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崩離析
分崩離析是壹個漢語成語,讀音為fēn bēng lí xī ,意思是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
出自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及其再傳弟子《論語·季氏》:“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白話譯文:使得遠方的百姓離心而不來歸附,人民有異心而不和,國家分裂而不能集中。
2、土崩瓦解
土崩瓦解是壹個漢語成語,拼音是tǔ bēng wǎ jiě,意思是比喻事物的分裂,像土崩塌,瓦破碎壹樣,不可收拾。比喻徹底垮臺。
出自西漢劉安《淮南子·泰族訓》 :紂之地,左東海,右流沙,前交趾,後幽都,師起容關,至蒲水;士億有余萬,然皆倒矢而射,傍戟而戰。武王左操黃鉞,右執白旄以麾之,則瓦解而走,遂土崩而下。
白話譯文:雖說商朝的疆土遼闊廣袤,左起東海,右至杳無人煙的沙漠,南從五嶺以南的交趾,北至遙遠的幽州,軍隊從容關壹直駐紮到蒲水。士兵不下數萬,但打起仗來,因為兵士不願意為紂王戰死,所以“倒矢而射”把兵器扔在壹邊。
周武王左手擎著用黃金作裝飾的大戟,右手節用牦牛尾裝飾的白色旌旗、坐著戰車,勢不可擋地殺來時,所到之處,無不披靡,訥紂王軍隊的潰敗,商紂王政權的垮臺,就如瓦片的碎裂,泥上倒塌,迅速而無法挽救。
3、天崩地裂
天崩地裂是壹個漢語成語,讀音是tiān bēng dì liè,象天塌下、地裂開那樣。比喻重大的事變。
出處: 戰國時期劉向等人《戰國策·趙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白話譯文:天地塌陷,天子都要下座。
4、山崩海嘯
山崩海嘯,讀音為shān bēng hǎi xiào,意思是山嶽崩塌,海水奔騰咆哮。
出處:宋·周密《癸辛雜識前集·炮禍》:“諸炮並發,大聲如山崩海嘯,傾城駭恐,以為急兵至矣。”
白話譯文:多枚炮彈壹起發射,聲音大得像山嶽崩塌,海水奔騰咆哮,全城百姓都惶恐起來了,以為要爆發戰亂了。
5、榱崩棟折
榱崩棟折,讀音為cuī bēng dòng shé,榱,古代指椽子,放在檁上支持屋面和瓦片的木條。比喻大局崩潰。
出處:清·梁啟超《論不變法之害》:“今有巨廈,更歷千歲,瓦墁毀壞,榱棟崩折,非不枵然大也,風雨猝集,則傾圮必矣。”
白話譯文:現有壹座大廈,已經歷了千年,屋瓦設施毀壞,柱子也崩折了,不是因為它不大,風雨突然到來時,就壹定會傾倒。
百度百科-分崩離析
百度百科-天崩地裂
百度百科-土崩瓦解
百度百科-山崩海嘯
百度百科-榱崩棟折
2. 帶“崩”的四字詞語有哪些天崩地陷、海嘯山崩、山崩地裂、土崩瓦解、天崩地裂。
壹、天崩地陷
拼音:tiān bēng dì xiàn
釋義:比喻重大的事變。也形容巨大的聲響。
出處: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55回:“此人善造火炮,能去十四五裏遠近,石炮落處,天崩地陷,山倒石裂。”
白話釋義:這人善於制造火炮,能去十分之四五裏遠近,石炮落處,天崩地陷,山倒石裂。
二、海嘯山崩
拼音:hǎi xiào shān bēng
釋義:大海洶湧呼嘯,高山崩裂倒塌。形容來勢兇猛急速。
出處: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五十四回:“楚兵人人耀武,個個揚威,分明似海嘯山崩,天摧地塌。”
白話釋義:楚兵人人耀武,個個揚威,真好像海嘯山崩,天塌地陷。
三、山崩地裂
拼音:shān bēng dì liè
釋義:山崩塌;地開裂。多為地震所引起。原用來指災難性的巨大事變。後比喻聲勢之大;變化劇然。
出處:東漢 班固《漢書 元帝紀》:“山崩地裂,水泉湧出。天惟降災,震驚朕師。”
白話釋義:山崩塌地裂,泉水噴湧而出。上天降下災禍,震驚我的軍隊。
四、土崩瓦解
拼音:tǔ bēng wǎ jiě
釋義:像土塊散開;瓦片破碎壹樣。形容徹底崩潰;不可收拾。
出處:東漢 班固《秦紀論》:“秦之積弱,天下土崩瓦解。”
白話釋義:秦國的積弱,天下土崩瓦解。
五、天崩地裂
拼音:tiān bēng dì liè
釋義:比喻重大的事變。崩:倒塌。
出處: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大樹坡義虎送親》:“忽地亂喇的壹聲響亮,如天崩地裂,壹件東西向前而墜。”
示例:忽然地亂喇的壹聲響亮,如同天崩地裂,壹件東西向前而墜落。
3. 關於崩和析的四字成語分崩離析fēn bēng lí xī[釋義] 崩:倒塌崩裂;析:散開;解體。
分裂崩潰;離散解體。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語出] 《論語·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正音] 分;不能讀作“fèn”。
[辨形] 析;不能寫作“柝”。[近義] 土崩瓦解 四分五裂[反義] 堅如磬石 堅不可摧[用法] 用作貶義。
多用於形容國家、集體等在崩潰、瓦解前不可收拾的樣子。壹般作謂語、定語、補語。
[結構] 聯合式。[辨析] ~和“土崩瓦解”都有“分裂、瓦解”的意思。
不同在於:~偏重於“分裂”;強調人心渙散;而“土崩瓦解”偏重在“崩潰”;強調徹底垮臺。
4. 含 如崩 的四字成語從惡如崩
拼音: cóng è rú bēng
解釋: 指為惡如山崩那樣容易。
出處: 《國語·周語下》:“諺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舉例造句: 若復染尋常百姓之習,則從惡如崩,不可復振矣。 清·顧炎武《留書與山史》
拼音代碼: cerb
近義詞: 從惡若崩
反義詞: 從善如流
用法: 作賓語;用於勸誡人
英文: The descent to Avernus is easy.
5. 關於崩和析的四字成語分崩離析fēn bēng lí xī
[釋義] 崩:倒塌崩裂;析:散開;解體。分裂崩潰;離散解體。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語出] 《論語·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正音] 分;不能讀作“fèn”。
[辨形] 析;不能寫作“柝”。
[近義] 土崩瓦解 四分五裂
[反義] 堅如磬石 堅不可摧
[用法] 用作貶義。多用於形容國家、集體等在崩潰、瓦解前不可收拾的樣子。壹般作謂語、定語、補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和“土崩瓦解”都有“分裂、瓦解”的意思。不同在於:~偏重於“分裂”;強調人心渙散;而“土崩瓦解”偏重在“崩潰”;強調徹底垮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