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關於?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關於?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葉公好龍

古代漢族寓言故事。

漢代·劉向《新序·雜事五》:“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後以“葉公好龍”比喻自稱愛好某種事物,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好,甚至是懼怕、反感。

2. 亡羊補牢

本成語出自"戰國策·楚策",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3.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不主動努力,而存萬壹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4.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出自《莊子·山木》。諷刺了那些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禍患的人;對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顧後患的這類人提出警告。

5. 精衛填海

相傳精衛本是炎帝神農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壹日女娃到東海遊玩,溺於水中。死後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壹種神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後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好像在呼喚著自己。

畫蛇添足

讀音:[ huà shé tiān zú ]

釋義:意為做了多余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借以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畫龍點睛

讀音:[ huà lóng diǎn jīng ]

釋義:畫龍之後再點上眼睛,原為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借以比喻在關鍵地方簡明扼要地點明要旨;使內容生動傳神,亦比喻在整體中突出重點。

半途而廢

讀音:[ bàn tú ér fèi ]

釋義:意為事情沒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終。借以比喻做事有頭無尾,不能堅持到底。

兵不厭詐

出處:《韓非子·難壹》:"臣聞之,繁禮君子,不厭忠信;戰陣之間,不厭詐偽,君其詐之而已矣。"指用兵作戰不排斥運用詭變、欺詐的策略或手段克敵制勝,也指用巧妙的手段騙人。

刻舟求劍

拼音: [ kè zhōu qiú jiàn ]

釋義:比喻人的眼光未與客觀世界的發展變化同步,也比喻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是《呂氏春秋·察今》的壹則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