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三國演義》的成語(還要有每個成語主要人物)

《三國演義》的成語(還要有每個成語主要人物)

1、望梅止渴(曹操)

有壹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壹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裏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麽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壹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

曹操想了壹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沈思了壹會兒,對向導說:“妳什麽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

腦筋壹轉,辦法來了,他壹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壹大片梅林,那裏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壹聽,仿佛已經吃到嘴裏,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2、樂不思蜀 (劉禪 司馬昭)

當時魏軍入川,蜀後主劉禪投降,被送到洛陽。

司馬昭封他為安樂公,賜住宅,月給用度,僮婢百人。劉禪為表感謝,特意登門致謝,司馬昭於是設宴款待,並以歌舞助興。當演奏到蜀地樂曲時,蜀舊臣們油然誦起國破家亡的傷懷之情,個個淚流滿面。而劉禪卻麻木不仁嬉笑自若。

司馬昭見狀,便問劉禪;“妳思念蜀嗎?”劉禪答道:“這個地方很快樂,我不思念蜀。”他的舊臣谷正聞聽此言,連忙找個機會悄悄對他說:“陛下,等會兒若司馬昭再問您,您就哭著回答:‘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壹天不想念啊!’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了。”

劉禪聽後,牢記在心。酒至半酣,司馬昭果然又發問,劉禪趕忙把谷正教他的話學了壹遍,只是欲哭無淚。司馬昭聽了,說“咦,這話怎麽像是谷正說的?”劉禪驚奇道:“妳說的壹點不錯呀!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開了。

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從此就再也不懷疑他。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了余生,傳下了這令人捧腹的“樂不思蜀”典故。

擴展資料:

《三國演義》在創作上的壹個重要特點是依史以演義,作者的創作目的是描繪壹部形象化的三國興亡史,其間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意圖十分鮮明。

小說借鑒了編年體史書的編著模式,以三國紛爭的歷史進程為主線,以王業興廢為焦點,把近百年的歷史故事有機地組織在壹起。主要寫了三國時期的政治和軍事鬥爭,而作者的興趣則在於揭示這個時期的各個軍事集團如何興、如何亡。

矛盾的焦點是曹操和袁紹兩大集團的鬥爭,作者對二人作了多方面對比,重點則是對興亡教訓的總結,順民心、得人才、有謀略者得天下,這是作者表達的主要思想。後十五回寫三國的覆滅,主要展現的是三國各自的內部矛盾,尤其是對司馬篡魏、後主信讒、孫皓暴政等作了深刻的描寫。

情節雖然簡略,但著眼點仍在如何興、如何亡。作者以寫實的態度,比較客觀、完整地展現了這百余年的歷史過程,其中對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給後人留下了很多啟示,因此具有極大的魅力。

百度百科——望梅止渴

百度百科——樂不思蜀

百度百科——《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