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成語“三皇五帝”
大部分的意見是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稱為"三黃",黃帝、顓頊、帝嚳、堯帝、舜帝稱為"五帝"。
3、成語“三墳五典”
孔子撰寫的《尚書序》則稱:“伏犧(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唐(堯)、虞(舜)之書,謂之《五典》。
4、成語“三茶六禮”
三茶",即為訂婚時"下茶",結婚時"定茶",同房時"合茶"。也有將"提親、相親、入洞房"的三次沏茶合稱'三茶"。六禮,即婚姻據以成立的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種儀式。
5、成語“三班六房”中的“三班”指:皂、壯、快班,均為差役 ;“六房”指: 吏、戶、禮、兵、刑 、工 。
6、成語“三綱五常”中的“三綱”指: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五常”指:仁、義、禮、智、信 。
7、成語“三姑六婆”中的“三姑”指: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指:牙婆(掮客)、媒婆、師婆(巫婆)、虔婆(女流氓)、藥婆、穩婆(產婆) 。
8、成語“三教九流”
,"三教九流"壹詞大抵有以下兩種說法:
"三教九流"在民間的說法是:
三教:
佛教、道教、儒教。
九流:
上九流:
壹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燒鍋、六流當、七商、八客、九種田;
中九流:
壹流舉子、二流醫、三流風水、四流批、五流丹青、六流相、七僧、八道、九琴棋;
下九流:
壹流巫、二流娼、三流大神、四流幫、五剃頭、六吹手、七戲子、八叫花子、九賣糖。
另壹種說法是:
"三教九流"這詞的意義曾經是頗為高雅的。
"三教"的說法起自三國時代,指的是儒、釋、道三種教派。儒,孔子所創,並非宗教,而漢儒為了擡高孔子的地位,把儒家學說渲染的像宗教壹樣,就被人們看做宗教了。釋,指東漢時傳入我國的佛教,以其為印度釋迦牟尼所創而簡稱為釋。道,是東漢時創立的壹種宗教,講究煉丹修道,尋求長生不老之法。河南嵩陽書院裏有壹尊三神像,在壹個頭上雕出了孔子、老子和釋迦牟尼的面孔。
"九流"的說法,最早見於《漢書·藝文誌》,指的是春秋戰國時代的儒、墨、道、法、雜、農、陰陽、縱橫等學術流派。後來,人們把宗教、學術中的各種流派統稱之為"三教九流"。隨著時間的推移,有時人們又把它作為貶義詞,泛指那些在江湖上從事各種行當的人。
9、成語“三位壹體”中的“三位”指:聖父,聖子,聖靈。
三位壹體,指上帝唯壹,同時有聖父,聖子,聖靈三位格。
10、成語“四大皆空”中的“四大”有兩種說法:①印度:指地、水、火、風 ;②佛教: “四大輪劫”說。大輪劫指的是“土劫”(地震等災害)、“金劫”(刀兵之災)、“風劫”(風火之災,也叫“火劫”)、“水劫”(雨澇水溢)。
11、成語“四時八節”中的“四時”指: 春、夏、秋 、冬;“八節”指:在二十四氣節中最早形成的重要節日有八個,即冬至、夏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這八節是標誌陰陽四時始末的時令,我們通常說的四時八節,就是春夏秋冬和這八節。
12、成語“五毒俱全”中的“五毒”多指蛇、蠍、蜈蚣、壁虎、蟾蜍五種動物 。
13、成語“五方雜處”中的“五方”:東、南、西、北、中,泛指各處。
14、成語“五谷豐登”中的“五谷”指:高粱、粟、水稻、玉米、小麥 。
15、成語“五體投地”中的“五體”,又稱“五輪”,指雙肘、雙膝和額頂。
16、成語“五味俱全”中的“五味”指:酸、甜、苦、辣、鹹。
17、成語“六畜不安”中的“六畜”指:牛、馬、羊、豬、雞、狗 。
18、成語“六根清凈”中的“六根”:佛家語,指眼、耳、鼻、舌、身、意 。
19、成語“六街三市”中的“三市”指:早晨、中午、傍晚三時的集市。
20、成語“六經皆史”中的“六經”指:儒家六種書,《易》、《書》、《詩》、《禮》、《樂》、《春秋》。
21、成語“六親不認”中的“六親”指:父、母、兄(姐)、弟(妹)、妻(或夫)、子女 。
22、成語“六神無主”中的“六神”指:心、肺、肝、腎、脾、膽六臟之神。
23、成語“七巧生煙”中的“七巧”指: 口和兩眼、兩耳、兩鼻孔 。
24、成語“七情六欲”中的“七情”指:喜、怒、哀、樂、愛、惡、欲;六欲”指:眼、耳、鼻、舌、身、意 之欲。
25、成語“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中的“八仙”指:鍾漢離、張果老、呂洞賓、李鐵拐、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和曹國舅等八人 。
26、成語“公車上書”中的“公車”指:有政治地位的人。
27、成語“夜郎自大”所指的古夜郎國,在我國的四川 省。
28、成語“九流賓客”中的“九流”指:法、名、墨、儒、道、陰陽、縱橫、雜、農九種學術流派
29、成語“十惡不赦”中的“十惡”指:壹謀反;二謀大逆;三謀叛;四謀惡逆;五不道;六大不敬;七不孝;八不睦;九不義;十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