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貴陽甲秀樓歷史簡介

貴陽甲秀樓歷史簡介

1.甲秀樓是哪個省的?2.貴陽的甲秀樓在哪個區?3.關於貴陽甲秀樓的詩詞?4.貴陽哪裏有甲秀樓?5.貴陽的甲秀樓有什麽歷史?甲秀樓是哪個省的?甲秀樓在貴州省。

甲秀樓是貴陽的標誌性建築。它建於明代,坐落在市區南明河的壹塊巨石上。這是壹個三層的木制閣樓。

甲秀樓景區主要分為三部分,即扶余橋、甲秀樓和翠微園。甲秀樓建於明朝萬歷年間,名字的意思是“客家蠻美”。這座木制建築高22.9米,有三層。頂層名為“甲秀樓”。遊客可以爬上大樓俯瞰南明河沿岸的風景。

景區景觀

1,賈秀樓對聯

在樓內收藏的古代真跡石刻、木盤、書畫名家作品中,清代桂陽院士劉昱杉寫了206個字,比號稱世界最長的昆明孫胡子大觀樓首級還多26個字。總結了山城貴陽的地理概況和歷史變遷。對聯曠達壯闊,美景在眼前。

2.甲秀樓書畫收藏

新建的貴州少數民族傳統服飾展廳,匯集了貴州省苗族、侗族、彜族、水族、仡佬族、土家族、布依族等數百件傳統服飾、手繡制品和民間蠟染,令人嘆為觀止。這個博物館展示的傳統民族服飾和手工藝品是貴州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的體現。

甲秀樓位於貴陽的哪個區?位於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翠微巷8號。它坐落在南明河畔。建於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以河中壹塊巨石為基礎,歷代多次修繕。現存建築為宣彤元年(1909)重建遺跡。

甲秀樓共分三層,均以白石為柱,層層收攏,從橋面到屋頂約20米高;南明河在樓前流過,匯入涵碧潭;建築側面由石拱橋“扶余橋”相連,橋上有壹座名為“涵碧閣”的小亭;朱亮整體碧瓦,三層樓,三檐四角金字塔形屋頂。甲秀樓是貴陽歷史的見證,是文化發展史上的壹個符號。

文物價值

2008年3月28日,甲秀樓作為文昌閣和甲秀樓的壹部分,被國務院確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甲秀樓是鬧市區壹個安靜的地方。夜幕降臨後,這裏燈火通明,成為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的焦點。在現代文明中,閃耀著歷史的光芒,充滿著“甲秀樓”的精神,是貴陽歷史的見證,是文化發展史的象征。

關於貴陽甲秀樓的詩1。甲秀樓詩

關於甲秀樓的詩1。有哪些贊美甲秀樓的詩詞?

乾隆進士,曾任雲貴省巡撫,吳大山寫下“午登甲秀樓”:“登樓尋景,四面看雲。數不清多少春日,_煙淡橋小。”

再有“賈秀樓是偶吟之事”:“賈秀樓亦曲幽,青楊夾水。現在回想過去,景色灰暗,我也禿頂了。”

劉春林甲秀大樓長聯

第壹部分:500年穩占敖季,獨立支撐天宇,讓我更上壹層樓,眼界大開。東看橫鄉,西看雲南,南看廣東,北看巴曲;壹路迅速過了關河,兩渡熊,撐起了半個中原。不過,掃豬拱,散燕窩,談雞營,通過努力去創造,擺出壹副錦繡山河的樣子,還是不錯的。由於土地貧瘠,很難與中國爭奪勝利。

第二部:千牛過高山過雍正角,問雙柱刻誰,滾滾波濤捧。憶秦檜的《棘路》、《漢河》、《蘭》、羅甸;悲天憫人,嘆幾代名人,磨去了舊跡。不如叫獅子山成月,夏天吃如嶺,山上蓋鳳凰谷,霧中攻螺螄峰,悠然登階,賞此金閣畫煙景。感覺彭州就在咫尺之遙,頻頻呼喚童話。

2.貴州甲秀樓的歷史背景和重要文化景觀。

甲秀大廈

甲秀樓位於貴陽市南部的南明河上,是貴陽市的壹個小型文化景點,與Xi的大雁塔、武漢的黃鶴樓、成都的望江樓和昆明的大觀樓齊名。甲秀樓是貴陽的標誌和象征。

甲秀樓建於明萬歷二十六年,即159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當時的貴州巡撫蔣東之是第壹個提倡修建甲秀樓的人。他建了壹座橋連接河兩岸,建了第壹層樓來修煉風水,取名甲秀樓。建築的目的是深遠的,不僅是故意指出貴陽的景觀。

此後,桂陽產生了許多著名人物,如明末以“詩書畫三絕”聞名的楊,清代的兩位狀元趙義炯、武狀元曹偉成等。所以,甲秀樓是人傑地靈的象征,是貴陽山水文化的精華。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甲秀樓裏的石碑廣場,上面刻著“城南名勝”。妳可以在這裏拍照。我們腳下的這座橋叫扶余橋。它的橋面不是直的,而是有起伏的,像壹條玉帶漂浮在水面上,增加了橋形的美感。在中國的風景橋中,扶余橋是著名的,它可以與杭州蘇堤上的“煙雨六橋”和揚州瘦西湖上的吳婷橋相媲美。扶余橋橫跨在明亮的南明河上,兩岸柳樹成蔭,十分美麗。

扶余橋上的甲秀樓是三層三檐四角的金字塔形屋頂。它大約有20米高。四角刻有珍禽異獸圖案。下層有12根石柱,四周雕有漢白玉欄桿,充分體現了中國古建築的美感。扶余橋原本有九個橋洞,橋下冰冷的碧池在這裏打著旋,泛起漣漪,形成了“長江倒流,九眼照沙洲”的奇觀。喬杉山上的這個亭子叫涵碧閣。從遠處看,半圓形的橋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正好是壹個正圓。橋、亭、樓的影子壹起倒映在水中,給人壹種“鏡中風景,水中樓”的朦朧感覺。詩人甚至把這種感覺寫成了壹副對聯,用“碧玉環出水,人走紫羅蘭瓣”的詩句指出了它的魅力。

貴陽的主要景點甲秀樓被稱為“小西湖”。歷代文人墨客在這裏來來往往,觸摸風景,留下了許多墨寶,其中阿清王朝的劉昱杉寫下了最著名的長聯,174字,濃縮了貴州的歷史文化。開頭是:“五百年來,我壹直堅定地在敖季,獨自支撐著天宇,讓我更上了壹層樓,開闊了眼界。”

甲秀樓是鬧市區難得的清靜之地。景區古色古香,景區外高樓林立。天黑後燈火通明,成為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的焦點。

3.關於甲秀樓的作文結束

我們的甲秀樓

只要是貴陽人大概都知道,甲秀樓是貴陽的標誌,是貴陽的徽章。但是有多少人知道甲秀樓的歷史呢?通過在網上查資料,終於知道了甲秀樓的建造時間和結構。我來給妳介紹壹下。

甲秀樓建於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在甲秀樓旁邊,首先看到的是甲秀樓的石牌坊,上面刻著“黔南景區”,遊客會在這裏拍照。牌樓前後有八座石獅子。它們不是通常坐著或躺著的獅子,而是從高處俯沖下來的獅子。然後就是腳下的扶余橋,90多米長。它的橋面不是平的,而是有起伏的,像壹條玉帶漂浮在水面上。扶余橋橫跨南明河。它有九個原橋洞,橋下的涵碧潭就蕩在這裏。橋上的亭子叫涵碧堂。甲秀樓傲然矗立在橋邊的鰲脊石上。從遠處看,半圓形的橋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正好是壹個正圓。給人壹種“鏡中風景,水中建築”的朦朧感。甲秀樓是壹座三層三檐四角的金字塔形屋頂閣樓,高約20米。阿清人劉昱杉題寫了壹幅206字的《甲秀樓長聯》,濃縮了貴州的歷史文化。

甲秀樓是鬧市區難得的清靜之地。景區外高樓林立。天黑後,燈火輝煌,人影晃動,成為休息的聚集地。甲秀樓是貴陽的象征,是貴陽的徽章!

4.貴陽甲秀樓門口哪裏有詩?

我不知道確切的位置。我正在找它。詩如下。

許的《方渡舟》

方渡舟出生在春天,

碧潭湖相映成趣,幾峰青翠。

盈盈細草裙腰色,

隨著遊客進入綠色城市。

劉春林甲秀大樓長聯

第壹部分:500年穩占敖季,獨立支撐天宇,讓我更上壹層樓,眼界大開。東看橫鄉,西看雲南,南看廣東,北看巴曲;壹路迅速過了關河,兩渡熊,撐起了半個中原。不過,掃豬拱,散燕窩,談雞營,通過努力去創造,擺出壹副錦繡山河的樣子,還是不錯的。由於土地貧瘠,很難與中國爭奪勝利。

第二部:千牛過高山過雍正角,問雙柱刻誰,滾滾波濤捧。憶秦檜的《棘路》、《漢河》、《蘭》、羅甸;悲天憫人,嘆幾代名人,磨去了舊跡。不如叫獅子山成月,夏天吃如嶺,山上蓋鳳凰谷,霧中攻螺螄峰,悠然登階,賞此金閣畫煙景。感覺彭州就在咫尺之遙,頻頻呼喚童話。

5.有沒有關於名勝古跡和亭臺樓閣的詩詞、成語、美句?

我認不出廬山的真面目,因為我在廬山。

九月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山。

不到長城非好漢,壹搏兩萬。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西湖,濃妝艷抹總是合適的。

日照香爐產紫煙,視懸川前瀑。

設法登上山頂:它使我們腳下的所有山峰都相形見絀。

長江像壹把巨斧劈開了天門峰,綠色的河水流向這個環島。兩岸青山相對,孤帆自陽來——看唐李白《天門山》

太陽在西山附近慢慢下沈,黃河流入東海。百尺竿頭,更進壹步——王之渙《登闕樓》

楓橋附近的夜泊,張繼,寒夜,江楓,釣魚,著火,正愁睡不著。蘇州城外城內寂寞的寒山寺,半夜響起的鐘聲傳到客船上。

黃山

排雲閣,神仙曬鞋,

休閑與夢境。

我突然踩著高蹺,

不顧老虎的呼救。

春遊的道安

都說雲山仙氣十足,曲徑幽幽古。

各種綠松石帶春韻,千縷青煙繞海。

景區含春花雅,深林染雨月搖風。

登高眺望山門,壹座新城映入眼簾。

喬玄五山

600年來,粵東的古衛已難覓蹤跡。

他曾因他的佛像而聞名,但也因他的英雄氣概而聞名。

山不高不典雅,城幽不俗。

多少美景承天,鎮海安邦是秦之輩。

幽青雲山

在青雲山上,我喜歡相見,風景定格在陰霾中。

偶爾會迷路,尋找普渡,但我曾經迷失在大海裏。

心燈亮物難擋,天下和路易通。

望千影,空不空之爭。

優佳秀大廈

麒麟獻美水,千古勝甲秀樓。

等兵渡河,皇帝恨之入骨,荒亭食之以激民憂。

好天氣過了幾次,壹切都變了。

塔的影子和夕陽現在回來了,留下歷史的筆寫春秋。

永紅灣

紅海灣裂天,千裏銀波來;

船帆底部的沙鷗環繞著老港口,沙灘上用玉瓦搭建起新的平臺;

大鵬鐵臂舞於空中,聖母祥雲縈繞海上;

幸運的是,在所有智者的指引下,山川孕育著傑出的人才。

尤海峰蓮花山

勝利日遊蓮花,遊客無不贊嘆;

青山幽古寺,綠水繞奇花;

艷陽高照銀瓶綠,星月夜明;

我舍不得說再見,我會記得真正的茶。

遊街李晟明洞

黎明時分,洞穴開啟,避免混亂和遊蕩;

夜宿風月,日吃草苔;

新浪潮如戰馬,舊國家漸蒙塵;

誌向空虛,怨恨揮之不去。

黃鶴樓(崔豪)

很久以前黃鶴載聖人上天的地方,現在只剩下黃鶴臺了。

《黃鶴不再來》裏,空中有幾百朵雲,幾千年。

漢陽的每壹棵樹都在水中變得清澈,草是憂傷的,鸚鵡島。

但我向家望去,暮色漸濃,煙霧使人擔憂。

三閭博士廟(戴樹倫)

袁項之流無止境,何苦怨?

秋風起黃昏,颯颯楓樹。

鄧嶽陽樓(杜甫)

我早就聽說過洞庭湖,現在我終於爬到了這個塔上。

東有吳國,南有楚國,可以看到天地無盡飄。

但是親戚朋友都沒有給我消息,我又老又病,獨自壹人和我的船在壹起。

這堵墻的北邊有戰爭和山脈,而在這欄桿邊,我怎麽能不哭呢?。

6.甲秀樓信息

1.甲秀樓是壹座著名的古亭,矗立在貴陽南明河的萬鰲樊氏上(這塊石頭酷似傳說中的巨人鰲)。

有壹座漂浮的玉橋連接著兩岸。這座中國傳統風格的建築建於明朝萬歷二十五年(1598)。

自貴州省省長蔣東修繕後,該建築歷經六次大規模修繕,直至1981年市人民政府撥款維修。歷經400年風雨,依然屹立,是貴陽歷史的見證,也是貴陽文化發展史的標誌。

很多遊客來貴陽玩,首選是甲秀樓【編輯此段】。2.甲秀樓是貴陽的象征(市徽)。甲秀樓是金字塔屋頂的閣樓,三層樓,三檐四角。這種結構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是獨壹無二的。我們可以在這個特色上大做文章,提高這個建築的知名度和觀賞性,從而吸引遊客和建築專家前來參觀考察。

建築高約20米,飛角,12石柱撐檐,白雕花石欄桿保護,挺立,煙窗水島,如畫中。當妳爬上大樓時,妳可以清楚地看到周圍的風景。

扶余橋,像壹條臥在海浪上的白龍,長90多米,從樓下穿過,連接兩岸。橋上有涵碧閣,橋下有涵碧湖和水臺,橋南有翠微閣,遙相呼應。

歷代文人騷客吟詠甲秀樓的詩詞很多,其中以清代劉昱杉的206字對聯聞名,比號稱天下第壹聯的昆明大觀樓多了26個字。總結了山城貴陽的地理概況和歷史變遷。

集山、水、色於壹體的甲秀樓,有壹種獨特的美。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來此壹遊又是壹種有趣的享受。

【編輯本段】3。甲秀樓長聯“五百年穩占敖季,獨撐天宇,讓我更上壹層樓,眼界大開。東看橫鄉,西看雲南,南看廣東,北看巴曲;壹路迅速過了關河,兩渡熊,撐起了半個中原。

不過,掃豬拱,散燕窩,談雞營,通過努力去創造,擺出壹副錦繡山河的樣子,還是不錯的。由於土地貧瘠,很難與中國爭奪勝利。

千牛過永鎮界,問雙柱復刻何人,滾滾強攻。憶秦檜的《棘路》、《漢河》、《蘭》、羅甸;悲天憫人,嘆幾代名人,磨去了舊跡。

不如叫獅子山成月,夏天吃如嶺,山上蓋鳳凰谷,霧中攻螺螄峰,悠然登階,賞此金閣畫煙景。感覺彭州就在咫尺之遙,頻頻呼喚童話。"

【編輯本段】4。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甲秀樓作為明代古建築,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輯本段】5。票價甲秀樓票價:4元/人【編輯此段】6。甲秀樓的傳說,說的是明朝的時候,貴陽有個狀元。

為了討好他,政府願意出巨資修建圖書館,作為他學習娛樂的場所。為此,知府請來了三位風水先生,考察了全城後,認為南明橋是風水寶地。回來後向知府報告,決定把圖書館建在南明橋上,取名“甲秀樓”。

地點確定後,知府請來了當地最有名的壹個石匠和兩個木匠,帶他們到南明橋看了看,下令擇吉動工。知府走後,石匠做了壹壺酒,請木匠回家。三杯酒下肚,石匠嘆了口氣對木匠說。“兄弟,知府大人下令修建,哪敢違抗。

只是在南明河上,目前只有壹座橋貫穿南北。如果圖書館建在橋上,橋就成了狀元的地盤,交通要道就成了禁地!以後誰還敢過橋?有錢的可以坐船擺渡,沒錢的只能望江興嘆。尤其是那些進城賣菜的,推著板車挑擔子的,更是不方便。

木匠說:“大哥說得對。這南明橋真是交通要道。”:只是知府大人已經畫了圈了。妳和我哥哥怎麽敢不遵守呢?石匠說:“別管法官了。我們必須為人民著想,否則,妳和我將會受到世世代代的指責。"

木匠說;“聽大哥的,這個圖書館不會修了吧?”石匠說:“當然要修。只是換個地方罷了。”木匠問:“我該換在哪裏?”石匠說:“順流而下壹百二十步,是個好地方。”

木匠認為這是壹個好主意,並決定這樣做。當晚,貴陽市陰雲密布,大雨滂沱。

這兩個能工巧匠把他們的兄弟姐妹、徒弟、孫子叫到南明河邊,連夜攔河造橋,砍柴蓋樓。遠近的家庭都擔心知府大人會在南明橋上建圖書館,將來切斷過河的通道。現在聽說兩個匠人另選地方蓋樓,他們冒著風雨互相幫助。

那壹夜,不知有多少男女老少在河堤上搬石頭、撿土,只聽得人聲沸騰,驚天動地。等到東方發白,大雨停了,壹座玲瓏飛雕梁畫柱的亭子,已經立在碧波蕩漾的南明河新橋鰲磯石上。

當亭子上出現“甲秀樓”三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時,知府聞訊趕來南明河。他看到圖書館沒有建在南明橋上,非常生氣,馬上命令兩個工匠來來回回地談。

官員們到處尋找,但他們找不到石匠和木匠。知府大人沒辦法,只好把新九眼橋上的圖書館讓給了狀元。

後來人們才知道,這兩個工匠因為害怕被政府調查,帶著老婆孩子離開了家。所以直到今天,人們壹直不知道建造甲秀樓的兩位工匠的真實姓氏和名字。

註:①甲秀樓,位於貴陽市南部,南明河鰲脊石上。它最早建於明朝,後來多次改建和重建。

樓與扶余橋相連,煙堆柳岸,風景很美。它是貴陽的壹個主要景點。(2)貴陽出了壹個清朝光緒年間的趙狀元。

所謂狀元生於明朝,是神話。

7.關於甲秀樓的作文結束

只要我們甲秀樓在貴陽,人們大概都知道,甲秀樓是貴陽的象征,是貴陽的徽章。

但是有多少人知道甲秀樓的歷史呢?通過在網上查資料,終於知道了甲秀樓的建造時間和結構。我來給妳介紹壹下。

甲秀樓建於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在甲秀樓旁邊,首先看到的是甲秀樓的石牌坊,上面刻著“黔南景區”,遊客會在這裏拍照。

牌樓前後有八座石獅子。它們不是通常坐著或躺著的獅子,而是從高處俯沖下來的獅子。然後就是腳下的扶余橋,90多米長。

它的橋面不是平的,而是有起伏的,像壹條玉帶漂浮在水面上。扶余橋橫跨南明河。它有九個原橋洞,橋下的涵碧潭就蕩在這裏。橋上的亭子叫涵碧堂。

甲秀樓傲然矗立在橋邊的鰲脊石上。從遠處看,半圓形的橋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正好是壹個正圓。給人壹種“鏡中風景,水中建築”的朦朧感。

甲秀樓是壹座三層三檐四角的金字塔形屋頂閣樓,高約20米。阿清人劉昱杉題寫了壹幅206字的《甲秀樓長聯》,濃縮了貴州的歷史文化。

甲秀樓是鬧市區難得的清靜之地。景區外高樓林立。天黑後,燈火輝煌,人影晃動,成為休息的聚集地。甲秀樓是貴陽的標誌和徽章。

8.有沒有關於名勝古跡和亭臺樓閣的詩詞、成語、美句?

我認不出廬山的真面目,因為我在廬山。

九月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山。如果妳沒有到達長城,妳就不是英雄。如果要把西湖比作西湖,化淡妝和濃妝總是合適的。要看四川前面掛的瀑布。

設法登上山頂:它使我們腳下的所有山峰都相形見絀。長江像壹把巨斧劈開了天門峰,綠色的河水流向這個環島。

兩岸青山相對,孤帆自太陽來——看唐李白《天門山》,山遮白日,洋泄金河。更上壹層樓,看得更遠

——王之渙的《登闕樓》,楓橋附近夜泊的《張繼寒夜》,蔣豐的《漁火愁眠》。蘇州城外城內寂寞的寒山寺,半夜響起的鐘聲傳到客船上。

黃山仙子排雲閣,曬著鞋,悠閑地享受著夢境。我突然踩高蹺,無視老虎的呼救。

春遊的時候,道觀裏充滿了童話,曲徑通幽與古寺相連。各種綠松石帶春韻,千縷青煙繞海。

景區含春花雅,深林染雨月搖風。登高眺望山門,壹座新城映入眼簾。

六百年來,玄武山深,粵東古衛難覓。他曾因他的佛像而聞名,但也因他的英雄氣概而聞名。

山不高不典雅,城幽不俗。多少美景承天,鎮海安邦是秦之輩。

妳們相約青雲山,其樂融融,風景定格在煙靄中。偶爾會迷路,尋找普渡,但我曾經迷失在大海裏。

心燈亮物難擋,天下和路易通。望千影,空不空之爭。

妳逛甲秀樓,麒麟獻美水,千古勝甲秀樓。等兵渡河,皇帝恨之入骨,荒亭食之以激民憂。

好天氣過了幾次,壹切都變了。塔的影子和夕陽現在回來了,留下歷史的筆寫春秋。

永虹灣虹灣,壹水劈天,千裏銀波湧來;船帆底部的沙鷗環繞著老港口,沙灘上用玉瓦搭建起新的平臺;大鵬鐵臂舞於空中,聖母祥雲縈繞海上;幸運的是,在所有智者的指引下,山川孕育著傑出的人才。遊海豐蓮花山勝日遊蓮,遊客贊不絕口;青山幽古寺,綠水繞奇花;艷陽高照銀瓶綠,星月夜明;我舍不得說再見,我會記得真正的茶。

遊街勝曉洞,石洞破曉開,避亂徘徊;夜宿風月,日吃草苔;新浪潮如戰馬,舊國家漸蒙塵;誌向空虛,怨恨揮之不去。黃鶴樓(崔豪),很久以前黃鶴載聖人上天的地方,現在什麽也沒有留下,但黃鶴樓黃鶴不再重遊地球,百雲和千年的空氣,漢陽的每壹棵樹都變得清晰的水,芳草和悲傷的鸚鵡島,但我看著家裏,黃昏變得黑暗,煙霧和波浪讓人擔心。三閭寺大夫(戴樹倫飾)的話題,源源不絕的元香,妳為什麽自怨自艾?黃昏時分,秋風升起,肖曉峰森林。鄧嶽陽樓(杜甫)從前聞洞庭水,今登嶽陽樓。

甲秀樓在貴陽哪裏甲秀樓位於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翠微巷8號。它坐落在南明河畔。建於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以河中壹塊巨石為基礎。歷代多次修繕,現存建築為宣彤元年(1909)重建遺跡。

甲秀樓分上下兩層,均襯以白色石塊,層層聚攏,從橋面到屋頂約20米高;何何明流樓前,流入涵碧潭;建築壹側,石拱“扶余橋”連接兩側,橋上有壹座名為“涵碧閣”的小亭;整體柱梁墻磚,三層金字塔屋頂,三檐四角。秀樓是貴陽歷史的見證,也是文化發展的象征。

2008年3月28日,甲秀樓作為文昌閣和甲秀樓的壹部分,被國務院確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貴陽的甲秀樓有什麽歷史?甲秀樓建於明朝萬歷二十六年,即159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明朝萬歷年間(1573-1620),巡撫蔣東之在此築堤連接南岸貴陽的甲秀樓,並建第壹樓以修煉風水,稱為貴陽甲秀樓。

天啟元年(1621),被燒毀,總督朱重修,改名“來鳳閣”。清代曾多次重建。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重修總督田文,恢復原名。

明清以來,甲秀樓壹直是文人騷客的聚集地,專家學者寫的詩也不少。在樓內收藏的古代真跡石刻、木盤和書畫名家作品中,清代桂陽院士劉昱杉所寫的206字對聯堪稱壹絕,比號稱世界第壹聯的昆明孫胡子大觀樓多了26個字。

擴展數據

甲秀樓上下三層,以白石為柱,層層匯集,從橋面到屋頂高度約20米。南明河在樓前流過,匯入漢碧潭。建築側面以石拱“扶余橋”相連,橋上原有亭子名為“涵碧閣”。甲秀樓朱亮碧瓦,依山傍水,名副其實,堪稱甲秀。

甲秀樓為金字塔形屋頂,三層三檐四角,高22.9米,石柱支撐,白雕石欄桿保護。扶余橋為九孔,人稱“九眼照沙洲”。解放後,兩個洞被埋在何琳公路上,現在可以看到七個洞。雖然近400年來,地基和橋梁多次遭受洪水襲擊,但仍是中流砥柱。

甲秀樓分為三部分:第壹部分是貴陽扶余橋甲秀樓;第二部分是甲秀樓主體建築;第三部分是翠微花園。扶余橋橋頭有壹座石木牌坊。牌樓正中有“城南遺跡”四個大字,橋上有“涵碧閣”。主體建築甲秀樓,四周飛角、石柱、屋檐、雕欄。翠微園是由宮南閣、翠微閣、龍門書院組成的明清古建築群。

參考來源:貴陽甲秀樓:百度百科-甲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