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過猶不及
拼音: guò yóu bù jí
簡拼: gybj
解釋: 過:過分;猶:象;不及:達不到。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壹樣,都是不合適的。
近義詞: 過為己甚
反義詞: 恰如其分、恰到好處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強調言行恰如其分
出處: 先秦·孔子《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2. 什麽不及什麽四字成語有成語鞭不及腹、朝不及夕、猝不及防、防不及防、迫不及待、言不及義。
1、鞭不及腹是壹個成語,拼音是biān bù jí fù,意思是比喻相隔太遠,力量達不到。
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雖鞭之長,不及馬腹。”
譯文:鞭子雖長,也不能打馬肚子。
2、朝不及夕(zhāo bù jí xī),成語,作謂語;指生活極端貧困,形容情況危急。
出自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七年》:“朝不及夕,何以待君?”
譯文:生活極端貧困,如何對待妳。
3、猝不及防是壹個成語,讀音為cù bù jí fáng,形容事情來得突然,來不及防備。
出自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壹》:“既不炳燭,又不揚聲,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
譯文:既然不點燃蠟燭,又不發聲音,突然不及防範,突然相遇,這是先生犯鬼,這不是鬼犯先生。
4、防不及防(fáng bù jí fáng):指想到防備卻已來不及防備。
出自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六十七回:“可見小人之伺君子,每於所忽,有防不及防者也。”
譯文:可以看到小人等待君子犯錯,每次疏忽,想到防備卻已來不及防備。
5、迫不及待,讀音是pò bù jí dài,是壹個漢語詞語,釋義是形容心情十分急切。
出自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回:“且系酒後遊戲,該仙子何以迫不及待。”
譯文:都是酒後的遊戲,這個仙子迫不及待了。
3. 及能組成什麽四字成語及四字成語 :
由此及彼、
噬臍何及、
言不及行、
悔之莫及、
衣不及帶、
噬臍無及、
及笄之年、
殃及池魚、
不可企及、
管見所及、
噬臍莫及、
舐糠及米、
及笄年華、
罪不及孥、
迫不及待、
化及豚魚、
懊悔莫及、
言不及私、
及時行樂、
及鋒而試、
及溺呼船、
及時應令、
劍及屨及、
猝不及防、
慮不及遠、
剝膚及髓、
言不及義、
始料不及、
追駟不及、
累及無辜
4. 及的成語 包含不及的成語有哪些 包含不及的四字成語望塵莫及
愚不可及
始料不及
迫不及待
猝不及防
力所能及
噬臍莫及
過猶不及
措手不及
可望而不可及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觸手可及
風馬牛不相及
有過之無不及
澤及枯骨
愧及膏肓
及笄年華
由此及彼
觥飯不及壺飧
及時行樂
及賓有魚
迅雷不及掩耳
悔之莫及
及門之士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推己及人
衣不及帶
舐糠及米
賜墻及肩
管見所及
問牛及馬
走及奔馬
及鋒而試
有過之,無不及
不可企及
累及無辜
言不及私
無可企及
始願不及此
及笄之年
及時應令
萬不及壹
懊悔莫及
風牛馬不相及
信及豚魚
罪不及孥
狧糠及米
捷雷不及掩耳
剝床及膚
追駟不及
掘井及泉
兄死弟及
追悔無及
及溺呼船
號呼靡及
言不及行
言不及義
慮不及遠
狧穅及米
使料所及
5. 第四個字是猶的成語有哪些第四個字是猶的成語沒有找到
過猶不及 過:過分;猶:象;不及:達不到。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壹樣,都是不合適的。
記憶猶新 過去的事,至今印象還非常清楚,就象剛才發生的壹樣。
困獸猶鬥 被圍困的野獸還要作最後掙紮。比喻在絕境中還要掙紮抵抗。
千裏猶面 比喻傳達事情清楚確實。
雖死猶生 猶:如同。指人雖死,精神不滅,楷模猶存。也指心無牽掛、憾事,雖死猶同活著。
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猶:如同。指人雖死,精神不滅,楷模猶存。也指心無牽掛、憾事,雖死猶同活著。
萬死猶輕 處死萬次,還嫌懲罰太輕。極言罪大。
我見猶憐 猶:尚且;憐:愛。我見了她尚且覺得可愛。形容女子容貌美麗動人。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學習好像追趕什麽,總怕趕不上,趕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學習勤奮,進取心強。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言猶在耳 猶:還。說的話還在耳邊。比喻說的話還清楚地記得。
猶解倒懸 解:解救;倒懸:人被倒掛,比喻處境困難。比喻把人從危難中解救出來。
猶豫不決 猶豫:遲疑。拿不定主意。
中饋猶虛 指沒有妻子。
博弈猶賢 後指不要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風韻猶存 形容中年婦女仍然保留著優美的風姿。
迥不猶人 指卓然超絕,不同於人。
敬姜猶績 以之為富貴而不忘根本、不求安逸的典實。
視死猶歸 把死看得象回家壹樣平常。形容不怕犧牲生命。同“視死如歸”。
玉漏猶滴 指夜還未過去。玉漏:計時的漏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