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兩語、三心兩意、壹波三折、三頭六臂、三番兩次、三姑六婆、三妻四妾
隔三差五、三五知己、四分五裂、四面八方、三申五令、五花八門、七情六欲
七折八扣、七嘴八舌、七上八下、七零八落、亂七八糟、七手八腳、三教九流
九死壹生、千辛萬苦、千山萬水、千門萬戶、千錘百鍊、成千上萬、壹呼百諾
數字實指或虛指
數字本來是用來表示數量或用以計算的理性工具,但隨著使用者使用的需要,它往往帶有感性色彩的含義,也就是說,數字除了理性的計算功能之外,它往往被賦與非數學的「人性」屬性。
最特別的是,數字除了表示固定的數值之外,有時蘊含的數量不壹定實指;同壹個數字,有時指「多」,有時指「少」。
例(1)「四」維「八」德實指?四維是禮義廉恥,八德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例(2)網路上的商品真是「五」花「八」門。虛指?多。
例(3)這件事的始末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完的。虛指?少。
例(4)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虛指?不多不少,沒有特定數目。
有些詞語中數詞和數量完全無關(就是與實指虛指都無關):
例(5)師長「壹」心「壹」意為學生好。與實指虛指均無關?「全」心「全」意。
數詞是實指或虛指必須依據從整句的含意來判定,不可單單只看詞語本身判定:
例(6)劉備曾對孔明「三」顧茅廬。實指三次拜訪。
例(7)為了國家安定富強,總統「三」顧茅廬,極力邀請他擔任閣揆。虛指?多。
練習:
下列句子「」中的數詞,請判定其實指或虛指,如果是實指請打?,若是虛指,請標明指「多」還是指「少」;若與數量無關(就是與實指虛指都無關)則打X。
1.(少)冰凍三尺,非「壹」日之寒,今日感情的決裂,也不是壹天兩天所造成的。
2.(多)範仲淹夜以繼日、焚膏繼晷,終至於韋編「三」絕,學有所成,考中進士。
3.(?)煙花「三」月下揚州。
4.(多)學校「三」申「五」令,叮嚀同學不可訂購校外飲料,以免飲食衛生出問題。
5.(少)連日寒流,氣溫極凍,街上逛街的行人「三三兩兩」,稀稀落落。
6.(?)因見風,化作壹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
7.(少)您提到的國際股市趨勢,我略知「壹二」。
8.(多)壹吃到美食,他就把壹切煩惱都拋到「九」霄雲外。
9.(多)女大「十八」變,她已經長成亭亭玉立的氣質美女了。
10(多)不要再聽信那些「三」姑「六」婆的謠言了。
11(X)他成天和壹些不「三」不「四」的家夥混在壹起。
12(?)「三五」明月滿,又是月圓之夜。
13(多)貓熊來臺,參觀的民眾從「四」面「八」方湧來,絡繹不絕。
14(?)東漢末年,曹操、孫權、劉備「三」分天下。
15(多)細細看去,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壹不有。
16(?)媽媽幫我煮了「四」神湯暖胃。
17(多)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妳壹定要好好把握。
18(?)今年她是「二八」年華,已經就讀高中。
19(多)他現在雖已年邁體衰,想當年他也是個威風「八」面、叱咤風雲的將軍。
20(?)「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21(多)為了幫他慶生,大家「七」嘴「八」舌地討論慶生會活動。
22(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壹、虛指
數字 虛指 多 虛指 少
壹 虛指多(X) 虛指 少:冰凍三尺,非壹日之寒;壹呼百諾、千鈞壹發、百無壹能、壹暴十寒、略知壹二
二
兩 二三其德(三心二意而沒有壹定的節操)、三心二意、三天兩頭、九牛二虎、三番兩次 略知壹二、三言兩語、行人三三兩兩
三 三表示多的說法學術界早有定論:三心兩意、壹波三折、垂涎三尺、三緘其口、三思而後行、三頭六臂、白發三千丈、三顧茅廬*(後用以比喻敬賢之禮或誠心邀請)、火冒三丈、三番兩次、三折肱而成良醫(多歷挫折,則經驗豐富)、三姑六婆(三姑是尼姑、道姑、卦姑;六婆是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婆。舊時均被視為非高尚職業的婦女。但今用法為虛數,指愛搬弄是非的婦女)、餘音繞梁,三日不絕、韋編三絕、三妻四妾 三言兩語、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指短時間內進步神速)、三家村(人煙稀少,地處偏僻的小村落)、舉頭三尺有神明、行人三三兩兩、三年五載、隔三差五、三五知己
四 四分五裂、四面八方、三妻四妾
五 三申五令、四分五裂、五花八門(五花、八門各指古代兵法中的五行陣、八門陣。後比喻形形色色、變化多端。原義為實數,今多用引申義為虛數)、五彩繽紛、學富五車(形容人書讀很多,學問淵博)、壹日五蔬果 三年五載、隔三差五(間隔三、五天)、三五知己
六 六親不認(六種親屬:(1)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婭。(2)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從母之子、女之子。(3) 父、母、兄、弟、妻、子。(4)父、子、兄、弟、夫、婦。今六親泛指所有親屬,故其中的六是虛指)、五顏六色、七情六欲 六尺之孤(未成年的孤兒)
數字 虛指 多 虛指少
七 七寶(佛經中指七種珍貴的寶物,說法不壹,如般若經指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琥珀、珊瑚為七寶,阿彌陀經則以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玻璃、赤珠為七寶;今七寶泛指多種珍寶)、七情六欲(七情,指喜、怒、哀、懼、愛、惡、欲七種情感。六欲,指從眼、耳、鼻、舌、身、意(意念)產生的六種欲望。七情六欲今總稱人的情感和欲望,故其中的七六都是虛指)、七折八扣、七嘴八舌、七上八下、七零八落、亂七八糟、七手八腳
八 八寶(八寶俗稱包含八種或多種珍貴成分的東西。新年吃的八寶飯不壹定是八樣材料)、五花八門、七折八扣、亂七八糟、七嘴八舌、才高八鬥(謝靈運嘗曰:天下才有壹石,曹子建獨占八鬥,我得壹鬥,天下***分壹鬥。才高八鬥原是對曹植的贊譽,後用來稱譽人的才學很高)、威風八面、八面玲瓏、三災八難(三災,原指佛教所說的大小三災。八難,原指影響佛求道的八道障礙。三災八難後用以形容多病痛、多災難)、七上八下、七零八落、七手八腳
九 三教九流(三教指儒、佛、道三教。九流指先秦至漢初的九大學術流派,包括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今三教九流指各種學術流派,亦用於指社會上各種行業或各色人物,故其中的三九是虛指)、九霄雲外、九牛二虎、九死壹生、總此十思,弘茲九德(眾多德行)、九州四海(我國古代分天下為九個行政區,歷來說法不壹,有禹貢九州、爾雅九州、周禮九州等分別。壹般乃指周禮九州,為揚、荊、豫、青、兗、雍、幽、冀、並。後用作中國的代稱。古代認為中國四周環海,因而稱四方為四海。泛指天下各處)、壹言九鼎(鼎,古代禮儀中的重器。九鼎,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以象九州。壹言九鼎形容說話很有分量)
十百
千萬 壯士十年歸、將軍百戰死、百年後(指人死亡)、賞賜百千強、百折不撓、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千恩萬謝、千辛萬苦、千山萬水、千門萬戶、欲窮千裏目、千載難逢、萬裏赴戎機、千錘百鍊、心中感觸何止萬千、萬無壹失、百鍊成鋼、成千上百、十萬火急、壹呼百諾、千鈞壹發、百無壹能、駑馬十駕(駑馬,劣馬。十駕,用馬拉車,壹天叫做壹駕,十駕就是積十天的路程。良馬壹天能跑千裏,劣馬十天也能跑千裏。比喻才智平庸的人,若能努力不懈,也能趕得上聰明的人)、壹暴十寒
其他 策勛十二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女大十八變、軍書十二卷
※其他的虛指(不多不少,沒有特定數目)
(1)「壹」指「全部」:壹心壹德,壹心壹意、壹哄而上、壹乾二凈
(2)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三寸不爛之舌、冰凍三尺,非壹日之寒、壹乾二凈、不三不四、朝三暮四(本指壹養猴人以果子飼養猴子,施以詐術騙猴的故事。後比喻以詐術欺人,或心意不定、反覆無常)、三長兩短(意外的變故。多指死亡。用皮條把棺材底與蓋捆合在壹起。橫的方向捆三道,縱的方向捆兩道。橫的方向木板長,縱的方向木板短,所以才有「三長兩短」這種說法)、七零八落(有時指多:殺得齊兵七零八落,大敗而奔;有時指少:臺下觀眾七零八落,場面非常冷清)、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二、實指
數字 實指內涵
壹 壹行白鷺上青天、壹個巴掌拍不響、祠前壹副破舊的對聯、每壹門上用二十軍士、更上壹層樓、吾壹瓶壹缽足矣
數字 實指內涵
二
兩 舟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三天兩夜、雙喜臨門(兩件喜事壹起降臨家門)、
三 三分天下、劉玄德三顧茅廬*(漢末劉備往訪諸葛亮,凡三次,才得見)、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圓門東邊有三間舊房、三更燈火五更雞、煙花三月下揚州、三綱實系命(君臣、父子、夫婦)、三從四德(三從指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三達德(智、仁、勇)、桃園三結義、報得三春暉(春天的陽光。春季孟春﹑仲春﹑季春三個月)、三陽開泰(漢代象數易學取十二卦象徵壹年十二個月分,其中十月為坤卦,純陰爻;十壹月為復卦,壹陽生於下;十二月為臨卦,二陽生於下;正月為泰卦,三陽生於下,此時陰漸消,陽漸長,有萬象更新之意。後遂以三陽開泰作為祝賀新年升平的頌詞)、三天兩夜、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歲寒三友(松、竹、梅)
四 壹年四季、四季如春、四面楚歌、四維八德、士為四民之末(士農工商)、地無四方(東南西北),民無異國、三從四德(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四君子(國畫中對梅、蘭、竹、菊四種花卉題材的總稱。中醫上指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四種藥材的合稱)、四神湯(中藥中的四臣:淮山、芡實、蓮子、茯苓)
五 五言律詩、五官俱備(人面目上的耳、目、口、鼻等器官的總稱)、三更燈火五更雞、五福臨門(五種福氣同時降臨家門。指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等五種福氣;壹說五福指壽、富、貴、安樂、子孫眾多)、
六
七 諸葛亮七擒七縱(諸葛亮征南夷,七次生擒酋長孟獲,七次釋放,使之心悅誠服,不復背叛)
八 四維八德、舟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唐宋古文八大家、八風吹不動,壹屁打過江(1.八方所吹的風:東北曰炎風,東方曰滔風,東南曰熏風,南方曰巨風,西南曰淒風,西方曰飂風,西北厲風,北風曰寒風。2.佛教用語,指世間能煽動人心的八件事,即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九 誅殺九族(九代的直系親屬,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親、自己、兒子、孫子、曾孫、玄孫)、九族文化村(臺灣原住民,包括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卑南族、曹族、魯凱族、賽夏族、達悟族)
十百
千萬 總此十思(諫太宗十思疏:文章名。唐朝魏徵所作。文中列述十項修身治國的準則,以規諫太宗立德建業),弘茲九德、十指纖纖、
其他 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每壹門上用二十軍士、三五之夜(農歷十五)、二八年華(女子十六歲)、九五至尊(九,陽數,易經中以 表示。五為卦中自下而上的第五個爻位。言九五,陽氣盛至於天,故雲飛龍在天。此自然之象,猶若聖人有龍德,飛騰而居天位。後因以比喻君位)
關於「壹」
許多中文在使用過程會慢慢發生變化,意義由實指變為虛指,「壹」也壹樣。「壹」原來是最小的自然數,在大多情況下,已由確數變為泛指。首先泛指很少,如「壹毛不拔」,形容壹個人極端吝嗇,鐵公雞壹個;「壹塵不染」,形容清凈廉潔,品格高尚(在佛教中,「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塵),也指非常清潔;「壹點壹滴」,形容微少零星;「壹得之功」,則指壹點微小的成績。類似的成語還有「壹草壹木」、「壹分壹毫」、「壹飯之德」、「壹針壹線」、「壹朝壹夕」等等。有時候,這「壹」也會「物極必反」,從「很少」、「最小」變為「全部」、「都」等泛指很多的意思。如「壹生壹世」,指從生到死,壹輩子;「壹應俱全」,指壹切都具備;「壹路風塵」,形容旅途辛苦。類似的還有「壹路平安」、「壹路順風」等。有時候「壹」跟其他數字連用構成壹個成語,強調某種事物或人的某種情況,如「壹清二白」,謂非常清白;「壹清二楚」,指非常清楚;「壹窮二白」,形容經濟文化十分落後。都是從程度上進行強調。有時也用數字的對比在修辭上進行誇張,如「壹目十行」,壹眼能看十行文章,形容閱讀的速度非常快;「壹日萬機」,形容帝王每天處理政事極為繁忙。諸如此類的還有「壹呼百應」、「壹日千裏」、「壹瀉千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