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ǔ zhī bù jìn,yòng zhī bù jié
解釋:竭:盡,完。拿不完,用不盡。形容非常豐富。
出處:宋·蘇軾《前赤壁賦》:“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示例:水資源並不是~,因此我們要珍惜用水。
近義詞:無窮無盡、源源不斷
反義詞:空無壹物
歇後語:鹽湖裏的鹽
語法:作賓語、定語、分句;形容數量多
成語故事:宋朝時期,蘇軾被貶到黃州後,他遊覽赤壁後,即興作《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傾訴他的懷才不遇之感懷
用之不竭
拼音:yòng zhī bù jié
解釋:竭:盡。無限取用而不會使用完。
出處:宋·徐經孫《哨遍》:“江山風月,耳目聲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示例:天中空氣到處皆有,取之不盡,~,壹天吃到晚,都不用工夫。
★孫中山《民權主義》
近義詞:取之不盡
歇後語:取之不盡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數量多
滔滔不竭
拼音:tāo tāo bù jié
解釋:比喻像流水壹樣連續不斷。
出處:《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十二·積善歌》:“飲福受胙,舞降歌迎,滔滔不竭,洪惟水行。”
示例:張九齡善談論,每與賓客議論經旨,~,如下阪走丸也。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走丸之辯》
近義詞:滔滔不斷、滔滔不絕
語法:作狀語、定語;形容話多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中書侍郎張九齡負責吏部選拔人才,他主張不循資格用人,設十道采訪使,受到皇帝的贊許。他不但能很好地協助皇帝處理政務,而且是有才的詩人。他能言善辯,每當談論經書時總是滔滔不絕,像下阪走丸壹樣毫無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