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何不試之以足”中的“之”是什麽意思?

“何不試之以足”中的“之”是什麽意思?

意思是:

1,之:代詞,它,此處指量好的尺碼。

2,之:動詞,到......去,前往。

3,之:代詞,代量好的尺碼。

4,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5何不試之以足:之,代詞,代指他想買的那個鞋子,是特殊句式中的倒裝句,正常語序應該是"何不以足試之?" 意思是:為什麽不用腳去試試鞋子呢?

原文:

鄭人有欲買履者(壹些書上寫“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白話譯文:

從前有壹個鄭國人,想去買壹雙新鞋子,於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腳的尺碼,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卻忘了帶上尺碼。挑好了鞋子,才發現:“我忘了帶尺碼。”就返回家中拿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他最終沒有買到鞋子。

有人問:“妳為什麽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

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出處:出自戰國末期韓非的《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韓非子》是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法家韓非的著作總集。?《韓非子》 是在韓非逝世後,後人輯集而成的。

據《漢書·藝文誌》著錄《韓非子》五十五篇,《隋書·經籍誌》著錄二十卷,張守節《史記正義》引阮孝緒《七錄》(或以為劉向《七錄》)也說“《韓非子》二十卷。”篇數、卷數皆與今本相符,可見今本並無殘缺。著作中許多當時的民間傳說和寓言故事也成為成語典故的出處。

擴展資料:

故事啟示:

這個鄭國人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大笑話,而且連鞋子也買不到,成為了笑柄。而現實生活中,買鞋子只相信腳碼而不相信腳的事,只懂死守教條而不懂變通,沒有頭腦的人可能是不會有的吧?

但類似這樣的人,的確是有的,而且並不少。有的人說話、辦事、想問題,只從書本出發,不從實際出發。書本上寫到的,他就相信,書本上沒有寫但實際上存在著的,他就不相信。

在這種人看來,只有書本上的才是真理,沒寫上的就不是真理。這樣,思想當然就要僵化,行動就容易碰壁。

百度百科-鄭人買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