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鄭谷住在袁州,齊己於是帶著自己的詩作前去拜見他。詩作中有壹首《早梅詩》寫道:“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鄭谷看了笑著說:“數枝不能表現出早意來,不如用壹枝好。”齊己驚訝不已,不由得提衣整裝,舉手加額長跪而拜。從此,文人間把鄭谷看作齊己的壹字之師。
原文:
鄭谷在袁州,齊己因攜所為詩往謁焉。有《早梅詩》曰:“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谷笑曰:“數枝非早也,不若壹枝則佳。”齊己矍然不覺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為齊己壹字之師。
擴展資料
壹字師五代著名詩僧齊己壹次在下了壹夜大雪的早上,發現有幾枝梅花已經開了,覺得開得很早,為了突出壹個“早”字,便寫了壹首《早梅》詩,其中有兩句:“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他對這兩句詩很滿意。
《五代史補》,北宋陶嶽著。五卷。采五代十國遺事,於大中祥符五年(1012)成書。作者陶嶽,字介立,壹雲字舜咨。宋永州祁陽人。嶽曾為密州幕,又歷端、賓等五州郡守,為官有清名。所著除《五代史補》,另有《荊湘近事》十卷、《貨泉錄》壹卷。
2. 古文: 的譯文和啟示誰能告訴我鄭谷①在袁州,齊己②因攜所為詩往謁焉③。有《早梅詩》曰:“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谷笑曰:“數枝非早也,不若壹枝則佳。”齊己矍然④不覺兼⑤三衣⑥,叩地膜拜,自是士林⑦以谷為齊己壹字之師。
註 釋:
①鄭谷:唐朝詩人。②齊己:唐朝和尚,善詩。③謁焉:拜見他。④瞿然:驚訝的樣子。⑤兼:提起。⑥三衣:和尚的大衣、上衣、內衣合稱三衣。⑦士林:讀書人之中。
譯文:
鄭谷住在袁州,齊己於是帶著自己的詩作前去拜見他。詩作中有壹首《早梅詩》寫道:“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鄭谷看了笑著說:“數枝不能表現出早意來,不如用壹枝好。”齊己驚訝不已,不由得提衣整裝,舉手加額長跪而拜。從此,文人間把鄭谷看作齊己的壹字之師。
導讀:
做學問,不分大小,無論巨細,要從點點滴滴做起。要有虛懷若谷的精神,多動腦,多思考,還要多請教。“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所謂“不恥下問”更是壹種境界。壹字之師難得,更顯珍貴。
3. 壹字師文言文翻譯原文:壹字師
鄭谷①在袁州,齊己②因攜所為詩往謁焉③。有《早梅詩》曰:“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谷笑曰:“‘數枝’非早也,不若‘壹枝’則佳。”齊己矍然④,不覺兼⑤三衣⑥叩地⑦膜拜⑧。自是⑨士林⑩以谷為齊已“壹字之師”。(選自《五代史補》〕
註釋:
①鄭谷:唐朝詩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人。
②齊己:唐朝詩僧,本姓胡,名得生。
③謁焉:拜見他。謁,拜見(地位或輩分高的人);焉:他,代鄭谷。
④矍(jué)然:驚訝的樣子
⑤兼:提起,整理。
⑥三衣:佛教僧尼的大衣、上衣、內衣三種法衣合稱三衣,指衣服。
⑦叩地:頭觸地。
⑧膜拜:舉手加額,長跪而拜,表示及其恭敬的行禮方式。
⑨自是:從此。
⑩士林:舊時稱讀書人叫學士;士林,即指眾多讀書人。
譯文:鄭谷住在袁州,於是齊己帶著自己的詩作前去拜見他。詩作中有壹首《早梅》寫道:“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鄭谷看了笑著說:“‘數枝’不能表現出早意來,不如用‘壹枝’更好。”齊己驚訝不已,不由得提起三衣,舉手加額,長跪而拜。從這以後,讀書人把鄭谷看作齊己的壹字之師。
擴展資料
故事1
大居守李相讀《春秋》,把叔孫婼的“婼”(chuò綽)字誤讀為“ruò”字音。每天讀壹卷,壹個小吏在旁邊侍候,常有不高興的神色。李相奇怪地問他:“妳經常讀這書!”回答:“是的”。“為什麽聽見我讀到這裏就神色沮喪?”
小吏拜了壹拜說:“過去我的老師教我讀《春秋》時,他把‘婼’字讀成‘綽’字音,現在聽您讀‘婼’字為‘ruò’字音,方才醒悟到自己以前讀得不對。”李相壹聽,說:“不對。我沒老師教我讀,是照著書上註文讀的,肯定是我錯了,不是妳錯了。”經過核查,發現書上的註文果真不對。小吏委婉曲折地做了解釋。李相很慚愧,拜小吏為師,叫“壹字師”。
故事2
高適,字達夫,德州蓨(今河北景縣)人,也是唐代的傑出詩人。早年久留邊疆,熟悉軍事生活,所作多邊塞詩。其詩大多意境雄渾,情調蒼涼,間有清麗俊秀的詠景佳作。壹天,高適赴外地視察,路經杭州清風嶺,觀月賞景,詩興大發,就在僧房裏寫了壹首詩:“絕嶺秋風已自涼,鶴翻松露濕衣裳;前村月落壹江水,僧在翠微角竹房。”
寫完他就繼續趕路。途經錢塘江時正值月落,高適細看江潮,發現月落時,江潮隨風而退,只有半江之水。他想到自己用“壹江”之水來描寫月夜之時的江潮,顯然不符合實際情況,便在視察歸來時,專門去僧房改詩。可是,壹踏進房門,便看見這句詩已被人改過來了。高適感到很納悶,忙問是誰改的。
僧人告訴他,在他去後不久,有壹官員從此路過,偶然看見了這首詩,連聲贊嘆,但惋惜詩中的“壹”字用得不如“半”字準確,便不待作者回來相商,徑直給它改了。高適暗暗稱奇,心想:“這人真是我的壹字之師!”後來他多方打聽,才得知那位改詩的官員是赫赫有名的大文學家駱賓王。
4. 壹字師文言文翻譯翻譯
唐朝時期,有壹個詩人叫齊已,在大雪後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詩興大發,創作了壹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裏早開的梅花。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寫好後,他覺得非常滿意。齊己聽說鄭谷住在袁州,於是帶著自己的詩前去拜見鄭谷。鄭谷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後,認為這首詩的意味未盡。於是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裏,昨夜壹枝開。”因為既然數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鄭谷的這壹改動,雖然只將“數”改為“壹”字,只有壹字之改,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詩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齊已對鄭谷的這壹改動非常佩服,當時即稱鄭谷為自己的壹字師。
5. 求文言文《壹字師》翻譯唐代有個名叫李相的官員,十分好學,壹有空閑就捧起《春秋》來讀。
他經常把叔孫婼的“婼”(chuò綽)字,誤讀為“吹”字音。長期在他身邊的壹個侍從,老是聽他把這個字讀錯,便很不滿意,但對自己的主人又不好明說,只有憋在心裏。
後來,侍從的不滿情緒還是被李相覺察到了,李相就問這個侍從:“我每次讀到這裏,妳就流露壹股不滿的情緒,這是什麽原因呢?”侍從怕直說了於己不利。可不說又不行,正在這為難之際,他忽然靈機壹動,便婉轉地答道:“過去我的老師教我讀《春秋》時,他把‘婼’字讀成‘綽’字音,現在聽您讀‘婼’字為‘吹’字音,方才醒悟到自己以前讀得不對,所以對自己不滿意。”
李相壹聽,知道是自己讀音有誤,忙說:“哦,那壹定是我讀錯了!我是照著書上註文讀的,而妳是有老師教過的,妳肯定是對的。”經過核查,發現書上的註文果真不對。
李相連忙站起來,把侍從接在自己的座位上,拜侍從為“壹字之師”。
6. 壹字師的翻譯成語 壹字師
編輯本段發音
YI ZI SHI
編輯本段解釋
指訂正壹字之誤讀,即可為師。亦指更換詩文中壹、二字的老師。
編輯本段出處
五代·王定寶《唐摭言·切磋》載李相讀《春秋》,叔孫婼之“婼”應讀“敕略切”,李誤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慚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禮,號曰‘壹字師’”。
編輯本段示例
姐姐真是‘~’了!從此只叫妳師傅,再不叫姐姐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八回
編輯本段近義詞
壹字之師
編輯本段文章
壹字師
鄭谷在袁州,齊己因攜所為詩往謁焉。有《早梅詩》曰:“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谷笑謂曰:“‘數枝’非早也,不若‘壹枝則佳。”齊己矍然,不覺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為齊己壹字師。(《五代史書》〕
編輯本段部分字詞翻譯
1、鄭谷:唐朝詩人。2、齊己:唐朝和尚,善詩。3、謁:進見(地位或輩分高的人)。4、兼:提起,撩起。5、三衣:和尚的大衣、上衣、內衣合稱三衣,指衣服。6、膜拜:跪在地上舉兩手虔誠地行禮。7.自是:從此。8、士林:舊時稱讀書人叫學士。士林,即指眾多讀書人。
編輯本段譯文:
鄭谷住在袁州,齊己於是帶著自己的詩作前去拜見他。詩作中有壹首《早梅詩》寫道:“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鄭谷看了笑著說:“數枝不能表現出早意來,不如用壹枝好。”齊己驚訝不已,不由得提衣整裝,舉手加額長跪而拜。從此,文人間把鄭谷看作齊己的壹字之師。
7. 求文言文《壹字師》翻譯有個名叫李相的官員在讀《春秋》的時候,經常把叔孫婼的“婼”字讀錯了。
壹個長期在他身邊伺候的侍從,聽他把這個字讀錯,就皺了眉頭。李相就問這個侍從:”妳讀過這本書嗎?“侍從回答:”是的。
“李相又問:“我每次讀到這裏,妳就會臉色不好,這是什麽原因呢?”侍從婉轉地回答:“過去我的老師教我讀《春秋》時,他把‘婼’字讀成‘綽’字音,現在聽您讀‘婼’字為‘吹’字音,這才醒悟到自己以前讀得不對,所以對自己不滿意。”李相壹聽,知道是自己讀音有誤,連忙說:“哦,那壹定是我讀錯了,而不是妳錯了,我是照著書上註文讀的,而妳是有老師教過的,妳肯定是對的。”
經過核查,發現書上的註文果真不對。 李相連忙站起來,讓他接受自己的禮遇,把他奉為“壹字之師”。
8. 壹字師文言文翻譯醍醐灌頂tí hú guàn dǐng
[釋義]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純酥油澆到頭上。佛教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適
[語出] 《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令問維摩,聞名之如露入心,***語似醍醐灌頂。”
[近義] 茅塞頓開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例句] 王生聞得,滿心歡喜,卻似~,甘露灑心,病體已減去六七分了。(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壹)
9. 文言文 壹字師 說明了什麽唐朝末年,詩人鄭谷回到故鄉江西宜春。他以文會友,經常和壹些文人往來。
當地有個叫齊已的和尚,對詩文很有興趣。他早就仰慕鄭谷的才名,就帶著自己寫的詩稿,前來拜會。齊已把詩稿壹首壹首地請鄭谷看。鄭谷讀到《早梅》這首詩時,不由得沈思起來。鄭谷吟道:“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鄭谷面對齊已說:“梅開數枝,就不算早了。”鄭谷又沈吟了壹會,說:“不如把‘數’字改為‘壹’字貼要。”齊已聽了,驚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恭恭敬敬地向鄭谷拜了壹拜。文人們知道了,就把鄭谷稱為齊已的“壹字之師”。
成語“壹字之師”是指能糾正壹個錯別字或指出某壹字在文中不妥處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