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類撥萃”出自《孟子·公孫醜上》:“聖人之於民;亦類也;出於其類;拔乎其萃。”
“出類撥萃”,讀音:[ chū lèi bá cuì ]
釋義
拔:超出;類:同類;萃:原為草叢生的樣子,引伸為聚集。 超出同類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近義詞
1、卓爾不群:卓爾:特出的樣子;不群:與眾不同。 指才德超出尋常,與眾不同。
?
2、數壹數二:不算第壹也算第二。形容突出。
3、鶴立雞群:像鶴站在雞群中壹樣。 比喻壹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壹群人裏顯得很突出。
典故
有壹天,孟子的學生公孫醜問孟子:“老師,古代的伯夷、伊尹同孔子差不多吧?”,孟子說:“孔子的學生有若曾這樣說過:‘凡是同類的都可以相比較,如麒麟同其他走獸比,鳳凰同其他飛鳥比,泰山同其他丘陵比,河海同水窪細流比,而前者都遠遠超過了後者。聖人和其他人也是同類,但聖人已遠遠超出、高過其他人了(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有人類以來,沒有人比孔子更偉大了。”
造句
1、人們總以為妳們這些人是我國企業界中出類撥萃的人物。
2、他的工作效率很高,所以他是電子學領域的壹名出類撥萃的人物。
3、斯科拉在任何級別的比賽都是壹名出類撥萃的球員,他給球隊帶來了取勝的態度。
4、如果說我的伯伯是個不折不扣的吝嗇鬼,他倒是這幫人物中出類撥萃的壹位,幾乎使人對那種壞習慣也感到可敬。
5、布局嚴謹精美,藝術高超奇特,色彩調和瑰麗,是古建築中出類撥萃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