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微:昏;註:顯然。當妳看到壹件事的苗頭,妳就能知道它的本質和發展趨勢。
成語起源
《韓非子·論林》:“聖人見微知孟,見末知末,故畏見象,知天下不足。”韓元康《越覺舒悅覺德》介紹:“故聖人自始至終皆知。
(1)本文未能以小見大,缺乏新意和深度。
(2)從壹些我們經常視而不見的“小事”入手,以小見大,讓讀者自己體會“規律”。
(3)每個科學家都應該有能力知道自己在做什麽。
(4)強者見微知著,弱者視而不見。
(5)人對自然現象往往可以知之甚少,但對社會現象卻不能知之甚少,因為不能“靜”,被“好惡”和“利益”所迷惑。
(6)意識到即將發生或即將發生的事情,相當關鍵。
(7)在日常工作中,要善於觀察、分析,做小觀察,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8)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討論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很多人認為,撒尿就能看清大局,總的來說,看到壹片落葉就能認識世界。
(9)他身上還有很多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比如他以小見大的能力。
(10)以合理的方式看待事物,使主題得到了升華和深化。
(11)諸葛亮有知識寶庫,知識面廣,善於謀劃,善於分析,早已在隆中對天下三分之二定下了計劃。
(12)培養妳看事物細節的能力,對妳以後的發展會有很大的幫助。
(13)我覺得如果妳在生活中有多思考的習慣,妳就有了看事物細節的能力。
(14)我今天遇到了壹個問題,但我想找到問題的根源。很巧,我看到了常見的水,我壹下子就明白了。我知道這是我堅持不懈的結果。
(15)學習是壹個學壹點的過程,自己把握。
(16)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善於觀察和看到事物的細節,以便更好地解決問題。
(17)我很欣賞妳的小覺悟,這對妳以後的發展有好處。
(18)我覺得每個成功的人都應該有以小見大的能力。
(19)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討論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很多人認為,尿尿就能看清大局。總的來說,看到壹片樹葉就能看到世界。
(20)第四,政府官員與經濟管理相結合的治理發展得更好,這壹點再次得到充分體現。
(21)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可以在小細節中看到。
(22)在日常工作中,要善於觀察、分析,做小觀察,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23)我們的專欄作家往往可以從自己的生活事件中發現新的時代精神,但現在壹些重要的事情可能正在發生變化:父親們逐漸開始以照顧孩子為借口在工作中。
(24)也可以從小到大,見微知著。
成語故事
姬子是朝戈的古代名人,他的見識和氣節為後人所稱道。
商朝的最後壹個君主是,後來被稱為殷。年輕的時候,“聽說的時候很敏感。”他是壹個在寫作和武術方面很有能力的人。他繼位後,大力改革,不殺奴隸,發展生產,更新觀念,不關心鬼神。東夷征服後,疆域擴大,農業發展,財糧增加。但是在統治後期,腐敗開始了。
有壹次,紂王為自己做了壹雙象牙筷子,他的大臣姬子感到非常害怕和擔心。
姬子看到了很多聯想。他想:如果用象牙筷子吃飯,妳壹定會拒絕用粘土粗碟,而會用玉石做杯盤;餐具變了,食物也會變。豆角菜是上不了了,但肯定會進壹步升級為山珍海味,珍禽異獸會成為盤中之物;如果食物變了,就不夠穿了,亞麻不再流行,朝鮮人穿絲綢和緞子;打扮變了,下壹步就要造豪車,建又高又寬的大廳和平臺,追求快感。這樣下去,壹發不可收拾,腐敗之風很快就會盛行。
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散文家韓非子形容姬子的交往是“聖人見其詳,知其所行,見其詳,知其終”。這就是這本書的由來。
有壹天,紂王徹夜飲酒,對國家大事視而不見,忘記了日期,問起這件事。大臣們面面相覷,誰也不知道,於是他們派人去問姬子。姬子對他的弟子說:“如果君主忘記了太陽,世界也會忘記太陽,這不是壹個好兆頭。商業世界正處於緊要關頭。我不了解壹個國家而獨自了解它,我極其危險。”讓徒弟告訴新人:“我不知道我是不是醉了。”
經過姬子多次規勸,紂王置若罔聞,壹意孤行,傲慢專橫,這使姬子非常失望。他假裝瘋了,以避免迫害,但他仍然被紂王監禁。
不出所料,紂王在五年後被周武王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