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用兵的上策是在戰略上挫敗敵人,其次是在外交上挫敗敵人,再次是用進攻挫敗敵人,最下策是攻打敵人的城池。上兵伐謀:上,上等最好的。兵,指用兵方法。伐,攻擊。謀,計謀。
該句出自《孫子兵法·謀攻》。
1、原文部分內容為:
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三分之壹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2、白話釋義為:
孫子說:大凡用兵的原則,使敵人舉國屈服,不戰而降是上策,擊破敵國就次壹等;使敵全軍降服是上策,打敗敵人的軍隊就次壹等;使敵人壹個“旅”的隊伍降服是上策,擊破敵人壹個“旅”就次壹等;使敵人全“卒”降服是上策,打敗敵人壹個“卒”的“隊伍就次壹等;使敵人全“伍”投降是上策,擊破敵人的“伍”就次壹等。因此,百戰百勝,不算是最好的用兵策略,只有在攻城之前,先讓敵人的軍事能力(包括指揮能力和作戰能力)嚴重短缺,根本無力抵抗,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謀取勝,其次是以外交手段挫敵,再次是出動軍隊攻敵取勝,最下策才是攻城。攻城為萬不得已時才使用。制造攻城的蔽櫓、轒辒,準備各種攻城器械,需要花費三個月的時間。構築攻城的土山又要三個月。將帥控制不住忿怒的情緒,驅使士卒像螞蟻壹樣去爬梯攻城,使士卒傷亡三分之壹而不能攻克,這便是攻城所帶來的危害。
擴展資料:
1、《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典”。***有六千字左右,壹***十三篇。
2、《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_孫子兵法·謀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