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誕生了“曲線救國”這個詞,用直接手段是解決不了的。比如正面對抗日本侵略軍,他們能力不夠,不得不采取間接的策略,可能效果比較慢,調動軍隊以外的各界人士和力量,或者從側面迂回牽制幹擾,壹點壹點地爭取和捍衛勝利果實,有時可能要放棄壹些已經得到的東西,但鬥爭的大方向不變。
文字的彎曲拯救了國家
單詞源
當時,國民黨內的壹些頑固派唆使或支持國民黨的壹些部隊和官員向日本侵略者投降,變成偽軍和偽官,與日軍壹起進攻抗日根據地,並把這種對敵人的叛國行為稱為“曲線救國”。
有助於確定詞性的句法功能和形態特征
曲線救國本身就是壹個中性詞。直線不能救國。曲線保存有什麽問題?只要能達到救國的目的,方法或策略應該不成問題。它本身是中性的,區分褒貶的標準是不同的人為了曲線救國而投入的實際行動。
例子
蔣介石和汪精衛提出的“曲線救國”理論是著名的投降理論之壹。結果是抗日戰爭時期出現了“兵如潮湧,將如鴻毛”的局面。不是頑強抵抗,而是依靠經濟或財力給敵人以打擊和不可抗拒的傷害。所以“曲線救國”論已經完全違背了曲線救國的原則。根本不是救國,而是背叛國家!
積極意義
日本侵華戰爭時期,魯迅先生開始從醫然後去文學,鼓勵更多的人抗日,而不是直接參軍抗日,也可以說是曲線救國。後來抵制洋貨,教育國民不要崇洋媚外。反正曲線救國不是靠軍事手段實現的。
小說的曲線救國
基本信息
書名:曲線救國原名:異時空類別:歷史軍事作者: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