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士仁人、有識之士。
壹、拼音:
仁人誌士:rén rén zhì shì。?
二、詳細釋義:
原指有高尚誌向和道德的人。現泛指愛國的、願意為革命事業出力的人。
三、出處:
《論語·衛靈公》:“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四、近義詞:
誌士仁人、有識之士。
五、反義詞:
害群之馬、沐猴而冠。
六、成語用法:
郭沫若《科學的春天》:“大批仁人誌士,滿腔悲憤,萬種辛酸,想有所為而不能為,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七、例句:
多少年來,臥薪嘗膽的故事壹直激勵著仁人誌士艱苦奮鬥,報效祖國。
仁人誌士造句:
1、愛國是壹種犧牲,只有當擁有愛國心的人在國家危難的時刻敢於站起來,甚至放棄自己的生命,革命年代、戰爭時代,多少仁人誌士不惜為國家,拋頭,灑熱血,這種愛國熱情是最最崇高的、值得我們尊敬的。
2、黃皮膚的中國人,他們為了反抗壓迫,追求民主與自由而奮勇向前,在中國***產黨的堅強有力的領導下,取得了壹個又壹個的勝利,那些仁人誌士和革命先烈為了解放,而不惜拋頭,灑熱血,真是可歌可泣。
3、深入點兒,就壹種人是先國後家,以國家和民族民族利益為重的仁人誌士,雖捐軀沙場卻可含笑九泉的人,另壹類人則是重利輕義,國難當頭不思民族危亡,貪生怕死,賣國求榮的民族敗類,他們則永留罵名,遺臭萬年。
4、曾幾何時,多少仁人誌士,英雄豪傑為了您拋頭顱,灑熱血,壹具具忠骨堆積成了壹部部傳奇故事。
5、基礎教育似乎是十分淺顯的,幾乎什麽人都可以對此評頭品足,但它又仿佛是十分神秘的,多少的仁人誌士花費畢生的精力都沒能把它研究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