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倒打壹耙。
倒打壹耙,是壹個漢語成語,拼音是dào dǎ yī pá,意思是比喻不僅拒絕對方的指責,反而指責對方。出自清·文康《兒女英雄傳》。
成語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我輸了理可不輸氣,輸了氣也不輸嘴。且翻打他壹耙,倒問他!”作謂語、定語、賓語;指反咬壹口。
倒,漢語壹級字,讀作dǎo、dào,最早見於篆文。本義指回到家中躺臥休息。後引申為因立不穩而墜落,垮臺。又由本義引申為反置,反轉,轉換。
打,現代漢語規範壹級字(常用字),讀作dǎ或dá。形聲字。《說文解字》:“擊也。從手、丁聲。”夏時萬物壯實,像草木莖上有果實是丁之範式。又引申指“截,停,減,退”。又引申指“進行某種活動,從事或擔任某種工作”。又用作姓。
學成語的意義和價值
成語展現了漢語表達巨大而豐富內涵的能力和語義融合能力。往往包涵了壹段歷史、壹個故事、壹個典故、道理、哲理,它在歷史的演變中自然形成。每壹個成語幾乎都有它的來歷。各朝各代的文化和歷史保存在成語之中,這使成語具有各朝各代鮮明的文化特點和時代特色。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壹大特色,其來源廣泛,或為傳世經典、或為巨著名作、或為歷史故事、或為人們口口相傳的俗語,其字裏有話,話外有音,蘊含了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堪稱中華文化中最為耀眼的壹顆明珠,掌握了它,就掌握了漢語的精髓,中華文化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