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人面獸心的詳細內容

人面獸心的詳細內容

有關人面獸心的詳細內容如下:

人面獸心是壹個成語,形容壹個人外表看起來像人,但內心卻兇殘卑鄙,心腸狠毒。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漢書·兇奴傳》:“夷狄之人貪而好利,披發左衽,人面獸心。”意思是指夷狄之人雖然外表看起來像人,但內心卻像野獸壹樣兇狠。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的心腸兇殘卑鄙,是壹個貶義成語。

成語“人面獸心”與成語“衣冠禽獸”有壹定的相似之處,都是形容人的外表和內心不符。但兩者的區別在於,“人面獸心”側重於內心的兇狠和惡劣,而“衣冠禽獸”側重於行為的卑劣和道德敗壞。

成語故事:

楊朱是戰國時期的哲學家,有壹次將老子請到家裏,尊敬地向老子請教。老子見他態度誠懇,便給他講了這麽壹個道理:“看人看事,不應該看他的外表如何,主要應該看他的心智。聖人都是看心智的,而不看外表,然而庸人俗子只看外表,外表與我相同的,我就親近他,外表與我不同的,我就疏遠他。

假如看人,只要有身子、手、腳、頭發、牙齒,妳說他是人,然而這種人不壹定沒有壹顆獸心。他雖然長著壹顆野獸的心,但外表與人壹模壹樣,妳也會親近他;那些長有翅膀,有角、有爪、能飛、能跳的是禽獸。然而禽獸未必沒有壹顆人心,它們雖然有人心,但外表不與人相同,妳還會疏遠它的。

過去的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夏後氏,全是蛇身人面、牛頭虎鼻,沒有人的外表,可他們卻有至高無上的聖德。夏桀、殷紂、魯桓、楚穆這些家夥,形狀外表都與人相同,可是卻長著禽獸的心。

如果人們只看外表而以為他們也有德行,那不是上當了嗎?禽獸之心智也有與人相似的地方,例如,它們會找東西吃,雄雌相偶,母子相親,逃避敵害,躲寒就溫,居則成群,行則有列,幼者居內,壯者居外,覓食相助,遇害群鳴……

可是禽獸的心智遠不如人,所以人能使喚它們。在黃帝與炎帝的時候,讓熊羆狼豹上戰場作戰,讓雕鷹鳶鳥協助攻敵,這是用力量馴化禽獸的結果。堯帝就不同了,他使用音樂便令百獸跳舞,使用簫、笛讓鳳凰來儀、百鳥唱歌。

這些全是上古之人的神聖所在呀,他們知道萬物的情態,了解異類的聲音,才能馴化它們,只有聖人才能做到啊!”楊朱聽了老子的這番話,感到獲益匪淺,對他更加佩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