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話,傳說日神羲和駕六龍以乘車,載著太陽在天空運行,從扶桑至虞泉循往往復,形成晝夜。後因以“六龍回日”用為太陽神的典故。
出自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編寫的《淮南子》:日乘車,駕以六龍。羲和禦之。日至此面而薄於虞淵,羲和至此而回六螭。
譯文:太陽乘著車,由六條龍牽拉,羲和駕駛著車。太陽到此處便迫近虞淵(傳說中的日落出),羲和到這裏就駕著六龍之車回去。
現以“羲和馭日”借指日月旋轉,周而復始,亦喻時光易逝。
擴展資料:
唐代詩人李白的《蜀道難》曾引用過這壹神話故事,原句為: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譯文:蜀中上有日神的六龍所駕之車所不能逾越的高山,下有回旋倒流的曲折而波濤洶湧的河流。善高飛的黃鵠想飛越而不敢過,善攀援的猿猴想攀登而發愁無處攀緣,其山之險就可想而知了。
高標:指蜀山中可作壹方之標識的最高峰。沖波:水流沖擊騰起的波浪,這裏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渦的河流。
這兩句詩中,李白例舉了六龍、黃鶴、猿猱這些善於飛騰攀登的鳥獸面對蜀道尚且無可奈何的情況,又特地選擇了秦地突出的高山青泥嶺加以誇張描繪,顯示蜀道之高聳入雲,無法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