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秦穆公剛剛去世,即位的秦康公曾打算與晉國和解。得知晉國要迎回子雍,秦人很會派人回晉國做君主,他非常高興。但秦康公為了表示好意,提議多派軍隊護送子永,以防不測。秦康公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與晉國未來的君主建立良好的關系,從而促進兩國關系的升溫。然而,集結軍隊意味著需要更多的時間,所以秦國沒有立即放棄。等到秦國準備派公子勇進晉國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年了。這期間晉國國內政局又變了,所以拖延癥害死人。
晉國的政治變化是由晉襄公的妻子穆瑩引起的。當這位女士聽說趙盾拋棄了她的兒子高益,並計劃建立壹個新的國王時,她立即坐不住了。然而,面對如此強大的趙盾,她卻無能為力,只能每天抱著年幼的兒子在法庭上哭泣,邊哭邊喊:“老國王有什麽罪?王子犯了什麽罪?妳打算拿我們母子怎麽辦?”這位慕英夫人在法庭上痛哭流涕,從工作回來後,抱著太子來到趙家門前說:“妳死的時候,我把這個孩子托付給妳了。現在妳拋棄這個孩子,對得起妳死去的丈夫嗎?”《左溫柱安公七年》:“此君雖死,言猶在耳,若棄之乎?”成語“言猶在耳”就是由此而來,意思是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就不解釋了。
穆瑩立即制造了很多噪音,趙盾無法承受巨大的輿論壓力。最後,在穆英的壓力下,他改變了立場,立高益為王。以上是阿津人杜聿所寫的《左傳》和《左傳註》對此事的解釋。這種解釋並不完全正確,因為公元前6265438年8月趙盾決定擁立子雍,公元前620年3月他又改變主意再次擁立太子。中間有壹段7個月的時間,慕英壹直在趙家哭。然而,趙盾在此期間壹直忽略了這件事。要找出趙盾回心轉意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看看這七個月晉國發生的大事:趙盾主持國葬,地位更加穩固;趙國最大的政敵狐族已經被推翻,其勢力已經完全脫離了晉國。此時的趙盾是真的孤註壹擲了,在晉國範圍內沒有人能威脅到他的權力。這個時候再找壹個有能力的,又老又外援的秦之子雍,豈不是給自己找麻煩?有了三歲的寶寶,趙盾自然可以繼續做他想做的任何事情。
公元前620年3月,趙盾為了晉靈公的緣故,立晉襄公和穆瑛之子高益為君(如果妳對中國古代的謚號有所了解,應該已經知道這是壹種什麽玩意兒了)。慕英對這個結果很滿意:慕英終於保住了兒子的位置;趙盾也很滿意:他終於保存了自己的力量;但是,不久的將來,兩個人都會腸子悔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