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字開頭的四字成語 :
傳誦壹時、
傳宗接代、
傳道受業、
傳杯送盞、
傳杯弄盞、
傳為美談、
傳神阿堵、
傳經送寶、
傳三過四、
傳聞異辭、
傳爵襲紫、
傳之不朽、
傳誦不絕、
傳為笑談、
傳聞失實、
傳為佳話、
傳檄而定、
傳圭襲組、
傳風扇火、
傳柄移籍
2. “傳”開頭的四字成語1. 傳誦壹時 chuán sòng yī shí
釋義 誦:稱誦、傳述。 在某壹個時期內,人們到處傳述。
出 處 魯迅《洋服的沒落》:“這故事頗為傳誦壹時……不過其中是帶壹點反對革命的意味的。”
2. 傳宗接代 chuán zōng jiē dài
釋義 宗:宗教,家族。代:後代。傳延宗教,接續後代。舊指生了獨生子可以使家世壹代壹代傳下去。
出 處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九回:“自己辛苦了壹輩子,掙了這分大家私,死下來又沒有個傳宗接代的人,不知當初要留著這些錢何用。
3. 傳道受業 chuán dào shòu yè。
釋義 受:通“授”。傳授道理,教授學業。
出 處 韓愈《師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4. 傳杯送盞 chuán bēi sòng zhǎn
解釋 指酒宴中互相斟酒。
出 處 洪升《長生殿·驚發》:“喜孜孜駐拍停歌,笑吟吟傳杯送盞。”
5. 傳為佳話 chuán wéi jiā huà
釋義 指傳揚開去,成為人們贊美、稱頌的事情。
出 處 《公羊傳·閔公二年》:“魯人至今以為美談。
3. 傳字結尾的成語不見經傳:經傳:指被古人尊崇為典範的著作。
經傳上沒有記載。後常指人沒有名聲或論述沒有根據。
代代相傳:壹代接壹代地相繼傳下去。捷報頻傳:勝利的消息不斷地傳來。
口口相傳:不著文學,口頭相傳。妙處不傳:指精微奧妙的地方不是言語和筆墨所能表達的。
名不虛傳:傳出的名聲不是虛假的。指實在很好,不是空有虛名。
謬種流傳:泛指荒謬的東西壹代代地傳下去。樹碑立傳:樹:立。
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跡刻在石碑上或寫成傳記,使他的名聲世代流傳下去。現比喻立個人威信,擡高個人聲。
薪盡火傳:薪:柴。柴雖燒盡,火種仍留傳。
比喻師父傳業於弟子,壹代代地傳下去。言歸正傳:正傳:正題或本題。
指話頭轉回到正題上來。舊小說中常用的套語。
衣缽相傳:中國禪宗師徒間道法傳授,常常舉行授與衣缽的儀式。比喻技術、學術的師徒相傳。
壹脈相傳:壹脈:壹個血統。從同壹血統、派別世代相承流傳下來。
批某種思想、行為或學說之間有繼承關系。不可言傳:言:言語。
指對某些事理只能揣摩領悟,不能用言語來表達。大肆宣傳:極力宣傳使大家知道。
話不虛傳:指傳言不假,與實際相符。火盡薪傳:火雖燒完,柴卻留傳下來。
比喻思想、學術、技藝等世代相傳。口耳相傳:口說耳聽地往下傳授。
繆種流傳:荒謬錯誤的東西流傳下去。聖經賢傳:舊指聖人手訂的經典和賢人闡釋的著作。
十口相傳:許多人輾轉相傳。十世單傳:連續十代獨子相傳。
形容極其寶貴。循誦習傳:①指習慣於讀死書、傳舊聞。
②指誦習。眾 *** 傳:眾人輾轉述說。
眾口相傳:眾人輾轉述說。見“眾 *** 傳”。
4. 傳字結尾的成語1. 不見經傳:經傳:指被古人尊崇為典範的著作。經傳上沒有記載。後常指人沒有名聲或論述沒有根據。
2. 代代相傳:壹代接壹代地相繼傳下去。
3. 捷報頻傳:勝利的消息不斷地傳來。
4. 口口相傳:不著文學,口頭相傳。
5. 妙處不傳:指精微奧妙的地方不是言語和筆墨所能表達的。
6. 名不虛傳:傳出的名聲不是虛假的。指實在很好,不是空有虛名。
7. 謬種流傳:泛指荒謬的東西壹代代地傳下去。
8. 樹碑立傳:樹:立。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跡刻在石碑上或寫成傳記,使他的名聲世代流傳下去。現比喻立個人威信,擡高個人聲。
9. 薪盡火傳:薪:柴。柴雖燒盡,火種仍留傳。比喻師父傳業於弟子,壹代代地傳下去。
10. 言歸正傳:正傳:正題或本題。指話頭轉回到正題上來。舊小說中常用的套語。
11. 衣缽相傳:中國禪宗師徒間道法傳授,常常舉行授與衣缽的儀式。比喻技術、學術的師徒相傳。
12. 壹脈相傳:壹脈:壹個血統。從同壹血統、派別世代相承流傳下來。批某種思想、行為或學說之間有繼承關系。
13. 不可言傳:言:言語。指對某些事理只能揣摩領悟,不能用言語來表達。
14. 大肆宣傳:極力宣傳使大家知道。
15. 話不虛傳:指傳言不假,與實際相符。
16. 火盡薪傳:火雖燒完,柴卻留傳下來。比喻思想、學術、技藝等世代相傳。
17. 口耳相傳:口說耳聽地往下傳授。
18. 繆種流傳:荒謬錯誤的東西流傳下去。
19. 聖經賢傳:舊指聖人手訂的經典和賢人闡釋的著作。
20. 十口相傳:許多人輾轉相傳。
21. 十世單傳:連續十代獨子相傳。形容極其寶貴。
22. 循誦習傳:①指習慣於讀死書、傳舊聞。②指誦習。
23. 眾 *** 傳:眾人輾轉述說。
24. 眾口相傳:眾人輾轉述說。見“眾 *** 傳”。
5. 轉開頭的四字成語轉敗為成
見“轉敗為功”
轉敗為功
《戰國策·燕策壹》:“聖人之制事也,轉禍而為福,因敗而為功。”金正煒註:“按《爾雅·釋詁》:功,勝也。《周禮·大司馬》‘若師有功’註:功,勝也。禍福勝敗,並相對為文。”後以“轉敗為功”指將失敗轉化為勝利
轉鬥千裏
謂長途轉輾作戰
轉海回天
同“轉日回天”
轉喉觸諱
謂壹說話或壹寫文章就觸犯忌諱
轉禍為福
把災禍轉化為幸福
轉日回天
形容力量大,能扭轉很難挽回的局面
轉日回天
見“轉日回天”
轉死溝壑
謂棄屍於山溝水渠
轉死溝渠
見“轉死溝壑”
轉彎磨角
見“轉彎抹角”
轉彎抹角
①謂沿著曲折的道路走。②形容曲折不直接。③特指說話不直截了當
轉灣抹角
見“轉彎抹角”
轉危為安
把危險轉化為平安
轉災為福
見“轉禍為福”
轉輾反側
同“輾轉反側”
轉戰千裏
見“轉鬥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