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淮南鴻烈解決方案集。
原文:
近邊者技好,馬無故死。大家都掛著,他爸說:“這怎麽不是福?”住了幾個月後,他的馬就回到了胡身邊。所有人都向他祝賀,他的父親說:“為什麽這不能是壹場災難?”家裏有錢又好,兒子好騎,卻摔斷了肚子。
大家都掛著,他爸說:“這怎麽不是福?”住了壹年,胡人進了堡壘,丁莊人用弦打。堡壘附近的人,死者是十九。光這壹點就很蹩腳,父子相護。所以,福是禍,禍是福,不能極深不可測。
翻譯:
壹個善於投機倒把,掌握招數的人,住在邊塞附近。有壹次,他的馬無緣無故跑到胡人的住處。人們為此來安慰他。老人說:“這怎麽不是福?”幾個月後,丟失的馬帶著許多胡人的好馬回來了。人們前來祝賀他。老人又道:“這怎麽不是災難?”
算命先生家裏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喜歡騎馬,結果他從馬上摔了下來,摔斷了腿。人們開始同情他。老人說:“這怎麽不是好事?”過了壹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塞,壯丁全招了去打仗。很多人死在了邊塞附近。只有塞翁的兒子因腿瘸而從戰鬥中得救,父子二人共同保住了性命。
文本欣賞
在作者眼中,這位技藝超群的表演者的高明之處在於,他不以所有人的“恭喜”為喜,也不以所有人的“吊死”為憂,而是獨具慧眼,“始知終,觀其終。”
他不僅看到了“禍與福同門,利與害為鄰”的壹面,也想到了“禍與福互轉”的壹面,所以他能夠“知行合壹”,面對紛繁復雜的現實,他保持了自己“寧靜致遠”的人格。透過表面,可以看到內幕。作者有意描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形象,以倡導道家“無為以淡然,閉口以空”的觀點。
這則寓言揭示了禍福相依、利益相伴、可以“相濡以沫”的觀點,頗具辯證性。但是,那種認為人在面對不幸和利益時,只有什麽都不做,保持沈默,默許和等待的想法是消極的。
至於“胡大人入堡,丁壯與弦戰,近堡之人,死者十九”的英雄情境作為陪襯,更是低級宣揚兒子壹瘸壹拐地活下來,是自己的福氣。後人用“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說明壞事和好事在壹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絕對的,是對這個寓言積極壹面的創造性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