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避重就輕的意思。

避重就輕的意思。

避重就輕解讀:避主要問題,只談次要問題。

成語起源

唐·李·福臨《唐六典·工部尚書》:“技巧者,不可補短,避重就輕。”

劉崧之《黃君墓誌》:“初民不憂多士,父子不避重就輕。”

《大明律附則》卷四:“凡在軍民後廚治各色人,以其憑據定之,若詐脫其免,避重就輕,壹棍子打八十。”

曹青雪芹《紅樓夢》壹百二十回:怕日後鬧大禍,借了壹個失察來參與,卻不知道什麽叫避重就輕。

吳琴·池昌《客窗閑話續作:義賊》:“因我盜黨采花,必敗,我避重就輕,故認此案。”

徐特立《紀念五四青年的希望》:“避重就輕,將壹事無成。”

曹明《乘風破浪》第十五章:“他不敢毫無保留地揭發老馮,只是避重就輕,所以也受到同誌們的嚴肅批評。

《元兵部三·站戶不投房》:“各站車數,恰附戶,有站戶,避重就輕,或弟或弟,任意分戶。”

成語用法

聯動類型;作謂語、定語和狀語;指逃避重大問題和責任。

例子

1.年輕人應該勇於挑重擔,而不是逃避重擔。

2.我們犯了壹個錯誤;應該仔細檢查;決心改正;我們不能采取回避的態度。

3.司機的事故原因;我做了壹個懺悔,以避免沈重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