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不變文言文

不變文言文

1. 求初中文言文中不變的解釋

1. 安:1、怎麽(安求其能千裏也) 2、養(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質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備: 1、周全、詳盡。

(前人之述備矣《嶽陽樓記》) 2、具備。(壹時齊發,眾妙畢備《口技》) 3、準備。

(猶得備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響(被於來世) 2、同“披”,穿(皆被綺繡) 5. 鄙:1、邊境(蜀之鄙有二僧《為學》) 2、鄙陋、目光短淺(肉食者鄙《曹劌論戰》)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 6. 畢:1、盡(畢力平險《愚公移山》) 2、全部(群響畢絕《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嶽陽樓記》) 2、輕視。

(不宜妄自菲薄《出師表》) 3、厚度小。(薄如錢唇《活板》) 8. 策:1、馬鞭。

(執策而臨之《馬說》) 2、鞭打、驅使。(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3、記錄。

(策勛十二傳《木蘭詩》) 4、計謀。(成語“束手無策”) 9. 長:cháng 1、長度。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2、與“短”相對。(北市買長鞭《木蘭詩》) 3、長久,健康。

(但願人長久《明月幾時有》) 4、永遠。(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蘭無長兄(《木蘭詩》) 6、zhǎng,頭領。

(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陳涉世家》) 10. 稱:1、相當、配合(稱其氣之小大/不能稱前時之聞)2、稱贊(先帝稱之曰能) 11. 誠:1、誠心(帝感其誠)2、的確,實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 12. 懲:1、苦於(懲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懲罰 13. 馳:1、騎(願馳千裏足) 2、驅車(追趕)(公將馳之) 14. 出:1、發、起(方其出海門) 2、在邊疆打仗(出則方叔、召虎) 3、來到(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兵) 4、產生(計將安出) 15. 辭:1、推辭(蒙辭以軍中多務) 2、語言(未嘗稍降辭色) 16. 次:1、編次。(吳廣皆次當行《陳涉世家》) 2、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17. 簞:1、用簞裝著(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2、古代裝飯的圓形竹筐(壹簞食,壹豆羹) 18. 當:1、承當,承受。(當之無愧) 2、應當。

(當獎率三軍《出師表》) 3、將要。(今當遠離) 4、對著,向著。

(木蘭當戶織《木蘭詩》) 5、值,正在。(當時此,諸郡縣苦秦吏者《陳涉世家》) 6、抵擋。

(“銳不可當”) 19. 道:1、道路。(會天大雨,道不通《陳涉世家》) 2、道義。

(伐無道,誅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4、說,講。

(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20. 得:1、能夠(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獲得(故不為茍得) 3、同“德”,感激(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21. 等:1、同樣(等死,死國可乎/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2、諸位,表多數(公等遇雨) 22. 敵:1、攻擊(恐前後受其敵《狼》) 2、敵人(蓋以誘敵《狼》) 23. 吊:1、憑吊(為我吊望諸君之墓) 2、慰問(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計、推測(孤不度德量力) 2、渡過、越過(關山度若飛) 25. 端:1、畫幅的右端(左手執卷端) 2、正、端正(其人視端容寂) 26. 惡:1、怎麽(惡能無紀) 2、厭惡(所惡有甚於死者) 27. 發:1、行動、發動(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 2、發射(見其發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發於畎畝之間) 4、征發(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5、開放(野芳發而幽香 ) 6、發出(壹時齊發,眾妙畢備) 7、fā,頭發(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28. 凡:1、凡是(則凡數州之土壤) 2、總***(凡三往) 29. 方:1、見方(方七百裏)2、長方形(方以長)3、當……時候(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 30. 分:fēn 1、劃分,分開。(今天下三分《出師表》) 2、分配,分給。

(必以分人《曹劌論戰》) 3、長度單位。(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4、fèn,職分,本分。

(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師表》) 31. 奉:1、通“俸”侍奉(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於危難之間) 3、供養(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沒有(尊君在否) 2、惡、壞(陟罰臧否) 33. 夫:1、那(予觀夫巴陵勝狀) 2、fú,句首發語詞(夫環而攻之/且夫人之學) 3、丈夫(夫齁聲起/羅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稱,人(荷擔者三夫) 34. 扶:1、沿,順著(便扶向路《桃花源記》) 2、攙扶(出郭向扶將《木蘭詞》) 35. 拂1、違背、阻礙(行拂亂其所為) 2、同“弼”,輔佐(入則無法家拂士) 3、輕輕擦過(以手拂之) 36. 福:1、賜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為福乎) 37. 富:1、富麗(與倉廩府庫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許多(家富良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進而(醉則更相枕以臥) 3、互相(更相慶) 4、再、又(更上壹層樓) 5、更加(舉杯銷愁愁更愁) 39. 茍:1、如果(茍富貴/茍慕義強仁) 2、茍且(故不為茍得/茍全性命於亂世) 3、且、或許,表希望(茍無饑渴) 40. 固:1、本來(固眾人《傷仲永》) 2、頑固、固執(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壹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鞏固(固國不以山溪之險)5、安守,固守。

2. 求初中文言文中不變的解釋

1. 安:1、怎麽(安求其能千裏也) 2、養(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質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備: 1、周全、詳盡。

(前人之述備矣《嶽陽樓記》) 2、具備。(壹時齊發,眾妙畢備《口技》) 3、準備。

(猶得備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響(被於來世) 2、同“披”,穿(皆被綺繡) 5. 鄙:1、邊境(蜀之鄙有二僧《為學》) 2、鄙陋、目光短淺(肉食者鄙《曹劌論戰》)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 6. 畢:1、盡(畢力平險《愚公移山》) 2、全部(群響畢絕《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嶽陽樓記》) 2、輕視。

(不宜妄自菲薄《出師表》) 3、厚度小。(薄如錢唇《活板》) 8. 策:1、馬鞭。

(執策而臨之《馬說》) 2、鞭打、驅使。(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3、記錄。

(策勛十二傳《木蘭詩》) 4、計謀。(成語“束手無策”) 9. 長:cháng 1、長度。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2、與“短”相對。(北市買長鞭《木蘭詩》) 3、長久,健康。

(但願人長久《明月幾時有》) 4、永遠。(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蘭無長兄(《木蘭詩》) 6、zhǎng,頭領。

(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陳涉世家》) 10. 稱:1、相當、配合(稱其氣之小大/不能稱前時之聞)2、稱贊(先帝稱之曰能) 11. 誠:1、誠心(帝感其誠)2、的確,實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 12. 懲:1、苦於(懲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懲罰 13. 馳:1、騎(願馳千裏足) 2、驅車(追趕)(公將馳之) 14. 出:1、發、起(方其出海門) 2、在邊疆打仗(出則方叔、召虎) 3、來到(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兵) 4、產生(計將安出) 15. 辭:1、推辭(蒙辭以軍中多務) 2、語言(未嘗稍降辭色) 16. 次:1、編次。(吳廣皆次當行《陳涉世家》) 2、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17. 簞:1、用簞裝著(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2、古代裝飯的圓形竹筐(壹簞食,壹豆羹) 18. 當:1、承當,承受。(當之無愧) 2、應當。

(當獎率三軍《出師表》) 3、將要。(今當遠離) 4、對著,向著。

(木蘭當戶織《木蘭詩》) 5、值,正在。(當時此,諸郡縣苦秦吏者《陳涉世家》) 6、抵擋。

(“銳不可當”) 19. 道:1、道路。(會天大雨,道不通《陳涉世家》) 2、道義。

(伐無道,誅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4、說,講。

(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20. 得:1、能夠(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獲得(故不為茍得) 3、同“德”,感激(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21. 等:1、同樣(等死,死國可乎/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2、諸位,表多數(公等遇雨) 22. 敵:1、攻擊(恐前後受其敵《狼》) 2、敵人(蓋以誘敵《狼》) 23. 吊:1、憑吊(為我吊望諸君之墓) 2、慰問(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計、推測(孤不度德量力) 2、渡過、越過(關山度若飛) 25. 端:1、畫幅的右端(左手執卷端) 2、正、端正(其人視端容寂) 26. 惡:1、怎麽(惡能無紀) 2、厭惡(所惡有甚於死者) 27. 發:1、行動、發動(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 2、發射(見其發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發於畎畝之間) 4、征發(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5、開放(野芳發而幽香 ) 6、發出(壹時齊發,眾妙畢備) 7、fā,頭發(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28. 凡:1、凡是(則凡數州之土壤) 2、總***(凡三往) 29. 方:1、見方(方七百裏)2、長方形(方以長)3、當……時候(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 30. 分:fēn 1、劃分,分開。(今天下三分《出師表》) 2、分配,分給。

(必以分人《曹劌論戰》) 3、長度單位。(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4、fèn,職分,本分。

(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師表》) 31. 奉:1、通“俸”侍奉(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於危難之間) 3、供養(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沒有(尊君在否) 2、惡、壞(陟罰臧否) 33. 夫:1、那(予觀夫巴陵勝狀) 2、fú,句首發語詞(夫環而攻之/且夫人之學) 3、丈夫(夫齁聲起/羅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稱,人(荷擔者三夫) 34. 扶:1、沿,順著(便扶向路《桃花源記》) 2、攙扶(出郭向扶將《木蘭詞》) 35. 拂1、違背、阻礙(行拂亂其所為) 2、同“弼”,輔佐(入則無法家拂士) 3、輕輕擦過(以手拂之) 36. 福:1、賜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為福乎) 37. 富:1、富麗(與倉廩府庫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許多(家富良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進而(醉則更相枕以臥) 3、互相(更相慶) 4、再、又(更上壹層樓) 5、更加(舉杯銷愁愁更愁) 39. 茍:1、如果(茍富貴/茍慕義強仁) 2、茍且(故不為茍得/茍全性命於亂世) 3、且、或許,表希望(茍無饑渴) 40. 固:1、本來(固眾人《傷仲永》) 2、頑固、固執(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壹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鞏固(固國不以山溪之險)5、安守,固守(。

3. 狼性不變文言文翻譯

壹個屠戶傍晚回來,擔子裏的肉已經賣完了,只剩下骨頭。

屠戶半路上遇到兩只狼,緊跟著(他)走了很遠。屠戶覺得害怕,把骨頭扔給狼。

壹只狼得到骨頭就停止了,另壹只狼仍然跟從。屠戶再次扔骨頭,後來得到骨頭的狼停止了,但是先前的那只狼又來了。

骨頭已經沒有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壹樣壹起追趕。屠戶感到處境很危急,擔心受到狼的前後攻擊。

他往旁邊看到田野中有個麥場,場主把柴草堆積在麥場中,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於是快速地跑過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擔子拿起屠刀。

狼不敢上前,瞪眼朝著屠戶。壹會兒,壹只狼徑直離開了,另壹只狼像狗壹樣蹲坐在前面。

過了壹會兒,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很悠閑。屠戶突然跳起來,用刀砍狼的頭,又砍了幾刀把狼殺死。

他剛剛想要走,轉身看柴草堆後面,另壹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從柴草堆中打洞從後面攻擊屠夫。狼的身體已經鉆進去壹半,只露出 *** 和尾巴。

屠戶從後面砍掉了狼的後腿,也把這只狼殺死了。他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騙敵人的。

狼也夠狡猾的了,可是轉眼間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給人增加笑料罷了。

4. 初中文言文中哪些字詞翻譯始終不變

文言文中,有些詞語常常組合在壹起形成比較穩定的結構,表示壹定的意義,這種特殊的語言現象,古漢語中稱之為固定結構。現就初中文言文中出現的固定結構例說如下:

1.“不亦……乎”表示反問,用委婉的語氣,表達肯定的看法,可譯成“不也是……嗎”,例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誌同道合的人從遠處來壹起探討問題,不也是很愉快嗎?

(《<;論語>;十則》)

2.“有……者”用於所要介紹、陳述的對象,可譯成“有個……的人”,例如:“有好事者船載以人。”――有個喜歡多事的人用船載運了壹頭驢子到了黔地。

(《黔之驢》)

3.“何所……”表示疑問,可譯成“……的是什麽”,例如:“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問女兒想的是什麽,問女兒思念的是什麽。

(《木蘭詩》)

4.“如……何”表示反問,可澤成“把……怎麽樣”,例如:“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匠,如太行、王屋何?”――憑您的力量,連像魁父這樣的小丘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大山怎麽樣呢?

(《愚公移山》)

5。“何……之有”表示反問,是“有何”的倒裝,可譯成“有什麽……呢”,例如:“何陋之有?”――有什麽簡陋的呢? (《陋室銘》)

6.“為……所”表示被動,可譯成“被”,例如:“其印為予群從所得”――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兒們得到。(《活板》)

7.“……何如”表示詢問,可譯成“如何,怎麽樣”,例如:“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更換妳的差事,恢復妳的賦稅,那怎麽樣呢? (《捕蛇者說》)

8.“非……則”表選擇,可譯成“不是……就是……”,例如:“非死則徙爾。”――不是死了,就是搬走了。(《捕蛇者說》)

9.“得無……乎”表示推測的語氣,意思是“可能……吧”、“或許……吧”,例如:“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可能會有所不同吧?

(《嶽陽樓記》)

10.“若夫”用在壹段話的開頭以引起論述,可譯成“像那”;“至若”用在又壹段話的開頭引起另壹層論述,可譯成“至於,義如”,例如:“若夫霪雨霏霏”――像那連綿細雨紛紛而下(《嶽陽樓記》);“至若春和景明”――又如春風和煦,陽光明媚。(《嶽陽樓記》)

11.“然則……”表示承接關系,可譯成“既然這樣,那麽……”,例如:“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邪?”――這樣,在朝廷做官也憂慮,退處江湖也憂慮,既然這樣,那麽什麽時候才快樂呢?(《嶽陽樓記》)

12.“是以”、“是故”用於因果句中表示結果或推斷,可譯成“因此”,例如:“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因此先帝把他們選 *** 留給陛下(《出師表》)。“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因此,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魚我所欲也》)。

13.“所以”用在動詞前,表示動作的H的、原因等,可譯成“……的原因”,例如:“此先漢所以興隆也。”――這是先漢興隆的原因。(《出師表》)

14.“……者……也”表示判斷,可譯成“是”。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陳勝是陽城人。(《陳涉世家》)

15.“孰與”用於:二者之間的比較,可譯成“與……相比,哪壹個……”,例如:“我孰與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壹個漂亮?(《鄒忌諷齊王納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