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三國時期有哪些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有哪些成語故事?

1.草船借箭:三國時期,曹操率大軍想要征服東吳,孫權、劉備聯合抗曹。孫權手下有位大將叫周瑜,智勇雙全,可是心胸狹窄,很妒忌諸葛亮的才幹。因水中交戰需要箭,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內負責趕造十萬支箭,哪知諸葛亮只要三天,還願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甘受處罰。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萬支箭,正好利用這個機會來除掉諸葛亮。於是他壹面叫軍匠們不要把造箭的材料準備齊全,另壹方面叫大臣魯肅去探聽諸葛亮的虛實。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這件事要請妳幫我的忙。希望妳能借給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個軍士,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壹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兩邊。不過,這事千萬不能讓妳家都督知道,否則就不靈了。” 魯肅信以為真,並按諸葛亮的要求把東西準備齊全。兩天過去了,不見壹點動靜,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請魯肅壹起到船上去,說是壹起去取箭。諸葛亮吩咐把船用繩索連起來向對岸開去。

那天江上大霧迷漫,對面都看不見人。當船靠近曹軍水寨時,諸葛亮命船壹字擺開,叫士兵擂鼓吶喊。曹操以為對方來進攻,又因霧大怕中埋伏,就從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點般的箭紛紛射在草把子上。過了壹會兒,諸葛亮又命船掉過頭來,讓另壹面受箭。 太陽出來了,霧要散了,諸葛亮令船趕緊往回開。此時順風順水,曹操想追也來不及。這時船的兩邊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總***超過了十萬支。魯肅把借箭的經過告訴周瑜時,周瑜感嘆地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

2.笑容可掬:三國時期,司馬懿率軍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司馬懿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沈著鎮定,大開城門,笑容可掬地坐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戰,趙雲急忙趕回解圍。

3.死而後已:三國時期,蜀主劉備死後,昏庸無能的阿鬥繼位,他只知享樂,把國內的軍政大權交給諸葛亮處理。諸葛亮壹面聯吳伐魏,南征孟獲,積極準備兩次北伐,在最後壹次北伐前夕給阿鬥寫《後出師表》表示自己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4.博聞強識: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自幼天資聰穎,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備。8歲時就能寫文章,他的詩詞歌賦文筆清新流暢。《典論》中的《論文》壹篇是我國文學批判史上傑出作品。他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公元220年他廢漢自立為皇帝

成語(chengyu,idioms)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匯中壹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成語是漢文化的壹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壹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壹個整體來應用的。成語有很大壹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壹個故事或者典故。 成語又是壹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