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艱苦的革命歲月之後,中國仍然面臨著在國際舞臺上立足的非常嚴峻的形勢。
對於當時的國家來說,需要更多的人為國家做貢獻。
不是說和平年代沒有英雄,而是那些英雄默默無聞,為國家默默無聞。
鄧稼先被稱為“兩彈”。鄧稼先,1924,安徽懷寧人。他的父親是著名的文學博士。
從小,他的家庭就非常重視他文學素養的培養。雖然他家境殷實,但當時的環境並不能給他提供壹個穩定的成長環境。
鄧稼先的童年是在戰爭的硝煙中度過的,深知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
鄧稼先的父親是文人,他深深體會到了文人的無力感。
當時他告誡鄧稼先,以後壹定要學科學,為國家做貢獻。
好在鄧稼先從小對物理感興趣,17歲考上了西南聯大。
但是,當時的環境並沒有給任何從事科研的人提供壹個穩定的成長環境。在學校裏,鄧稼先生活的環境很差。
但為了多學點知識,為國家做點貢獻,鄧稼先從來不覺得環境苦。
鄧稼先的父親從小就引導鄧稼先樹立了為國奮鬥壹生的目標和理想,鄧稼先長大後也是如此。
在大學裏,鄧稼先不僅學習物理知識,還把學習外語放在首位。
當時國家落後,如果想在某個領域有所成就,深造是最好的途徑。
大學畢業後,鄧稼先如願去了美國留學,在大洋彼岸的他成了壹名勤奮的學生。
但無論身在何處,鄧稼先始終牢記國家對自己的需要。
完成學業後,鄧稼先做的第壹件事就是買了機票,立即回國。
回國的鄧稼先已經把自己獻給了國家,他時刻準備著為國家的發展做貢獻。
1958年,鄧稼先被秘密安排研制原子彈。
當時鄧稼先婚姻美滿,有壹個4歲的女兒和壹個2歲的兒子。
但是為了工作,他只能把家庭放在後面。
我老婆很理解鄧稼先,即使不放棄也選擇支持她。
她理解丈夫的理想和抱負以及他工作的重要性。
但誰也沒想到,鄧稼先壹走,28年就沒了。
丈夫離開後,妻子飽受流言蜚語之苦。
離開家庭後,丈夫不僅孤獨,沙漠也荒蕪了。
但兩人心有靈犀,都在默默為對方煎熬。
1964年中國第壹顆原子彈震驚了世界,也讓鄧稼先這個名字家喻戶曉。
之後氫彈也研制成功,但鄧稼先的身體因為嚴重的核輻射生病了。
入院的鄧稼先有機會陪在妻子身邊。雖然醫生盡了最大努力為他治療,但他的身體已經疲憊不堪。
1986期間,鄧稼先在工作中全身大出血,最終經搶救無效死亡。
臨終前,鄧稼先拉著妻子的手,問如果他走了,有沒有人記得他的名字。如果有來生,他會繼續為國家而戰。
鄧稼先以國家為重的精神值得學習,他的名字值得載入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