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求20個帶文言詞語的成語

求20個帶文言詞語的成語

學習成語為什麽要有文言文感?這是因為大部分成語來源於古漢語的壹個分支——文言文。比如成語“驚艷”就出自《左傳·相公二十九年》。據說,吳的兒子在魯國喜歡音樂和舞蹈。他見之精妙,不禁贊道:“我若與他同樂,不敢自邀。”後人用“驚艷”來贊美事物的完美。再比如,“破釜沈舟”這個成語,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得知自己率兵渡河時,全部沈沒,燒毀茅屋,舉三飲食示,其兵必死,無壹回心。”比喻意誌堅定,不顧壹切到底。再比如《史記》、《伍子胥列傳》中的成語“我將死也”:“我將死,所以反其道而行之。”天色已晚,路途疲憊。比喻無路可走,窮途末路。也把貧窮描述到了極致。從這些成語可以看出,大部分成語的語言背景是文言文。所以學習成語不能沒有文言文的意識,要從文言文的角度去理解成語的意思。以下從不同角度進行闡述。

第壹,成語在文言文中有實詞現象

文言文中很多實詞是古今異義詞,不能用現代漢語的意思來理解。比如成語“妙而不秀”就出自論語子涵:“妙而不秀有夫。”幼苗:初級種子植物;秀:植物正在抽穗開花。莊稼長出幼苗,但它們不抽穗開花。雖然比喻本身有很好的條件,但並沒有取得什麽成就。打個比喻,看起來不錯,其實不然。如成語“無法形容”,名:說;描述:描述。太復雜太微妙而無法描述的事情。比如成語“我狂妄自大”;切:誇。誇耀自己的優點。比如成語“成功就是成功”,出自墨子的修養:“成功就是成功,名聲不能有假。”隋:成功。有了成績,就有了名氣。成語“寫而不加分”中的“點”字,是“塗黑改”的意思,不能理解為“寫而不加標點”成語“不刊”是“刪”的意思,不能理解為“刊”。成語“五谷豐登”,“五谷”不是“五谷”,而是所有糧食作物的統稱。成語“不足以訓”中的“訓”字,不能理解為“教訓”,而是“準則”的意思。比如成語“危言危行”中的“危”字,不能理解為“危”,而應該理解為“廉”。

第二,成語在文言文中有虛詞現象

比如成語“壹蹴而就”,還有:連詞就是承接關系的意思。成語“半途而廢”中的“兒”字,是修飾關系的意思,成語的意思是半途而廢。其他如“看別人”“相提並論”中的“呃”也是修飾語。成語“引以為戒”的意思是:把(它)當作,並采取...作為。把自己或他人犯下的錯誤作為警示,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誤。成語“好怨”,做:就。容易受到懲罰或譴責。成語“出走”出自周南·姚濤的詩:“桃花開了,燒了花。”最初,桃樹被描述為非常茂盛,但後來,因為“桃”和“逃避”是諧音,人們用它來表示逃避。這裏“之”的意思和用法是在主語和謂語之間使用結構助詞,取消句子的獨立性。成語“刮目相看”出自《三國誌·兀術·夢露傳》,並引用《江表傳》:“三日而走,刮目相看。”其中,“向”表示第三人稱代詞“他”。成語“無所不用其極”中的“所”是壹個特殊的代詞,表示動作和行為所支配的對象。無所事事,意味著做盡壞事。

第三,成語有使役用法

成語“愛上國”出自《漢書·外戚傳》:“北方有美女,絕世獨立。他們關心城市,然後是國家。”傾斜:使翻倒。形容女人極其美麗。比如成語“走馬觀花”,走:使…跑;跑:讓馬跑起來。騎著奔馬賞花,當然只是走馬觀花。比如成語“彎突然交”就是把煙囪改成彎,把竈邊堆的柴火搬走。“去”和“遷移”都是使役用法。成語“奔”,奔,邁小步;加油,加油,讓他加油。讓他像鴨子壹樣走路,比喻追逐不正當的東西。“傾向”是使役用法。成語“窮形最好”的意思是窮形和用盡形,“窮”和“用盡”都是使役用法。成語“汗牛充棟”,汗牛:使牛出汗,“汗”是名詞的使役用法。

第四,成語有意動用法

比如成語“幕天席地”,意思是天是幕,地是席,“幕”和“席”是名詞的有意用法。成語“不遠千裏”的意思是不以千裏為遠,“遠”是形容詞的有意使用。成語“不恥下問”出自《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不恥下問”就是不恥下問,不認為向知識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求教是可恥的。壹般用於長輩對晚輩,上級對下級,領導對群眾,而不是反之。“羞恥”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成語“師者心為己用”的意思是師者心為師,有自己的意誌,不拘泥於規律,所以“師”是意動用法。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自以為是,拒絕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成語“古為今非”就是把古代當對,把現在當錯,肯定古代,否定現代,“是”和“不是”都是有意的用法。

5.成語具有名詞作狀語的語言現象。

比如成語“東張西望”,東:東;向西:向西。這兩個詞都是名詞,作方位狀語。成語“夜不關門”就是說晚上不關門,沒有人來偷東西,形容社會治安好。“夜”是壹個名詞,作時間狀語。“分崩離析”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像土地壹樣分崩離析,像瓦片壹樣碎掉。“earth”和“tile”都是名詞作狀語,表示動作狀態。“海闊天空”這個成語,海闊天空,無邊無際。“海”和“天”都是名詞作狀語。成語“窺壹斑而見壹斑”出自韓棟·方碩的傳記:“窺壹斑而見壹斑,窺壹斑而見壹斑而見壹斑。”用竹筒看天,用瓢量海水。“管”和“理”是名詞作狀語表示動作的工具。成語“睡在草裏”的意思是走在草裏,睡在露天。“草”和“露”是名詞的狀語,表示動作的地點。其他成語如“鱗次櫛比”、“星羅棋布”、“聲名鵲起”、“袖手旁觀”等都有名詞作狀語。

六、成語有詞類的靈活運用。

成語“燭日”,燭:照亮,名詞作為動詞靈活使用。形容大火(特別是大火)。成語“走漏風聲”、“不脛而走”中的“翼”和“信”,前面都是副詞“不”,所以“翼”和“信”是名詞和動詞。成語“春華秋實”春天開花,秋天結果。“花”和“是”都是可以靈活用作動詞的名詞。成語“除惡務盡”必須徹底杜絕,“惡”是形容詞,作為名詞靈活使用。成語“藏汙納垢”,其中“汙”和“垢”是動詞“藏”和“納”的賓語,所以“汙”和“垢”是形容詞,作為名詞靈活使用。

七、成語具有文言句式的特點。

成語具有介詞賓語句式的特點。成語“鍥而不舍”的意思是“持之以恒”,長期具有狀語後置的句式特點。成語“時不我待”,時間不會再等我了。該成語具有介詞賓語句式的特點,即在否定句中,代詞先行帶賓語。成語“日夜”的意思是“日日夜夜”,夜與日、日、夜相連。“夜”是介詞“壹”的賓語。在成語“唯利是圖”、“唯命是從”、“唯才是舉”中,“是”是介詞賓語的符號。

成語也有省略的特點。比如成語“大發雷霆”,就是“大發雷霆之怒”的省略。“交通擁擠”這個成語是“車如流水,馬如龍”的縮寫。成語“瓜田李霞”是“瓜田不收鞋,李霞無全冠”的縮寫,意思是當妳走過瓜田時,不要彎腰提鞋;路過梅樹下不要擡手整理帽子。比喻避嫌。成語“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就是“管子全秀”的意思。十年規劃無非是樹;百年大計,無非是培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