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三年級至四年級的成語故事?

三年級至四年級的成語故事?

⑴ 適合給小學三四年級講的成語故事

愚公移山,精衛填海自相矛盾,葉公好龍守株待兔,拔苗助長鐵杵成針,聞雞起舞亡羊補牢,盲人摸象濫竽充數,買櫝還珠

⑵ 小學四年級下冊學過的成語故事有

1.望梅止渴有壹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壹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裏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麽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壹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壹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沈思了壹會兒,對向導說:“妳什麽也別說,我來想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壹轉,法來了,他壹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壹大片梅林,那裏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壹聽,仿佛已經吃到嘴裏,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2.退避三舍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壹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妳若有壹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麽報答我呢?”重耳略壹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麽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麽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壹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壹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壹舍等於三十裏),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裏,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3.洛陽紙貴晉代文學家左思,小時候是個非常頑皮、不愛讀書的孩子。父親經常為這事發脾氣,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氣得很,不肯好好學習。有壹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他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左思的父親嘆口氣說:“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的學習,還不如我小時候,看來沒有多大的出息了。”說著,臉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這壹切都被小左思看到聽到了,他非常難過,覺得自己不好好念書確實很沒出息。於是,暗暗下定決心,壹定要刻苦學習。日復壹日,年復壹年,左思漸漸長大了,由於他堅持不懈地發奮讀書,終於成為壹位學識淵博的人,文章也寫得非常好。他用壹年的時間寫成了《齊都賦》,顯示出他在文學方面的才華,為他成為傑出的文學家奠定了基礎。這以後他又計劃以三國時魏、蜀、吳首都的風土、人情、物產為內容,撰寫《三都賦》。為了在內容、結構、語言諸方面都達到壹定水平,他潛心研究,精心撰寫,廢寢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學巨著《三都賦》終於寫成了。《三都賦》受到諒也評,人們把它和漢代文學傑作《兩都賦》相比。由於當時還沒有發明印刷術,喜愛《三都賦》的人只能爭相抄閱,因為抄寫的人太多,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壹時間全城紙價大幅度上升。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壹進。4.草木皆兵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8萬前去抵抗。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壹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余。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壹草壹木都像晉軍的士兵壹樣。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麽強大的敵人啊!怎麽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後悔自己過於輕敵了。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勢扭轉戰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後退,讓出壹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想利用晉軍忙於渡河難於作戰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於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誰知,後退的軍令壹下,秦軍如潮水壹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屍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5.邯鄲學步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壹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壽陵少年吧!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壹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麽學什麽,學壹樣丟壹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壹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麽模樣。家裏的人勸他改壹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裏人管得太多。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醜了。有壹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壹聽,對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壹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麽也想象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壹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壹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6.聞雞起舞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壹誌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壹次,半夜裏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壹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幹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壹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誌之士,及時振作7.指鹿為馬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壹個法,準備試壹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壹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壹只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壹匹好馬。”秦二世壹看,心想:這哪裏是馬,這分明是壹只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裏壹只鹿,妳怎麽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壹匹千裏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麽會長角呢?”趙高壹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大臣們都被趙高的壹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裏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麽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壹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說明書而不是馬。還有壹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壹匹千裏馬!”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8.請君入甕唐朝女皇武則天,為了鎮壓反對她的人,任用了壹批酷吏。其中兩個最為狠毒,壹個叫周興,壹個叫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有壹回,壹封告密信送到武則天手裏,內容竟是告發周興與人聯絡謀反。武則天大怒,責令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裏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猾奸詐之徒,僅憑壹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萬壹查不出結果,太後怪罪下來,我來俊臣也擔待不起呀。這可怎麽呢?苦苦思索半天,終於想出壹條妙計。他準備了壹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裏。兩個人妳勸我喝,邊喝邊聊。酒過三巡,來俊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案,常遇到壹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兄有何法?”周興得意地說:“這還不好!”說著端起酒杯抿了壹口。來俊臣立刻裝出很懇切的樣子說:“哦,請快快指教。”周興陰笑著說:“妳找壹個大甕,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甕裏,妳找壹個大甕,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甕裏,妳想想,還有什麽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連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擡來壹口大甕,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周點上炭火,然後回頭對周興說:“宮裏有人密告妳謀反,上邊命我嚴查。對不起,現在就請老兄自己鉆進甕裏吧。”周興壹聽,手裏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著又撲通壹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故事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甕”,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9.掩耳盜鈴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裏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裏吊著壹口大鐘。鐘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裏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鐘又大又重,怎麽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壹個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小偷找來壹把大大錘,拼命朝鐘砸去,咣的壹聲巨響,把他嚇了壹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裏偷鐘嗎?他心裏壹急,身子壹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麽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鐘來,壹下壹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鐘”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10.胸有成竹北宋畫家文同,字與可。他畫的竹子遠近聞名,每天總有不少人登門求畫。文同畫竹的妙訣在哪裏呢?原來,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後種上各種樣的竹子,無論春夏秋冬,陰睛風雨,他經常去竹林觀察竹子的生長變化情況,琢磨竹枝的長短粗細,葉子的形態、顏色,每當有新的感受就回到書房,鋪紙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畫在紙上。目積月累,竹子在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不同時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筆,在畫紙前壹站,平日觀察到的各種形態的竹子立刻浮現在眼前。所以每次畫竹,他都顯得非常從容自信,畫出的竹子,無不逼真傳神。當人們誇獎他的畫時,他總是謙虛地說:“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畫下來罷了。”有位青年想學畫竹,得知詩人晁補之對文同的畫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補之寫了壹首詩送給他,其中有兩句:“與可畫竹,胸中有成竹。”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dāng谷偃竹記》。“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準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沈著。

⑶ 壹年級到四年級的苦學成語故事有

學海無涯

xué hǎi wú yá

解釋學海:知識。學問的回海洋無邊答無際。

出處明·張岱《小序》:“學海無邊,書囊無底。世間書怎讀得盡。”

結構主謂式。

用法用於人。多用以形容知識浩渺;學也學不完。壹般作分句。

正音涯;不能讀作“wā”。

辨形涯;不能寫作“崖”。

近義詞學無止境、知也無涯

反義詞不學無術

例句書山有路勤為徑;~苦做舟。

⑷ 壹至四年級學過哪些成語故事

亡羊補牢,驚弓之鳥,南轅北轍,刻舟求劍,胸有成竹,杏林春滿

⑸ 四年級改變成語故事350個字

四年級成語故事:削足適履

春秋時,有壹次楚靈王親自率領戰車千乘,雄兵10萬,征伐蔡國。這次出征非常順利。楚靈王看大功告成,便派自己的弟弟棄疾留守蔡國,全權處理那裏的軍政要務,然後點齊10萬大軍繼續推進,準備壹舉滅掉徐國。楚靈王的這個弟弟棄疾,不但品質不端,而且野心極大,不甘心僅僅充當蔡國這個小小地方的首腦,常常為此而悶悶不樂。

棄疾手下有個叫朝吳的謀士,這個人非常工於心計,這壹天,他試探道:現在靈王率軍出征在外,國內壹定空虛,妳不妨在此時引兵回國,殺掉靈王的兒子,另立新君,然後由妳裁決朝政,將來當上國君還成什麽問題嗎!棄疾聽了朝吳的話,引兵返楚國,殺死靈王的兒子,立哥哥的另壹個兒子子午為國君。楚靈王在征討途中聞知國內有變,兒子被弟弟殺死,頓時心寒,想想活在世上沒有意思,就上吊自殺了。在國內的棄疾知道楚靈王死了,馬上威逼子午自殺,自立為王,他就是臭名昭著的楚平王。

另壹個故事是:晉獻公寵愛驪姬,對她的話真是言聽計從。驪姬提出要將自己所生的幼子奚齊立為太子,晉獻公滿口答應,並將原來的太子,自己親生的兒子申生殺害了。驪姬將這兩件事做完了,但心中還是深感不踏實,因為晉獻公還有重耳和夷吾兩個兒子。此時,這兩個兒子也都已經成人,驪姬覺得這對奚齊將來繼承王位都是極大的威脅,便建議殺了重耳和夷吾兄弟倆,晉獻公竟欣然同意。但他們的密謀破壹位正直的大臣探聽到,立即轉告了重耳和夷吾,二人聽說後,立即分頭跑到國外避難去了。

⑹ 人教版四年級至五年級語文課本中的成語故事

荀令抄留香

該詞匯引申為襲形容美男子。

歷史

三國時期,荀彧為尚書令,稱為荀令君。荀令君人品正直高潔,是壹君子,姿容也美,相傳他到別人家裏,走了以後,他曾坐過的地方好幾天都有香氣。

《襄陽耆舊記》①卷五·劉弘:② *** 香,上廁常置香爐。主簿張[坦](垣)曰:“人名公作俗人,眞不虛也。”和季③曰:“荀令君至人家,坐席三日香。我何如令君?君何惡我愛好也。”[坦](垣)曰:“古有好婦人,[患](惠)而捧心嚬眉,見者皆以為好;其鄰醜婦法之,見者便走。公欲使下官退走耶?”

季和大笑,以是知坦。

①:襄陽耆舊記又名襄陽記,作者習鑿齒。

②:劉弘 *** 香,此處省略主語。

③:劉弘字和季。

⑺ 4年紀到6年級成語故事

四年級 成語故事 //tieba./f?kz=215851707 五年級成語故事//k.pcbaby.cn/question/287241自相矛盾濫竽充數 畫龍點睛 六年級成語故事邯鄲學步:燕國壽陵壹青年 邯鄲:戰國時趙國的都城;學步:學習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來自己會的東西忘了。舍本逐末:戰國 趙威後 舍:舍棄;逐:追求。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竭澤而漁:春秋 晉文公 狐偃 雍季 澤:池、湖。掏幹了水塘捉魚。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圖眼前利益,不作長遠打算。響遏行雲:戰國 薛譚。 響:聲音;遏:阻止;行雲:飄動的雲彩。形容聲音嘹亮,高入雲霄,連浮動著的雲彩也被止住了。 形容歌聲嘹亮 。程門立雪:宋 楊時 程:指程頤。 比喻尊師重教。入木三分:東晉 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水滴石穿: 宋 張乖崖 水壹直向下滴,時間長了能把石頭滴穿。比喻只要堅持不懈,細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難辦的事。也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斷努力,事情就壹定能成功。 大公無私:春秋 晉國 祁黃羊 指辦事公正,沒有私心。現多指從集體利益出發,毫無個人打算。聞雞起舞:晉朝 祖逖 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誌報國的人及時奮起。刻舟求劍: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買櫝還珠:原意是買來珠寶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裏面真正價值高的珠寶。經常用來比喻沒有眼光取舍不當。 畫龍點睛:南北朝 張僧繇 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胸有成竹:北宋 文可與 原指畫竹子要在心裏有壹幅竹子的形象。後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意。杏林春滿:三國 董奉 贊頌高明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手不釋卷:三國 呂蒙 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鵬程萬裏:相傳鵬鳥能飛萬裏路程。比喻前程遠大驚弓之鳥:戰國時 魏國 更羸 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比喻經過驚嚇的人碰到壹點動靜就非常害怕亡羊補牢: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南轅北轍: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扁鵲治病告訴我們:要防微杜漸,多聽取他人有益的意見,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紀昌學射:喻義:壹是要能吃苦,持之以恒才會成功。二是大本領往往要從小處練起。

⑻ 四年級學生睡前成語故事

成語: 秋扇見捐

拼音: qiū shàn jiàn juān

解釋: 見:被;捐:棄。秋涼以回後,扇子就被拋在壹邊答不用了。舊時比喻婦女遭丈夫遺棄。

出處: 漢·班婕妤《怨歌行》詩:“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作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舉例造句: 能矢山河,勿令秋扇見捐,則惟命是聽。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黃九郎》

拼音代碼: qsjj

近義詞: 秋風團扇

用法: 作定語;用於女性

⑼ 四年級下冊所有的古詩,寓言,成語故事,神話故事

神話故事(無)

古詩:

惠崇春江晚景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簍篙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江南春

杜牧

千裏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四時田圓雜興

範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唯有蜻蜓記蛺蝶飛.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不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成語故事(無)

寓言(無)

⑽ 三年級語文書有哪4個成語故事

順手牽羊

成語故事梁山泊好漢們在宋江的帶領下打敗遼國的入侵,又奉命清剿河北的田虎暴動。在清剿的過程中,田虎的大將馬靈會巫術,被公孫勝破解。馬靈如飛逃去,戴宗作法也追不上。恰好碰到花和尚魯智深,壹禪杖把馬靈打倒,順手牽羊把他捆了交戴宗看押。

典故效馬效羊者右牽之。

《禮記·曲禮上》

釋義順手把人家的羊牽走。比喻趁勢將敵手捉住或乘機利用別人。現比喻乘機拿走別人的東西。

拔苗助長

拔苗助長”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將苗拔起,幫助它生長。比喻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強求速成,結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這個成語來源於《孟子.公孫醜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ya)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孟子》是壹部儒家經典,記載了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孟軻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和哲學倫理教育思想。這部書中有個故事十分有名:宋國有壹個農夫,他擔心自己田裏的禾苗長不高,就天天到田邊去看。

可是,壹天、兩天、三天,禾苗好像壹點兒也沒有往上長。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自言自語地說:“我得想辦法幫助它們生長。”

壹天,他終於想出了辦法,急忙奔到田裏,把禾苗壹棵棵地拔,從早上壹直忙到太陽落山,弄得精疲力盡。

他回到家裏,十分疲勞,氣喘籲籲地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力氣總算沒白費,我幫禾苗都長高了壹大截。”

他的兒子聽了,急忙跑到田裏壹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孟軻借用這個故事向他的學生們說明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而主觀地急躁冒進,就會把事情弄糟。

井底之蛙

壹口廢井裏住著壹只青蛙。有壹天,青蛙在井邊碰上了壹只從海裏來的大龜。青蛙就對海龜誇口說:「妳看,我住在這裏多快樂!有時高興了,就在井欄邊跳躍壹陣;疲倦了,就回到井裏,睡在磚洞邊壹回。或者只留出頭和嘴巴,安安靜靜地把全身泡在水裏;或者在軟綿綿的泥漿裏散壹回步,也很舒適。看看那些蝦和蝌蚪,誰也比不上我。而且,我是這個井裏的主人,在這井裏極自由自在,妳為什麽不常到井裏來遊賞呢!」

那海龜聽了青蛙的話,倒真想進去看看。但它的左腳還沒有整個伸進去,右腳就已經絆住了。它連忙後退了兩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訴青蛙說:「妳看過海嗎?海的廣大,哪止千裏;海的深度,哪只千來丈。古時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裏的水,並不漲了多少;後來,八年裏有七年大旱,海裏的水,也不見得淺了多少。可見大海是不受旱澇影響的。住在那樣的大海裏,才是真的快樂呢!」井蛙聽了海龜的壹番話,吃驚地呆在那裏,再沒有話可說了。

.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裏。凡伯十分憤慨,寫了壹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