,去攻打晉國。晉國派大將謝石、謝玄領八萬兵馬迎戰。苻堅當然很傲慢,根本沒把力量懸殊的晉軍看在眼裏。
可是,誰料到先頭部隊的前鋒同晉軍首戰便被打敗,苻堅慌了手腳。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線視察,他看到晉軍陣容嚴整,士氣高昂,連晉軍駐紮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綽綽像是滿山遍野的士兵呢!接著,在淝水決戰,秦軍被徹底擊潰,損失慘重,秦王苻堅自己受傷,弟弟苻融也陣亡了。苻堅倉皇而逃,他聽到風聲鳥聲也以為是敵人追兵又到了。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8萬前去抵抗。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壹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余。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壹草壹木都像晉軍的士兵壹樣。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麽強大的敵人啊!怎麽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後悔自己過於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勢扭轉戰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後退,讓出壹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想利用晉軍忙於渡河難於作戰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於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後退的軍令壹下,秦軍如潮水壹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屍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這就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淝水之戰。
風聲鶴唳fēng shēng hè lì[釋義] 唳:鶴鳴聲。風吹的響聲和仙鶴的叫聲。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擾。
[語出] 唐·房玄齡等《晉書·謝玄傳》:“余眾甲宵遁;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正音] 唳;不能讀作“lèi”。
[辨形] 唳;不能寫作“戾”。
[近義] 草木皆兵
[反義] 風平浪靜
[用法] 多用於戰敗者和畏敵者;也用於其他壹有動靜非常恐懼的神經過敏者。壹般作謂語、定語、補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和“草木皆兵”都可形容內心恐懼;疑神疑鬼。常可通用或連用。但當強調壹聽到聲音就驚恐萬狀時;用~;當強調看到草木就恐懼萬分時;宜用“草木皆兵”。
[例句] 這些罪犯從獄中逃出後;~;草木皆兵;每天都心驚膽戰地過日子。
[英譯] apprehend danger in every sound
[成語故事]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組織90萬大軍,南下攻打東晉。東晉王朝派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帶領8萬精兵迎戰。
苻堅認為自己兵多將廣,有足夠的把握戰勝晉軍。他把兵力集結在壽陽(今安徽壽縣)東的淝水邊,等後續大軍到齊,再向晉軍發動進攻。
為了以少勝多,謝玄施出計謀,派使者到秦營,向秦軍的前鋒建議道:“貴軍在淝水邊安營紮寨,顯然是為了持久作戰,而不是速戰速決。如果貴軍稍向後退,讓我軍渡過淝水決戰,不是更好嗎?”秦軍內部討論時,眾將領都認為,堅守淝水,晉軍不能過河。待後續大軍抵達,即可徹底擊潰晉軍。因此不能接受晉軍的建議。
但是,苻堅求勝心切,不同意眾將領的意見,說:“我軍只要稍稍後退,等晉軍壹半過河,壹半還在渡河時,用精銳的騎兵沖殺上去,我軍肯定能大獲全勝!”
於是,秦軍決定後退。苻堅沒有料到,秦軍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指揮不統壹,壹接到後退的命令,以為前方打了敗仗,慌忙向後潰逃。謝玄見敵軍漬退,指揮部下快速渡河殺敵。秦軍在潰退途中,丟棄了兵器和盔甲,壹片混亂,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那些僥幸逃脫晉軍追擊的士兵,壹路上聽到呼呼的風聲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晉軍又追來了,於是不顧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這樣,晉軍取得了“淝水之戰”的重大勝利。
兵貴神速bīng guì shén sù[釋義] 貴:可貴;神速:特別迅速。用兵以行動特別迅速為貴。
[語出] 《三國誌·魏書·郭嘉傳》:“太祖將征袁尚……嘉表曰:‘兵貴神速。’”
[正音] 速;不能讀作“shù”。
[辨形] 兵;不能寫作“乓”或“乒”。
[近義] 速戰速決 事不宜遲
[反義] 猶豫不決 優柔寡斷
[用法] 多用於軍事方面;有時也用於其他方面。壹般作謂語、分句或獨自成句。
[結構] 主謂式。
[例句]
(1)乘勝追擊;~;不給敵人喘息之機。
(2)~;我們要馬上行動;貽誤戰機就必然失敗。
[英譯] Speed is precious in war。
[成語故事]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縣)人。他足智多謀,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敗了據有冀、青、幽、並四州的袁紹,殺了袁紹長子袁譚,袁紹的另外兩個兒子袁尚、袁熙逃走,投奔遼河流域的烏丸族首領蹋頓單於。蹋頓乘機侵擾漢朝邊境,破壞邊境地區人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曹操有心要去征討袁尚及蹋頓,侶有些官員擔心遠征之後,荊州的劉表會乘機派劉備來襲擊曹操的後方。
郭嘉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對曹操說:“妳現在威鎮天下,但烏丸仗著地處在邊遠地區,必然不會防備。進行突然襲擊,壹定能消滅他們。如果延誤時機,讓袁尚、袁熙喘過氣來,重新收集殘部,烏丸各族響應,蹋頓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屬於我們了。劉表是個空談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劉備,不會重用劉備,劉備不受重用,也不肯多為劉表出力。所以妳只管放心遠征烏丸,不會有後顧之憂的。”
曹操於是率領軍隊出征。到達易縣(今屬河北)後,郭嘉又對曹操說:“用兵貴在神速。現在到千裏之外的地方作戰,軍用物資多,行軍速度就慢,如果烏丸人知道我軍的情況,就會有所準備。不如留下笨重的軍械物資,部隊輕裝,以加倍的速度前進,乘敵人沒有防備發起進攻,那就能大獲全勝。”
曹操依郭嘉的計策辦,部隊快速行軍,直達蹋頓單於駐地。烏丸人驚慌失措地應戰,壹敗塗地。蹋頓被殺,袁尚、袁熙逃往遼東後被太守孫康所殺。
突然襲擊tū rán xí jī[釋義] 原指軍事上出其不意地攻擊,現多比喻突然加於別人的行動使人感到意外而難應付。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指軍事上出其不意地攻擊
神出鬼沒shén chū guǐ mò[釋義] 像鬼神壹樣變化無常。比喻用兵神奇迅速;變化莫測。現常比喻行動出沒無常;不可捉摸。
[語出] 《淮南子·兵略訓》:“善者之動也;神出而鬼行。”
[正音] 沒;不能讀作“méi”。
[辨形] 沒;不能寫作“寞”。
[近義] 出沒無常 神秘莫測
[反義] 按兵不動
[用法] 用作褒義。形容行動神速;不可捉摸。壹般作謂語、狀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和“出沒無常”都可以形容“行為變化莫測”;但~指像神鬼壹樣;富有比喻色彩;多用於口語中;而“出沒無常”不含比喻色彩;多用於書面語之中。
[例句]
(1)抗日遊擊隊~;打得鬼子暈頭轉向。
(2)東北抗日遊擊隊~;打得鬼子惶惶不可終日。
[英譯] come and go like a shadow
所向無敵suǒ xiàng wú dí[釋義] 沒有能敵得住的對手。指誰也抵擋不住。多形容軍威極壯;銳不可當。
[語出] 三國·蜀·諸葛亮《心書》:“善將者;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則所向無敵;所擊者萬全矣。”
[辨形] 向;不能寫作“相”。
[近義] 所向披靡 勇往直前
[反義] 屢戰屢敗
[用法] 用作褒義。壹般作謂語、賓語。
[結構] 主謂式。
[辨析] 見“所向披靡”(925頁)。
[例句] 只有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我們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
[英譯] ever…victorious
16個成語全找了,可是,妳的“草木皆軍”好像寫錯了哦。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