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臨潼鬥寶”的典故是關於什麽?

“臨潼鬥寶”的典故是關於什麽?

是關於比喻誇耀豪富、爭強賭勝的行動。

臨潼鬥寶,讀音是líntóngdòubǎo,是壹個漢語成語,釋義是比喻誇耀豪富、爭強賭勝的行動。出自元雜劇《臨潼鬥寶》。

典故: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紛紛爭奪霸主地位,秦穆公為了威震其他諸侯國,采納謀士的建議,邀請十七國諸侯王到臨潼開展覽會,各國把自己的國寶拿來展覽,評出最佳傳國之寶。楚國大夫伍子胥明白秦穆公的用意,在會上舉鼎示威,制服秦穆公。

擴展資料:

元雜劇,又稱北雜劇,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傳統戲曲形式。形成於宋末,繁盛於元大德年間(13世紀後半期-14世紀)。

主要代表作家有,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白樸等。主要代表作有,《竇娥冤》、《倩女離魂》、《漢宮秋》、《梧桐雨》等。其內容主要以揭露社會黑暗,反映人民疾苦為主,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主線明確,人物鮮明。其結構上最顯著的特色是,四折壹楔子和“壹人主唱”。

百度百科:元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