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州工業園區中央公園,壹座近9米高的不銹鋼彩塑引人註目。這部名為《合作》的作品完成於1999。它由重疊的鋼板組合成“菱形”,S形的紅色鋼板插入其中並在其中旋轉。在以天空為背景的空地上,象征著蘇州與新加坡的友好合作* * *迎來了輝煌的明天。
這座雕塑的作者、蘇州大學藝術學院的教師沈建國說,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值得尊敬。“1999是蘇州工業園區成立五周年。我做了壹個雕塑《合作》。幸運的是,李光耀為這幅象征兩國友誼的作品剪彩。我們將永遠懷念這位非凡的領袖。”
根據蘇州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的數據,從1992年到2011年,李光耀九次訪問蘇州,其中八次訪問蘇州工業園區。
蘇州工業園區這個中新兩國政府合作的項目,從醞釀到實施,從跌跌撞撞的起步到跨越式發展,李光耀壹直都很關心。在蘇州工業園區,從中央公園到金雞湖,從國際學校到外資企業,都留下了李光耀的身影和足跡。
1992,李光耀第壹次來蘇州。相關資料顯示,本次外事活動只給蘇州留了半天時間,但蘇州已經精心安排了參觀地點,宣傳了城市。
1993年,李光耀再次訪問蘇州。此次蘇州之行,蘇州市人民政府與新加坡勞工基金(國際)有限公司簽署了《蘇州工業園區合作開發原則協議》,擬首期開發8平方公裏。蘇州工業園區就這樣落戶在金雞湖附近的農田裏。
1994,蘇州工業園區壹期開發建設開工。20年來,無數高樓大廈在曾經的農田裏“生長”,壹座嶄新的現代化新城拔地而起。
見證了蘇州工業園區20多年發展歷程的原蘇州工業園區工委副書記潘說,在蘇州工業園區這個中新“深層次合作試驗場”,李光耀提出了“軟件轉移”的概念,即把新加坡政府規劃和管理城市的方法移植到蘇州工業園區。
在他的推動下,數千名蘇州中高級官員和管理人員赴新加坡培訓。新加坡分批派精英人才到蘇州,不僅是面對面的機會,更是參與到整個園區的發展中,“扶馬壹把,送壹程”。
蘇州工業園區“土著”、年近六旬的徐榮告訴記者,1999年9月,李光耀還出席了蘇州工業園區城市花園住宅小區二期的奠基儀式。“都市花園是當時蘇州工業園區新開發建設的住宅區,也是按照新加坡的建設標準規劃設計的住宅區。”她說,直到今天,社區裏仍有壹些新加坡“元素”,比如魚尾獅。
李光耀非常高興地看到,園區嚴格按照科學規劃發展,建成了美麗的花園城市,他最初提出的“軟件轉移”理念從概念變成了現實。
2009年,赴蘇州參加工業園區15周年慶典的李光耀表示,當初選擇蘇州是對的,並用“照耀妳”四個字總結了園區15年的發展成就。
老師再好,學生也不好。在這裏,“學生比老師好”。他說,新加坡點燃了蘇州工業園區的引擎,但讓他們保持活躍的是中國。
20年來,蘇州工業園區建設現代化新城,形成了舉世聞名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立了壹整套與國際接軌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在產業發展、科技進步、金融管理、環境保護、社會治理、人才培養、體制創新等領域大膽探索,創造了多項全國第壹。
2065438+2004年6月,蘇州榮獲由新加坡政府主辦的“李光耀世界城市獎”,成為繼西班牙畢爾巴鄂和美國紐約之後,全球第三個獲獎城市。
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楊誌平表示:“李光耀先生是中新合作蘇州工業園區項目的倡導者,為此傾註了大量的智慧和心血。自園區開發建設以來,他多次親臨指導,深信園區項目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為園區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