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字是頭,第四個字是臂的成語
三頭六臂
三頭八臂
銅頭鐵臂
成語:三頭六臂
拼音:sān tóu liù bì
解釋:三個腦袋,六條胳臂。原為佛家語,指佛的法相。後比喻神奇的本領。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三:“三頭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咤撲帝鐘。”
示例:呂嶽在金眼駝上,現出~,大顯神通。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九回
近義詞:神通廣大、三首六臂
反義詞:黔驢技窮、壹無所長
歇後語:廟裏的妖怪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神通廣大
英文:be infinitely resourceful
日文:三面六臂 (さんめんろっぴ
法文:homme doué de pouvoirs extraordinaires,d'une puissance surhumaine
(三頭六臂,三頭六臂)
亦作“三頭八臂”。
神道的形狀。
《法苑珠林》卷九:“﹝修羅道者﹞體貌粗鄙,每懷瞋毒,稜層可畏,擁聳驚人,並出三頭,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雲。”
《景德傳燈錄·善昭禪師》:“三頭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咤撲帝鍾。”後以喻神通廣大,本領出眾。
元無名氏《馬陵道》第四摺:“總便有三頭六臂天生別,到其間那裏好藏遮。”
《水滸傳》第二回:“他只是壹箇人,須不三頭六臂!”
《紅樓夢》第八三回:“別說是女人當不來,就是三頭六臂的男人,還撐不住呢。”
夏衍《秋瑾傳》第二幕:“聽人家說,我還以為您是壹個三頭六臂的女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