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壁上觀是壹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史記·項羽本紀》。下面是我整理的作壁上觀的意思及成語故事,歡迎閱覽。
成語:
作壁上觀
拼音:
[zuò bì shàng guān]
解釋:
壁:壁壘,古時軍營四周的圍墻。觀:旁觀。原指雙方交戰,自己站在壁壘上旁觀。比喻置身事外,在旁不協助任何壹方。
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
舉例造句:
以為對於校長主張去留的人,俱不免各有其復雜的背景,所以我是~的。
成語典故:
秦朝末年,項羽與叔父項梁起兵反秦,推舉楚懷王之孫為楚王,軍威大震。已被秦朝滅亡的趙、魏、燕、韓諸國,也伺機復國,與楚王結盟反秦。項梁率軍接連取勝,秦二世胡亥急遣大將章邯統領大軍鎮壓。定陶壹戰,楚軍大敗,項梁戰死。章邯遂揮師攻趙,圍困趙王於巨鹿。趙王向楚王緊急求救。楚王以宋義為主將,項羽為副將,率師援趙。宋義力圖避開秦軍鋒芒,保存實力。楚軍開抵安陽,竟壹駐四十六天,只待秦趙廝殺兩敗俱傷,才揮戈出擊。這就急煞項羽。他幾番催促宋義渡河作戰,都被拒絕。宋義甚至說:"沖鋒陷陣,我不如妳;籌謀劃策,則妳不如我。"項羽壹怒之下,殺了宋義號令全軍,並報告楚王。楚王命項羽為主將。項羽親率全軍渡過漳水,旋即"破釜沈舟",每人只發三天幹糧,與秦軍決壹死戰。此時,集結在前線的已有十幾支各地援趙部隊。各路援軍見秦軍勢大,都固守營寨,不敢輕易出戰。楚軍壹到,立即發動猛攻。壹場惡戰,殺聲震天。楚軍將士似出山猛虎,以壹當十,直殺得秦軍落花流水,潰不成軍。各路援軍在自己營壘上看到了這壹壯觀場面。楚軍大捷,項羽從此成為各路反秦部隊的領袖。
造句:
我們知道百姓陷在水深火熱之中,不能作壁上觀。
對於妳們的.爭論,我們都插不上嘴,只能作壁上觀。
妳別怪鄰居作壁上觀,實在是因為清官難斷家務事啊!
眼前同學有難亟待相助,大家作壁上觀的態度實不可取。
他確實有困難,身為他的朋友,能忍作壁上觀而不理會嗎?
哪知她這話壹出口,引來原只作壁上觀的幾個婦人也七嘴八舌地說起來。
看到他倆在爭鬥,老王選擇了作壁上觀。
他從來不管別人的閑事,就算是最好的朋友和別人吵架了,他也只是作壁上觀,不出手相助。
這件事我插不上手,只能作壁上觀。
觀棋局宜作壁上觀,不宜動口和動手。
人心不古了!看到流氓欺負弱小,圍觀路人都只作壁上觀。
對於這股簽賭歪風,如果政府還續作壁上觀的話,必然會造成積重難返的後果。
雖然助人為樂是快樂之本,但當今社會民風不正,很多人為了壹己私利,不顧別人的好心,起了訛人的壞心思,見到這樣的情況,大多人都選擇了作壁上觀,甚至避而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