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父母教育孩子摒棄習慣性思維。

父母教育孩子摒棄習慣性思維。

很多人都知道成語“疑神疑鬼”。據說有壹次壹個人丟了壹把斧子。他懷疑是隔壁的孩子偷的。在他眼裏,孩子的壹舉壹動都像是在偷斧子。很快,他找到了被遺忘在坑裏的斧頭。說完,他看著鄰居家的孩子,做出壹副偷斧子的樣子。

每個人都有壹個思維慣性。也就是說,當我們遇到問題時,我們會調動過去的經驗,找出我們認為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在沒有類似經歷的時候,我會憑借自己的主觀印象,盡力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這個時候幾乎不做調查分析,把自己的主觀想象作為自己行為的標準。其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是如此!

下面,我來說幾個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大家想想吧,呵呵。

思維慣性的例子1:當妳走在街上,聽到消防車的聲音,妳會想是不是某個地方著火了。進門看見家裏人的拖鞋放在門口,妳會猜測他們不在家;當妳在家裏聞到燒焦的味道,妳肯定會懷疑是不是我把鍋燒焦了……等等。這些生活中的經驗可以使壹個人從各種提示和過去的認知中推斷出正確的結果,錯誤很少。

思維慣性例2、當我們看到壹個年輕女子對著壹個年輕男子大喊“非禮”時,妳是怎麽想的?我,幾乎所有人都覺得這個人是流氓!因為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們,正常的女人不會無緣無故對壹個男人說“非禮”。如果他們說出來,壹定是遇到了壞人,這是向外人求救的信號。但其實很可能只是小兩口尷尬的對話,沒那麽復雜!

思維慣性例三,“那”的讀音是什麽?我想,這個大概大家都知道吧,“那”“那”“恒”“伊”“氣”“堤”“氣”這些詞都習慣了。咦,好像是真的。似乎可以發現壹個規律,帶“內”的漢字基本都是念nà。但是,看到“木訥”這個詞,應該怎麽正確發音?哈哈。

思維慣性例4,寶寶醒來壹會兒會有點吵。妳猜孩子餓了;剛餵了壹會就哭了。妳覺得可能是孩子尿了。當孩子開始頻繁地說“不”時,妳會估計孩子可能已經到了第壹個消極階段。但是,當妳的孩子上了幼兒園,回到家仍然大吃壹頓,妳會懷疑妳的孩子在幼兒園沒有吃飯嗎?當妳小學的孩子算術成績壹般的時候,妳還要去請家教嗎?參見案例分析:孩子偏食與義務教育模式(壹)及案例分析:不要太在意孩子幼兒園的夥食。

有趣的是,當我們用壹些生活常識或知識去判斷壹些自然和物質的變化和客觀規律時,基本都能得到預期的驗證。但當我們以對人的了解來判斷另壹個人的行為時,往往會有“意料之外”,即使妳是根據某人過去的行為來判斷妳今天在做什麽。比如有人經常說謊,但是他今天說的話看起來像是謊言,但是句句屬實!

這是為什麽呢?原因也很簡單。生活中的物質變化可以根據思維慣性來推斷,因為它們沒有思想,沒有主觀能動性。人是不壹樣的。我們在看待別人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加上自己的主觀判斷,甚至會被自己的情緒和喜歡所左右。而另壹些人,由於動機和需求不同,行為中必然帶有壹定的主觀因素。所以兩邊都有不確定的因素,必然會出現大量的偏差。

既然我們成年人在人際交往中難免會出現判斷失誤,那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作為父母過去的經驗和認知真的每次都能幫助我們解決孩子的問題嗎?答案壹定是“不”!真實的情況是,當孩子出現壹些“問題”時,首先進入父母腦海的想法或觀念的正確率很低。為此,大家可以在平時多關註壹下,看看自己是否真的了解孩子,判斷是否準確。

父母在孩子出現問題時首先進入父母腦海的想法或想法,如果是對的,確實能很快解決實際問題。判斷自己思想是否正確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看孩子是否有情緒變化,是否有明顯的“不服從”和對抗,然後是否有沈默、沈默、過度服從、選擇性遺忘、拖延、甜言蜜語、轉移話題、裝病等各種形式的變相反抗。看到孩子的變相反抗不能不管和孩子的沈默是不合作的反抗?、“父母的教育和孩子的不聽話”。

另外,父母的固有思維是很成人的視角。父母把自己幾十年的人際交往經驗運用到不斷學習和發展的孩子身上,就把問題簡單化了。所以家長看到孩子的“問題”,通常會有壹個心理假設。好了,請拋棄這種假設,認為孩子絕對不會這樣做,然後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看看孩子的“問題”背後是什麽。見《好父母不要怕孩子為難妳》。

另外,父母壹旦對孩子的行為有了固有的思維,喜歡按“經驗”行事,必然會屏蔽其他想法。當孩子辯解和解釋的時候,父母會認為是頂嘴和不聽話,甚至是撒謊,而當孩子采取沈默和過度服從的時候,父母會認為自己是對的,孩子是有罪的。父母只是焦慮了幾分鐘,完全失去了傾聽、認同和感受* * *,無法真正理解孩子!見“孩子不壹定是妳想的那樣”。

好了,讓我們回到上面的第四個例子。當妳小學的孩子算術成績壹般的時候,妳找家教輔導,他們會知道自己很差,會失去自信心。結果可能是慣性思維的家長遇到了商人“老師”,讓本來就不感興趣的孩子更加厭煩。但是當家長放棄補習,仔細觀察分析,可能會發現孩子的算術並不好。其實他理解能力不足,或者表達能力不足,或者邏輯思維薄弱,甚至手腦配合不好,就想寫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