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脈僨張”的讀音是[xuè mài fèn zhāng]
釋義:
血脈僨張這個成語,本義是血液流動突然加快,以致血管膨脹,青筋鼓起. 現在多用來形容激動、亢奮。
出處:
關於“血脈賁張”、“血脈僨張”有人認為應該寫成“血脈賁張”,其實正確的寫法是“血脈僨張”。出自《咬文嚼字》。
例句:
“夫金石燥烈,益以火力,亢陽鼓湯,血脈僨張,故筋力倍加強壯。”出自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
王樹枬《武漢戰紀》:“四川以保路案激民變,粵東、湖北諸省均洶洶起反抗朝議,人心僨張。”出自王樹枬《武漢戰紀》。
近義詞:
不能自已[bù néng zì yǐ]
釋義:已:停止。指無法控制自己,使激動的情緒平靜下來。
沈不住氣[chén bú zhù qì]
釋義:易激動,遇事保持不了冷靜鎮定。
扼腕抵掌[è wàn dǐ zhǎng]
釋義:用手握腕,擊著手掌。表示很激動,振奮的神態。
耳紅面赤[ěr hóng miàn chì]
釋義:耳朵和面部都紅了。形容過於用力、情緒激動或羞愧時的臉色。
感慨激昂[gǎn kǎi jī áng]
釋義:情緒激動,精神昂揚。
參考資料
阿凡題:/hanyu/dict/profile/6499fc7409049355527ef6a2ba5706b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