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字成語有:1、上蔡蒼鷹 2、不待蓍蔡 3、陳蔡之厄
“蔡”字謎語有:
1.墓前祭松坡:"墓前"就是草字頭,加上"祭"就是"蔡",松坡是蔡鍔將軍的字,也暗扣蔡字。
2.用草帽祭拜
1、上蔡蒼鷹?[ shàng cài cāng yīng ]?
秦 李斯 專權,為 趙高 所陷,下獄。 伏誅前,顧其子曰:欲牽黃犬、臂蒼鷹,出 上蔡 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後因以“上蔡蒼鷹”為典,指不知激流勇退,以致罹禍而悔恨莫及。
2、不待蓍蔡?[ bù dài shī cài ]?
蓍蔡:同“蓍龜”,指蔔筮。不用占蔔就能知道吉兇。比喻事理極明顯。
出 處
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公達潛朗,思同筮蔡。”
3、陳蔡之厄?[ chén cài zhī è ]?
原指孔子及其弟子從陳國到蔡國的途中被圍困,斷絕糧食的事。後比喻旅途中遇到食宿上的困難。
成語出處
君子之厄於陳蔡之間,無上下之交也。[2]? 戰國·鄒·孟軻《孟子·盡心下》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大思想家孔子為了推行他的仁政及儒家思想,帶領弟子數十人周遊春秋列國。在楚國受到冷落後,就去陳國及蔡國遊說,他們壹行走到陳蔡國之間的荒野中發病,只好困在那裏,弟子圍著孔子而坐,沒有糧食。後來他們堅持前行。
成語來源
《論語 衛靈公》中記載:“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知
衛靈公向孔子詢問戰陣、行列的事情。孔子很生氣,心說我在已經講過“禮之用,和為貴”這樣的經典名句,妳衛靈公應該好好學習壹下我的語錄,寫個《論語心得》之類暢銷書來多好!妳也不掂量壹下本國的實力,問我打仗的事,明顯屬於“沒事找抽型”的!於是孔子說:“我就知道祭祀上的事,關於行軍打仗我是壹竅不通。”俎,字形表示半塊肉放在祭祀所用的禮器上,指供祭祀時用來陳設牛羊肉的盤子;豆,字形就像壹個帶蓋的高腳盤,指古代壹種盛食物的器皿,也用作禮器。
聽了這種回答,衛靈公肯定不爽,會談不歡而散。孔子壹生氣,轉天就帶著弟子們走人了。可能是因為走得太匆忙,準備工作沒做好,幹糧都沒多帶,走到陳國時就彈盡糧絕了,七天沒吃過壹口熱呼的,這就是著名的“陳蔡之厄”。弟子們有病倒下的,有餓趴下的,還有壹個人把臉拉下來了——這個人就是子路,他陰陽怪氣地問孔子:“老師啊,您這樣壹位大君子領著我們這壹群小君子,為什麽也有這麽倒黴的時候呢?”孔子說:“君子身處困境依然堅定,不做出格的事,換做是小人,不定幹出什麽事情來呢!” 子路本想依靠自己的壹身武功,再帶上幾個能動彈的師兄弟去周圍打砸搶,去搶個帳篷、弄點食物啥的,老師這麽壹說,子路慚愧地打消了邪惡的念。這時候聽見有人喊:“顏回同學弄到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