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照下面的示例,從“南轅北轍”、“精衛填海”、“東施效顰”中任選壹個成語,為它寫壹段新解。要求:①解說合理,富有新意;②語言準確,觀點鮮明;③句式和字數不要求和示例相同。(4分)
示例:守株待兔——萬事無絕對,壹切皆有可能。歷史都有驚人的相似,作為萬物之靈長的人類重蹈覆轍者屢見不鮮,更何況是兔子?
成語:
新解:
成語,作為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經歷時間的歷練越發顯得珍貴,但換個角度留心細推壹些成語時,也會發現壹些新的詮釋,也不無道理。
1、水到渠成: 比喻條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就是說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
從另壹個角度,水到未必渠成。眾所周知,壹個人成功的條件是有內因而起作用的,內外兩個因素缺壹不可。如果我們把壹個人的外因視為“水”,那麽外因“水已到”,內因是否即能“渠成”呢?
《紅樓夢》裏的賈寶玉天資聰明,家境富裕,賈政為使其金榜題名、光宗耀祖,壹直強迫他讀聖賢詩書文章。教書先生換了幾任,父親說教耳邊天天響。外因條件可謂成熟,那內因如何?“愚頑怕讀文章”。結果“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曹雪芹詩雲:“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可見,“水”到未必能“渠成”。
究其原因,“水到”了而“水道”不成,何以蓄水?當然不會有“渠成”之說。這就好比有壹片莊稼地,久旱幹涸,急需引水灌溉,而離地數米外有壹條寬闊的大河,有豐富的水源,但兩地之間沒有引水的水渠,即使水源在附近,也無法引流,哪有“渠成”之理。反之,“渠成”反能引“水”到。
許多事情成功的前提並不是等待“水”到的,而在於努力地挖“渠”,當自身作好壹切準備後才能接納“水到”。其實最清澈的水源本屬於努力挖渠用心引水的人。“水到”未必能“渠成”。“渠成”反能引“水到”。
2、逆流而上 ,處境不順時,人們需要努力從事。雖然這種在逆境奮發的精神可嘉,但比起在順流中行進的船,在同樣做功的情況下,哪個行得快?不言而喻,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壹味地逆流而上,會使人精疲力竭。
“逆道”亦如“逆流”,萬物都有其道理,有其規律,當妳能發現規律,掌握規律,利用規律時,猶如熟識水性的老船工,隨潮漲潮落,往返穿梭於波峰浪谷間,得心應手。歷史上諸葛亮借東風也是順風使舵的壹證。
曹操陳師江北,金戈鐵馬,大有穩占荊州之勢。諸葛亮正是借助“冬至壹陽生”必有東南風的規律,壹把大火使孫軍反敗為勝。倘若諸葛亮壹味用硬拼之計,即使孫劉聯軍,也難敵曹軍八十萬人馬。
潮漲潮落是自然的規律,社會向前發展是時代的趨勢,人們應清醒地加以認識,適應、進化、和諧發展已成***識,不能壹味鼓勵“逆流而上”。利用自然,乘風破浪,何樂而不為呢?
3、“管中窺豹” 的故事源於東晉書法家王獻之。他自小就聰明過人。壹天,他家來了幾位客人,玩壹種的遊戲。他在旁邊看熱鬧。看著看著,他忽然說道:“南邊的要輸了!”客人們都感到驚奇:小小年紀,竟看出了壹點門道!後來,南邊的壹方果然輸了。有位客人說:“此郎果然言重!此亦管中窺豹,時見壹斑!”
管中窺豹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理解:壹種是褒義的,意謂人們可以從觀察到的事物的壹部分來推測該事物的全貌。從字面上理解“管中窺豹”,那就是從“竹管”中透過視線來看到豹子,由於視線受到“竹管”圓孔面積的限制,而無法看到“全豹”,只能看到豹子身上極具豹子特征的斑點花紋,於是就此推論這就是壹只豹子。這種思路是極具智慧的。“由壹斑而見全豹”,“由壹粒沙子看到世界”,“由壹滴水了解大海”,這些話常常被用來贊頌那些以小見大,通過小事情了解大道理的聰明人。
但是如果我們對這句話作逆向思維的話,立刻就會發現漏洞百出。“管中窺豹,可見壹斑”,那麽,是否可見“壹斑”者皆豹呢?非也!梅花鹿身上的斑紋絕不比豹子遜色。所以,千篇壹律的“管中窺豹”,弄不好還要出個“指鹿為豹”的冤案呢!
告別“管中窺豹”,也是科學家們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的起點。哥倫布以前就有了世界地圖,如果管中窺豹,他似乎沒有必要再去做壹次探險,當然,作為哥倫布的意義也就不存在了。達爾文為了寫作《物種起源》登上貝格爾號海軍勘探船,進行了幾乎身臨絕境的環球考察,收集了成千上萬的動植物標本。如果管中窺豹的話,他的《物種起源》也許不會成為劃時代的巨著,他本人也難以成為“進化論”的創始人。所以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深入細致,不畏艱苦把握全局,搞清楚每壹個環節的來龍去脈,而決不能憑壹時小聰明的管中窺豹。
4、“庖丁解牛” 需要機敏及掌握事物的個性與特質地聯系,還須壹份大膽與細心。古人庖丁解牛數千頭,歷時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文惠君驚奇贊嘆。莊子釋其循乎天理,依乎自然,處於至虛,遊於無有,不為外物所傷。“不為外物所傷”,說明庖丁深諳牛的骨骼筋絡,熟練掌握解牛技巧,操刀如神,遊刃有余,故用刀十九年如新。如果庖丁沒有掌握解牛技巧,大逆解牛之道,割筋斷骨,兩物相傷,非月月換刀不可。如此後果,不堪設想。
5、知足長樂, 意為自知滿足則心常快樂。此語出自《老子》,曰:“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長足矣。”乍壹看來,老子的言訓,很有道理,人應該有滿足感,決不能好高騖遠,這本應是好事。但轉眼壹想,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他之所以說此類話,必有其原因。又翻閱資料後得知,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學說,其中壹個重要觀點是主張“絕聖棄智”,甚至幻想人應處於“小國寡民”的狀態。基於這壹點,老子所提倡的“知足長樂”似乎有滿足於現狀這層消極意義在。
對世界上的壹切事物不聞不問,只對自己的.事情感興趣,這大概是知足長樂最淺顯的表現了吧?李白《將進酒》詩裏寫道:“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借酒澆愁,以醉求樂,把世事壹股腦兒拋開,其實是壹種消極回避的人生觀。
眾所周知,物質世界是運動的,永恒發展的。物質世界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構成事物的運動過程,靜止也是運動的特殊形式;事物的運動不斷呈現為前進上升的形式,表現為壹個過程,這就是發展。例如,自然界的運動發展,表現為舊的物主逐漸滅亡,在此基礎上,新的物主逐漸產生;人類社會的運動發展,表現為從原始社會逐步發展為奴隸社會,進而發展為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也是由淺到深,由現象到本質,不斷地由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飛躍。知足者長樂否定了事物的運動和發展,他們由於眼前取得的暫時成功,陷入了自我滿足狀態,躺在以往的功勞簿上不再前進,他們也許忘記了這樣壹句俗話: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壹位名人說過:“人生最有趣的事情,就是送舊迎新,因為人類最高的欲求,是在時時創造新生活。
當我們站在人生的浪尖上,我們不僅要以史為鑒,同樣也要面向更廣闊的未來。就從今天起,從嘗試新解成語開始,更換角度看世界,視野寬廣,世界才更加美好。
6、班門弄斧
人們總認為,“班門弄斧”就是在行家面前賣弄自己的才能,因而易受到眾人的鄙視和否定,實不足取。但是我的見解正好相反:能在魯班面前弄斧的人,他的勇氣是很值得稱道的。
首先,從“班門”這壹角度看,弄斧者給他們帶來了不少新鮮血液。
其壹,可以發現人才。沒有弄斧者的自告奮勇、毛遂自薦,“千裏馬”將永遠埋沒在槽櫪之間,而不能發揮其才能。
其二,可以促使班門那樣的行家高手更上壹層樓。現在有些自鳴已經是“班門”的人,他們固步自封,目空壹切。如果說。弄斧者在他面前“弄”出了名堂,甚至“弄”出了奇跡,對於“班門”無疑是壹種壓力,使之感到後生可畏,老本不可再吃,從而奮起直追。
7、濫竽充數
家喻戶曉的“濫竽充數”故事,過去多用來批評像南郭先生這樣不學無術、靠蒙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壹時,卻騙不了壹世,最終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警示後人要勤奮學習,只有練就壹身過硬的本領,才能經受住壹切考驗。
今日再讀,竟覺得南郭先生固然可悲,而故事真正令人深省之處卻在於: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用人不察,又不懂裝懂,給了南郭先生充數之機;樂隊隊長只取俸祿,不盡職務之責,竟不知隊伍中有“竽盲”之實,抑或知而不報,對上級極端不負責任,讓南郭先生自在地混了幾年卻沒去“亡羊補牢”;南郭先生身邊的“竽師”肯定聽得出他不會吹竽,然而卻“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不去或不敢伸張正義,以致南郭先生愚弄了別人還自鳴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