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讀完壹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需要寫壹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麽我們該怎麽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三字經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壹起來看看吧。
三字經讀後感1寒假期間,學校要求背誦《三字經》,我想:背《三字經》有什麽用?我極不情願地向書店走去。誰知拿起這本內容豐富,讀起來瑯瑯上口,便於記誦的《三字經》,我竟壹眼不眨地看了兩個多小時,直到肚子唱起了空城計,我才匆匆付完錢,興高采烈地向家裏奔去。
每天寫完作業,我沒心思看曾經讓我朝思暮想的動畫片,而是拿起《三字經》,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妳可別小瞧它,這裏面含意無窮呢!其中書中有壹個故事讓我最受感動。
《三字經》不但是壹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壹個又壹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壹篇又壹篇的寓意吸引著大家。快和我壹起去讀這本好書吧
三字經讀後感2今天晚上,我和媽媽親子閱讀了《三字經》裏面的內容:“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壹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還壹起閱讀了《黃香溫席》和《藥聖孫思邈》這兩個故事,《三字經》我很早就會背誦裏面的內容,但並沒有理解裏面的意思,這次閱讀讓我有了更深的理解,古人非常重視孝道,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是每個人都應該要做的事情,壹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還能幹成什麽事情呢?
我壹定要學習他們,孝敬我的父母,和弟弟友愛相處,我原來有的時候會不聽父母的話,讓他們生氣,還經常和弟弟發生爭執,不懂得讓著他,我覺得這樣很不應該,我要改正過來,做壹個尊老愛幼,懂得孝順的好孩子。
三字經讀後感3我相信《三字經》大家肯定都知道吧!可是妳們又真正了解這裏面的含義了嗎?如果沒懂,那就讓我給妳們講講吧!
妳們知道《孟母擇鄰》的故事嗎?”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困住在墓地附近,他就常常模仿那些辦喪事的人哭泣。孟母就把家遷到了鬧市,孟子便整天模仿著商人吆喝著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了學堂邊,孟子終於看到了禮儀和知識。這說明環境對人的成長非常重要。有了良好的環境,自身努力也非常重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們每個小學生猶如壹塊玉,不經過雕琢,怎麽能成大器呢?我們應該刻苦學習,勇攀高峰,長大要做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使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如果妳沒讀過,建議妳去讀壹讀,他壹定會帶給妳無窮的收獲。
三字經讀後感4《三字經》裏面有壹個故事是這樣的:孔融有七個兄弟,他排行第六位。四歲時,他就已經懂得謙讓之禮了。有壹天,鄰居給他家送來壹筐梨,孔融從容地選了壹個小梨,把大梨讓給了哥哥們吃。大人問孔融為什麽挑小梨呢?他回答說:“諸兄年長,正宜用大的。我乃小弟之輩,年尚幼小,自應取小,‘犯上’不妥。”這個故事被廣為傳頌。這個故事對應的三字經是: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三字經》讓我在愉悅的閱讀氛圍內汲取知識養料;精彩的內容配以精美的插圖,給我帶來美的視覺享受。我相信這本書不僅可以激發我的閱讀興趣,還可以豐富我的內心世界,提高我的文學素養和寫作水平,從而達到啟迪智慧和凈化心靈的作用,願這本書成為父母教育我的得力助手,成為我成長中的.好朋友!
我真誠地希望我能與經典同行,收獲知識,獲取快樂。
三字經讀後感5暑假裏,我又讀起了《三字經》。
這是壹本好書,我讀了不止壹遍。書中,總有壹些哲理讓我們終生受益---“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總有壹些故事感動我們的心靈---“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總有壹些感悟陪伴我們成長“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總有壹些經歷讓我們心懷感恩---“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每次打開這本書,讀到這些故事,總是讓我受益匪淺,為我在成長的道路上遮風擋雨。
三字經,小小的壹本書,卻又象壹個小小的階梯,帶領我拾級而上,通往知識的殿堂,教會我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讀後感6《三字經》的著作年代雖然離我非常遙遠,但是直到今天,這本書對我們仍然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這本書用通俗的文字、形象的比喻、對我們講述了各式各樣的道理;他勸導大家,要做壹誠實的人、健康的人、勤勞的人、有知識的人、品格高尚的人。具有這種品格的人,才是有用的人。
古今中外,多少英雄人物都具備上述品質。
當然,讓自己造就壹}有用的人,不但要有決心,更重要的是要有恒心。“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成義”!
今天我有這麽優越的學習條件,又有這麽多的人關心著我,我壹定要努力學習,將來壹定要做壹個有用的人!
三字經讀後感7寒假裏,我認認真真地看完了國學叢書之壹的《三字經》,這本書介紹了很多歷史人物生活和學習的典故,這些故事都用三字詩歌編成,讀起來瑯瑯上口,也便於我們記憶。
書中介紹有孟母三遷、孔融讓梨、四面楚歌等故事,我最為感動的幾句是:”批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它講的是西漢路溫舒刻苦學習的故事。他家裏很窮,買不起書,常常借別人的書來讀,壹天,路溫舒在放羊的時候看到蒲草的葉子很寬大,就想到要用蒲草的葉子來編成席子,在上面抄書、寫字,於是他就趁放羊的時候到處割草、編席,然後再把借來的書抄在上面,他就是通過這種方法讀了很多的書,成為壹名大文學家。
看了這個故事我很有啟發,首先就是做事情要有毅力,要堅持不懈地做下去,才能獲得成功。其次,做事情要突破現有條件的束縛,自己去創造機會。最後,和路溫舒當時相比,我們現在的學習環境真是好太多了,我們更要珍惜當下,好好學習。
三字經讀後感8“古人讀書的方法”告訴我們:人人都能讀書,但讀書的方法不壹樣。方法不對,就會讀不懂,甚至越讀越糊塗;只有方法合適,才能學到知識,有所收益。另外讀書的方法也是各式各樣,因人而異。我們應該學習古人的讀書方法。如歐陽修善於積少成多,發明了“計字日誦”讀書法。
感悟:作為壹名小學生,首先要從內容、題材和寫作方法來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的壹些書,然後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然後就是按照計劃持之以恒,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我壹直在讀我喜愛的《成語故事》,每讀壹遍就增加我對壹些成語的理解。我相信只要我不斷地讀它們,將來在習作中就能準確運用它們。
三字經讀後感9在今年的讀書節裏,我讀了《三字經》這本書,其中我最喜歡的壹句話是“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壹開始我是喜歡這句話的字形結構美,後來我又讀了讀這句話,不理解意思,想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便找來有關書籍深入了解它的意思。原來蔡文姬和謝道韞是我國古代的十大才女,蔡文姬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學家,精於天文和數理,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謝道韞是東晉女詩人,才學過人,甚是聰慧,且勇敢果斷,品味高雅。
我想她們有這麽高的成就,能成為古代的十大才女,壹定是離不開她們的刻苦學習、鉆研。我也要向她們學習,學習這種刻苦、鉆研的精神,在以後的學習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三字經讀後感10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人人都讀書,如果方法不對,就會讀不懂,越讀越糊塗。要有方式方法的讀書,才能理解快書中的意思,從中有所收獲。歐陽修發明了“計字日誦”讀書法。每天定量計字,積少成多,學到了大量的知識。
在我的學習中,就有壹些好的方法,讓我事半功倍。比如呂老師教我們在寫作文之前,先做思維導圖,捋清思路再寫作文就很容易了。首先要確定寫作的主題,之後要圍繞這個主題分成幾個部分,再對這幾個部分詳細的描寫。對壹個部分詳細描寫時,還要做幾級細分,用什麽樣的詞語,用什麽樣的修辭方法,更能把這部分寫的生動形象。就這樣,從寫作主題分支到詞語,壹級壹級,構成了壹個框架,註入血液,填上皮膚,壹篇生動形象的作文展現在我們眼前。
這種學習方法讓我的思路更加清晰,使我能更快更好的寫出文章,提高了我的習作水平。作者:吳朋霖
三字經讀後感11在生活中,每壹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壹個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不論是在道德品質、文化修養上都會受益匪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具有開放性思想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 每看壹篇,我都會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
時光流逝,有些東西會被遺忘,但有些東西卻被傳承下來,《三字經》在歷史的長河中,被保留了下來。她是中國古代文明中的精華,也為中國古代文明也留下了光輝的壹頁。
《三字經》這壇是窖藏千年的美酒,愈久彌香,在新時代的今天,教化人心,必將永遠地散發出醉人的芳香。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壹本好書就是壹個良師益友”,讓我們靜下心來,捧起書,在淡淡的的墨香中與哲人會面,與良友交談,增識長慧,開悟人生。朋友,讓我們壹起來愛書,讀書吧!
三字經讀後感12在暑假裏,我做了壹件錯事,媽媽就讓我看《三字經》,讓我懂得更多的道理,不再做愚蠢的事情。壹開始,我就想:“看這本書有什麽用呀?能讓我學到什麽呀?”看了之後,我真的學到的了許多道理。比如: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句話。意思是: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壹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沒有知識,能有什麽用呢?從那以後,我就發奮起來,對自己說:“壹定要好好學習,不要做個沒用的人。”還有這句: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意思是: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獲,而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是壹定要後悔的。所以,我就又對自己說:“壹定要勤勞,讓自己活得更加真實。不要浪費時間,否則,就會後悔,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吃的。”
三字經讀後感13我對《三字經》非常感興趣,看了壹遍又壹遍。這本書上講述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比較通俗地把它理解為:壹個人在幼年時期,本性是善良的,雖然人的本性都不壞,可是,由於後天的熏染,環境的影響,差別會變得越來越大,所以,我們不能夠輕易地判斷壹個人是善還是惡。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句話也蘊涵著壹個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會閃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專心,恒心,耐心,以及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處。
三字經有數百句,它用文字精辟地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讀了這本書以後,更加了解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我受益匪淺。
三字經讀後感14未經雕琢的璞玉在普通人眼裏和散落在各處的小石子是沒有區別的。
“玉不琢,不成器。”我對《三字經》裏的這句話印象最深,因為我的名字裏也有“玉”字。和氏天下璧,舉世無雙。雄心萬丈的秦始皇曾經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它。可想而知和氏璧的價值有多麽高。在這之前,楚人卞和因為把未曾雕琢的璞玉獻給楚王而被砍去了自己的兩只腳。如果卞和將璞玉雕琢成美玉再獻給楚王,我想他不僅不會受到傷害,或許會得到楚王的賞賜。未經雕琢的璞玉在人們眼裏只不過是塊石頭,只有經過精心的雕琢,人們才能認識到它的美麗和價值。孟母三遷及斷機杼的舉動,讓我們看到了壹位母親對自己孩子的“雕琢”,如果不是孟母的精心雕琢,中國歷史上或許會多壹位巨商大賈或風水大師;而將失去壹位與孔子齊名的聖人,那我們國家的文化與歷史肯定會被改寫。
每個孩子都是家長手中的璞玉,每壹位老師都是技藝高超的玉雕大師。
三字經讀後感15《三字經〉把許多故事和知識編成三個字的形式,教給我們許多道理,有關於學習的。還有關於做做人的,做事的。這些故事講了好多的道理,對我們很有幫助。比如“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這段話是說黃香九歲時就懂鍀孝順父坶,在冬天嚴寒時把被窩睡熱後再請父母睡;在夏日炎炎時,為父母扇涼驅蚊。
孔融四歲時,他等哥哥們都挑走了大個梨,自己只拿了壹個最小的梨。我覺得應該向黃香學習,多為父母做家務活,好好學習,做壹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小孩子還應該尊敬姐姐哥哥,要友愛慊讓。
這本書有很多故事,讓我讀了十分受啟發,對我幫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