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是中國南北的分界線,太行山是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的分界線。古代沒有秦嶺和太行山,秦嶺以南和太行山以東都是海。
也就是說,在某些古代,世界大陸和島嶼之壹的華北島,在某些階段只包括山西和陜西,而且不僅東部和南部都是海,北部的內蒙古覆蓋著北亞,西部的甘肅、新疆和中亞都是海。
後來隨著地下運動的變化,地球上升,海水退去,秦嶺和太行山逐漸上升,形成了新的地貌。
太行山崛起後,向東,華北平原,前海退卻,留下華北平原的壹些湖泊河流;太行山以西是黃土高原。
太行山的群山之間,有八條峽谷,史稱“太行八龍”。在古代,“太行山八路”主要作為壹條軍事大動脈,具有重要的軍事意義,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為了商業活動或戰爭,都要經過這八條交通大動脈。明清以後,防禦重心向北方轉移,“太行八龍”的軍事意義逐漸減弱。
太行山從南到北包括:雞冠、太行、百口、井陘、胡飛、濮陰、杜軍。
ZHI,三個音,意思是車軸。
太行山綿延數千裏。許多河流發源於山西高原的山區,向東流去。然後,他們越過太行山,流入河北平原。從南到北主要有沁河、丹河、漳河、滹沱河、唐河、桑幹河。這些河流是峽谷。這些峽谷形成了八條供行人行走的通道。
太行山八龍的第壹個例子是關關,起於今河南省黃河北部西部,位於濟源市枝城。戰國時期,魏在此建城,是三晉等諸侯國與首都洛陽聯系的要道。魏在這裏建了壹個關隘。壹路上,關喆關與關隘有關,最後壹關鐵嶺關隘位於山西侯馬市壹帶,地勢險峻,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第二條太行,起於河南省黃河北部西部,沁陽市附近。它很窄,40英裏長,向北延伸,進入山西省晉城市壹帶。它叫天京關,地勢雄偉,有天險之稱。
這條龍往南可達洛陽東門虎牢關,是逐鹿中原的要道之壹。
第三個是白,都在山西,長十裏,寬兩米。此口以南,可渡黃河攻開封,開封是可攻可退的軍事重地。
第四口港,即冀口港,位於河北省,在今天河北省武安縣、磁縣壹帶。它是連接河南省黃河北部東部,即安陽地區、河北省邯鄲市和山西省的壹條通道。戰國時“由此可助趙、魏。”
第五是井陘。關於口,井陘關舊址是河北省井陘縣井陘山。井陘是連接山西、河北、山東的軍事大動脈。
當時項羽推翻了秦帝國,建立了西楚王國,率領十八路諸侯。秦國以前的土地分為東西四個國家,關中壹個,陜北壹個,川南壹個。劉邦的漢國統治著陜西南部偏僻荒涼的四川。劉邦不服,扯旗造反,修築棧道隱藏自己的位置,殺了關中,滅了關中,滅了陜北,然後和項羽作戰。
漢朝第三年,也就是前204年,漢朝和西楚的趙國發生了戰爭。李左車,戰國名將李牧之孫,輔佐王召、趙燮,封為光武帝。漢王劉邦派大將韓信和張耳率領漢軍的壹萬新兵來到趙國。趙總司令以為謀士,在太行山區井陘關集中20萬兵力,占據有利地形,準備與韓信決戰。
李左車向陳郁獻上壹計:漢軍千裏來戰,糧草供應必然緊張,井陘谷狹長,易守難攻。只要嚴格遵守,就可以做到萬無壹失。李左車從無間道裏請三萬大軍出來,斷了漢軍糧草,漢軍就要失敗了。
誰知陳郁是個庸才,他以為自己兵多,準備開陣過關。韓信知道小夜曲缺糧,要當機立斷。於是他迅速挑選了2000名輕騎,半夜繞道來到趙大營的側翼作為埋伏。第二天早上,韓信和張耳帶領漢軍在綿河東岸準備最後壹搏。他們窩,趙軍,漢軍的伏兵乘虛而入,奪了趙軍的營寨,奪了它的糧草。趙國軍隊陷入了混亂。漢軍乘勢而上,前後夾擊,大破趙軍。韓信斬了陳郁,活捉了趙王,滅了趙。
“最後壹戰”這個成語出自井陘之戰。
李左車逃走,韓信懸賞捉拿李左車,以禮相待,回漢勸韓信。
李左車是壹個軍事奇才。他留下了壹句名言,“即使是聰明人,有時也會點頭;愚者慎思,必有所得。”還有壹本兵書《光武軍》,論述用兵之策。
第六是飛狐,也叫飛狐口,大致位於河北省淶源縣北部、蔚縣南部。兩座懸崖陡峭,蜿蜒數百英裏。“這是攻擊幽燕的最佳地點。”北宋時期,宋和遼之間發生了壹場激烈的戰爭。986年,宋太宗趙光義乘遼國猜疑之機,發動雍熙北伐,拿出四支兵馬,北上與遼作戰,企圖收復十六州。宋軍三路出河北,壹路出陜西。其中田崇金為定州路部署,出飛虎口。
現在在京的蕭太後不慌不忙,用親征,和耶律休哥壹起領兵,打敗了宋東路軍主力曹彬。於是,早已進入遼境內的田崇進不得不撤回。北宋雍熙北伐失敗。此後壹直處於守勢,再也不敢攻打遼。
第七個是普陰,就是今天河北易縣西部紫晶上的紫荊關。
第八個是杜軍,位於北京昌平縣西北部的杜軍山。杜軍山是燕山山脈的西脈,東鄰燕山山脈古北口,西與太行山相望的居庸關。著名的萬裏長城的主要部分在杜軍。軍都山西起關溝,東至昌平、延慶、懷柔、密雲。
軍都形勢恢弘,懸崖夾壁。是古代燕國通往晉國、通往內蒙的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