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眾怒難任的意思

眾怒難任的意思

眾怒難任的意思指眾人的憤怒難以抵當。

眾怒難任,漢語成語,拼音是zhòng nù nán rèn,意思是眾人的憤怒難以抵當。出自唐·陸贄《奉天請罷瓊林大盈二庫狀》:眾怒難任,蓄怨終泄。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

眾怒難犯(拼音:zhòng nù nán fàn)是壹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該成語最早見於《左傳·襄公十年》。眾怒難犯意思是群眾的憤怒不可觸犯(犯:觸犯、冒犯),表示不可以做群眾不滿意的事情。該成語在句中壹般作分句,也可作賓語、定語。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夾在晉楚兩國之間的鄭國,內憂外患,不得安寧。魯襄公七年,鄭國卿士子駟派人刺死了鄭國國君僖公,擁立了不懂事的鄭簡公,自己得以專權。這引起了鄭國壹些貴族的不滿,準備武裝叛亂,被子駟察覺,先下手為強,把他們統統殺死,與鄭國貴族結下了仇怨。

後來子駟又以整頓田地,興修水利為名重新劃分貴族們的土地,鄭國的壹些貴族又喪失了不少土地。他們對子駟的怨恨越來越深。魯襄公十年,鄭國掌握朝政大權的是子駟,子國做司馬,子耳做司空,子孔做司徒。由於鄭國聽從楚國的命令攻打衛國,遭到以齊國為首的幾個國家的聯合攻擊。

成語寓意:

群眾的力量不可估量,即使是普通的老百姓,無論在什麽時代,壹旦團結起來,堅持努力下去,其力量之勢如蓄勢待發的洪水,不可阻擋。因而這就啟示著當代的領導者更要順應民意,重視民心。

並且也要求我們自身無論做什麽決定和選擇,在必要的時候也要考慮眾多人的想法、意願,因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自古至今,只要是合理的,順應大眾意願的,都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反之,如果引起了大家的憤怒,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