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免俗,漢語成語,拼音:wèi néng miǎn sú,意為未能擺脫自己不認同的風俗習慣。出自南宋劉義慶《世說任新雨生辰》:“我不能避俗,但我不能說俗。”
唐揚_《孫偉東海詩序》:不能免俗,何不作詩,多作文章?陸遊《自強不息》詩中說:“食粟無門,學澆菜不成。”趙秉文《宋西慶》第二首:“不能避談為官,仍望胡雲記往事,訪魯。”
元好問《夜被帶到登州幕府》詩:“若不能私笑,豈不有機會還官。”魯迅《論俗宜避雅》:此玄機若揭穿,則是所謂“殺風景”,即俗人,累雅,使其不能守雅,“不能避俗”。
原文:阮忠榮和步兵住在道南,朱阮住在道北,阮北富南窮。七月七日,北方阮生正曬衣,皆著紗羅錦旗,鐘嶸用扁擔在中庭掛了個大布小牛鼻。人們可能會責備它,但他們回答說:我不能逃避習俗,所以我不能和妳說話。
阮忠榮生活在南方,很多人生活在北方。住在北方的人是富人,住在南方的人是窮人。七月七日,北方流行晾衣服,都是綢緞。鐘嶸也用扁擔晾大布褲。有些人認為這很奇怪。他回答說:“我不能免俗,只是抄襲了別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