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有痣”的成語有四個:
1、成語: 吮疽舐痔
拼音: shǔn jū shì zhì
解釋: 見“吮癰舐痔”。謂以口吸癰疽,以舌舔痔瘡而祛其毒。後形容卑屈媚上的齷齪行為。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佞幸列傳》:“文帝嘗病癰,鄧通常為帝唶吮之。”
舉例造句: 茍於進取以速利祿,吮疽舐痔無所不為者,非倀鬼歟? ——宋·蘇軾《漁憔閑話錄》下篇
2、成語: 舐癰吮痔
拼音: shì yōng shǔn zhì
解釋: 舐:舔;癰:毒瘡;吮:聚攏嘴唇來吸。只為人舔吸瘡痔上的膿血。比喻卑劣地奉承人。
出處: 《莊子·列禦寇》:“秦王有病召醫,破癰潰座者得車壹乘;舐痔者得車五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
3、成語: 吮癰舐痔
拼音: shǔn yōng shì zhì
解釋: 吮:聚攏嘴唇來吸;癰:毒瘡;舐:舔。只為人舔吸瘡痔上的膿血。比喻卑劣地奉承人。
出處: 《莊子·列禦寇》:“秦王有病召醫,破癰潰座者得車壹乘;舐痔者得車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
舉例造句: 附勢趁權,不辭吮癰舐痔;市恩固寵,那知瀝膽披肝。 ——明·無名氏《鳴鳳記·嚴嵩慶壽》
4、成語: 吮癰噬痔
拼音: shǔn yōng shì zhì
解釋: 吮:用嘴吸;癰:毒瘡;噬:咬。指用口舌為人舔吸瘡痔上的膿血。比喻卑劣地奉承人。
出處: 《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他們把那瓣香祖傳來的奴顏婢膝的面孔,吮癰噬痔的長技,向來在本國有權力的人裏頭用熟的,近來都用在外國人身上了。”
痣zhì:人體皮膚所生的有色斑點,沒有痛癢等感覺。
皮膚上壹種先天性的色素沈著區
痣,黑子。——《廣韻》
初,貴嬪生而有赤痣在左臂,治之不滅。——《梁書·高祖丁貴嬪傳》
又如:痣疣(痣和疣。都是贅生在皮膚上的不痛不癢的小疙瘩。比喻多余而無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