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小故事往往比大故事更感人。這個101的寓言,蘊含著深刻的管理原理。內容涉及人事管理、組織成長、企業發展和決策等。這個寓言簡單而深刻。
第壹個老農夫和石頭
有壹個老農民的農田,有壹塊大石頭已經很多年了。這塊石頭打碎了老農的幾把犁頭,損壞了他的耕田。老農對此無能為力,那塊巨石成了他耕作時揮之不去的心病。有壹天,在又壹個犁壞了之後,老農終於下定決心要結束這塊巨石,想起了它給他帶來的無盡煩惱。於是他找來壹根撬棍,放在巨石下。他驚訝地發現埋在地下的石頭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麽深那麽厚。只要稍加努力,他就可以把它撬起來,用大錘砸碎,然後把它從地下清理出來。老農的腦海裏閃現出多年來被巨石困擾的場景,想到能早點擺脫這種頭痛,不禁莞爾。
管理寓言1:從這個寓言中,我們會明白企業管理中的壹個道理:遇到問題要立即找出根源,有問題就立即處理,決不能拖延。在企業管理活動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反復出現的問題或不良現象,如果怕病怕醫。
或者拖延、積壓,必然給企業造成困難,甚至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無法正常進行,嚴重時甚至威脅到企業的生存。因此,對於企業管理中頻繁出現的問題,我們不應該回避,而應該抓住苗頭,及時調查,追根溯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二是訓練鷹而不是鴨。
雖然鷹和鴨表面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本質上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動物。老鷹不怎麽唱歌。它們在天空中盤旋,東張西望,用銳利的目光追逐獵物,以最快的速度捕捉獵物。而鴨子只能在水上生活,幾乎沒有能力去爭取什麽。同時,鴨子整天呱呱叫。換句話說,它除了嘎嘎叫什麽都不會。在處理問題時,這不是壹個好辦法,因為這只是空談而沒有實踐,缺乏執行力,也無濟於事。
管理寓言2:在妳的公司裏,妳應該知道如何區分鷹和鴨。只會嘎嘎叫的鴨子通常會找壹些理由和借口來掩蓋自己的錯誤和無能。比較好的鴨子會反映問題,但基本上不會提出解決問題的好辦法。老鷹不壹樣。鷹不僅會主動探索問題,還會主動尋求最快最高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對公司貢獻最大。所以,對於識貨的老板來說,擁有壹只鷹遠勝於擁有十只甚至更多的鴨子。
三是獵駱駝。
壹位父親帶著三個孩子去沙漠獵駱駝。他們到達了目的地。父親問老板:“妳看到了什麽?”老板回答說:“我看到了獵槍、駱駝和壹望無際的沙漠。”父親搖搖頭說:“沒有。”父親問了第二個孩子同樣的問題。第二個孩子回答:“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獵槍和沙漠。”父親又搖搖頭說:“不。”父親又問了第三個孩子同樣的問題。第三個回答說:“我只看到了駱駝。”父親高興地說:“回答正確。”
管理寓言三:設定目標產生結果的秘訣就是“明確”二字,成功的目標必須明確。此外,目標應該具體和量化。對企業來說,壹個時期的戰略目標必須明確具體;對於壹個團隊來說,行動目標也必須明確具體。這樣才能讓所有成員明確自己下壹步努力的方向,對所有成員都有很大的激勵作用。有了明確具體的目標,無論具體工作進行到什麽階段,無論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遇到什麽突發情況或問題,都可以保證企業或團隊成員調整自己的工作任務和努力方向,保證自己能夠始終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
第四次猴子實驗
科學家把四只猴子關在壹個封閉的房間裏,每天給它們餵很少的食物,讓它們餓得吱吱叫。幾天後,實驗者在房間上方的小洞裏放了壹串香蕉,壹只頭暈的大猴子沖上前去,但當它沒能拿到香蕉時,就被預設器官灑出來的熱水燙傷了全身。當三只猴子依次爬上去拿香蕉時,被熱水燙傷了。所以猴子們不得不看著香蕉嘆息。幾天後,實驗者換了壹只新猴子進房間。當這只新猴子餓了,想試著爬上去吃香蕉時,他立刻被另外三只老猴子攔住,並被告知這很危險。千萬不要嘗試。實驗者把另壹只猴子換進了房間。當這只新猴子想吃香蕉時,有趣的事情發生了。這壹次,不僅剩下的兩只老猴子成功了,那只沒被燙傷的半新猴子也試圖阻止它。實驗繼續進行。當所有的猴子都換好了,沒有壹只被燙傷,身上的熱水機也取消了。香蕉唾手可得,但他們誰也不敢享用。
管理寓言4:企業禁忌往往代代相傳。雖然事情變了,環境變了,但是大部分組織還是堅持前人失敗的經驗,無緣無故的錯過大好機會。
木桶第五法則
眾所周知,壹個桶的水量不是取決於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板,而是取決於桶壁上最短的那塊板。人們把這個規律總結為“木桶定律”或“木桶理論”。根據這壹核心內容,“木桶定律”有三個推論:第壹,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夠高,桶才能裝滿水;這個桶裏只要有壹塊不夠高,桶裏的水就裝不滿;其次,所有板中高於最低板的較高部分是沒有意義的。越高,浪費就越多。再次,為了增加桶的容量,要盡量增加最下面那塊板的高度,這是最有效也是唯壹的辦法。類似於木桶定律,還有壹個鏈條定律:壹條鏈條最薄弱的壹環承受的力量和其他環節壹樣,所以鏈條越長越弱。
管理寓言五:對於壹個組織來說,組成組織的部分往往是參差不齊的,劣質的部分往往決定了整個組織的水平。“短板”和“最薄弱環節”都是組織有用的部分,但比其他部分稍差。妳不能把它們當作爛蘋果扔掉。所以,管理的真正意義是補短板。
第六次青蛙實驗
19年底,康奈爾大學進行了壹項著名的青蛙實驗。他們突然把壹只青蛙扔進了沸騰的油鍋。在那次命運攸關的決壹死戰中,青蛙用盡全身力氣跳出滾燙的油鍋,跳到鍋外的地上,安全脫險!半個小時後,他們用同壹個鍋,灌滿冷水,然後把活下來的青蛙放進鍋裏,再用炭火慢慢烤鍋底。青蛙在水裏悠閑地享受著“溫暖”。當它感到酷熱難耐,不得不為自己的生命掙紮時,已經來不及感到疲倦了。青蛙癱瘓了,最後被埋在火鍋裏。
管理寓言六:壹個企業必須能夠應對千變萬化的社會環境,管理者要有深遠而敏銳的洞察力,這樣企業才能始終保持高度的競爭力,不能默默無聞,更不能逃避壹時的安逸。如果管理者和企業對環境的變化沒有高度的警覺,企業最終也會面臨和這只青蛙壹樣的命運。
第七個馬太效應
壹位大師將出國進行壹次長途旅行。在離開之前,他會召集他的仆人,委托他們保管他的財產。根據每個人的能力,主人給了第壹個仆人五塔蘭特,第二個仆人兩塔蘭特,第三個仆人壹塔蘭特。我從塔蘭特那裏得到了五個仆人用在生意上,賺了五個塔蘭特。同樣的,壹個得了壹他連得的仆人,也賺了兩他連得。但是得到壹個塔冷通的仆人把他主人的錢埋在土裏。過了很久,師傅回來和他們算賬。我從壹他連得帶了五個仆人,帶著另外五他連得,對我主人說∶「主啊,妳給了我五他連得。看,我又做了五個。”“幹得好!妳在很多事情上都是壹個自信的人,我會讓妳負責更多的事情。享受妳的土地吧。”同樣,他從塔蘭特那裏得到了兩個仆人,並帶著另外兩個塔蘭特來了。他說:“主人,妳給了我兩個人才。看,我又做了兩個。”主持人說:“幹得好!妳在壹些事情上是壹個自信的人,我會讓妳負責很多事情。享受妳的土地吧。”最後,我從人才那裏得到了壹個仆人。他說:“師傅,我知道妳想成為壹個強者,不勞而獲,不勞而獲。我很害怕,所以我把錢埋在了地下。看那裏,妳的錢埋在那裏。”大師斥責他說:“懶惰、不道德的人,既然妳知道我要不勞而獲,不勞而獲,那妳就把妳的錢存在莊家那裏,等我回來連本帶利還給我。”然後他轉身對其他仆人說:"拿他的壹他連得,給那賺了十他連得的人。"“但他已經有十種天賦了。”凡妳所有的,都要給他,使他富足。但誰要是沒有,連自己擁有的東西都會被拿走。”
管理寓言7:20世紀60年代,著名社會學家莫頓首先將“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的現象總結為“馬太效應”。所以在企業資源分配上,馬太效應告訴我們要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當可利用的資源有限時,妳必須把妳的時間、精力、天賦和金錢投入到最有希望的戰場,以確立妳在這個領域的主導地位。
換句話說,企業管理就是要把握“抑弱扶強”的原則。
第八只被困的老虎
在山路上,老虎走進了獵人設下的套索。掙紮了很長時間後,它沒能把腳掌從絞索中掙脫出來。看到獵人壹步步逼近,老虎憤怒了,奮力掙脫被困的腳掌,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這片危險的區域。
管理寓言8:老虎斷了腳自然痛苦,但如果保住了性命,那就是明智的選擇。所謂“斷尾求生”,就是這個道理。美國奇異公司前CEO威爾遜曾經關閉了很多業績不在行業前兩位的業務部門,某銀行向資產管理公司出售了700多億元的不良資產。這些都是痛苦的決定,但為了整體利益,經營者必須立即做出決定,要有勇氣和魄力。
第九破窗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詹八鬥做過壹個有趣的實驗:兩輛壹模壹樣的車停在兩個不同的街區。其中壹輛完好無損地停在帕洛阿爾托的中產階級社區;另壹輛車摘下牌照,打開車頂,停在相對淩亂的布朗克斯區。結果如何?停在中產社區的那輛,過了壹個星期還完好無損;開天花板的不到壹天就被偷了。後來詹八鬥在完好的車上砸了壹塊玻璃,短短幾個小時車就不見了。
管理寓言9:基於這個實驗,美國政治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林鍇提出了“破窗理論”。他們認為,如果有人打碎了建築物上的壹塊玻璃,並且沒有及時修理,其他人可能會受到壹些暗示的縱容,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這些窗戶給人壹種雜亂無章的感覺。在這種麻木不仁的氛圍下,犯罪就會滋生蔓延。“破窗理論”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反腐敗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在企業管理中也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很多人覺得這太簡單,太瑣碎,沒有意義,沒有必要激勵人。而企業產品質量是否有保障的壹個重要標誌就是生產現場是否幹凈整潔。這是破窗理論在企業管理領域的直觀體現。或許更重要的是,對於企業中的“小奸小惡”的態度,特別是壹些違背企業核心價值觀的“小奸小惡”,非常有必要小題大做。
第十個鄰居的妻子
壹個國王經常覬覦壹個鄰國,總想占領它。有壹天,國王決定出兵攻打鄰國,和大臣們商量。所有人都不敢反對,只有壹個大臣嘲笑天空。國王問:“為什麽?”他說:“有壹天,我的鄰居在去看他妻子的路上看到壹個漂亮的女人在田裏除草,於是他忍不住和那個除草的女人說話,但是當他回頭看他妻子的時候,他發現有人在勾引她。這不是很可笑嗎!”國王聽了這話,明白了他的意思,放棄了進攻鄰國的念頭。不久,他聽說敵人要入侵他們國家的領土。
管理寓言10:很多管理者只關註對自己構成威脅、可能取代自己公司的某個人或某個公司,所以想盡辦法未雨綢繆。所以最好的辦法是關註自己的情況,鞏固自己企業的實力,而不是挖空心思去侵犯別人的利益。
第十壹只井底之蛙
有壹只青蛙住在井裏。這裏有大量的水。他對自己的生活很滿意,每天都開心的唱歌。壹天,壹只鳥飛到這裏,停在井邊休息。青蛙說:“妳好,妳是哪裏人?”小鳥回答說:“我來自壹個很遠很遠的地方,我要去壹個很遠很遠的地方,所以我覺得很累。”青蛙很驚訝,問:“天空不是那麽大嗎?”怎麽說很遠呢?"小鳥說:"妳壹輩子都在井裏,只見過井口那麽大的天。妳怎麽知道外面的世界?”聽完這話,青蛙驚訝地看著小鳥,壹臉茫然和失落。
管理寓言11:這是壹個我們已經很熟悉的故事,妳可能會覺得很好笑。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妳仍然可以看到許多井底之蛙,陶醉於自我滿足的狹小領域。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企業將面臨全球競爭。企業經營者應該從更宏觀的角度去面對這個事實,積極提升自己的能力,拓寬自己。
第十二只老虎和獵狗
在壹個動物園裏,壹只獵狗壹個人溜達著,看著曾經壹見他就害怕的動物,現在都被關在籠子裏。無論怎樣,他都控制不住自己,也控制不住驕傲。他來到老虎的籠子前,心想,這是森林之王,現在卻被困在這裏了。他全神貫註地思考,結果不小心掉進了老虎籠子裏。圍觀的人都以為獵犬死了,獵犬絕望地叫著。既然逃不掉,獵犬苦澀地想,反正它已經死了,那就跟它拼了。於是呲牙向老虎演示。然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人們看到的是威嚴的獵犬,步步進逼,囂張跋扈;然而,“兇猛”的老虎卻壹味退縮,露出了恐懼的神色,它的光輝已不在。
管理寓言12:為了在惡劣的環境和激烈的競爭中生存,老虎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捕獵技巧。然而在動物園裏養久了,連原本是它爪子的獵狗都害怕了。
作為企業,不要被壹時的繁華所迷惑。也許繁榮的表面掩蓋了很多我們沒有註意到的小問題。自然的客觀規律表明,繁榮的背後是蕭條。所以危機的存在是必然的,危機的來臨是無聲無息的。這就要求企業時刻保持高度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化壓力為動力,不斷變革創新,不斷提高自己的“狩獵”技能,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十三只蜜蜂和蒼蠅
六只蜜蜂和同樣數量的蒼蠅被放入壹個玻璃瓶中,瓶底朝向窗戶。蜜蜂不停地試圖在瓶底尋找出口,直到精疲力盡或者餓死。蒼蠅會在不到兩分鐘的時間內從另壹端的瓶頸逃脫。蜜蜂認為細胞的出口壹定在最亮的地方;他們不斷重復這個邏輯動作。對於蜜蜂來說,玻璃是壹種超自然的神秘,它們從未在自然界遇到過如此突如其來的不可穿透的大氣;他們的智力越高,就越不能接受和理解這種奇怪的障礙。事實上,正是因為蜜蜂對光的熱愛和它們的聰明,蜜蜂滅絕了。那些愚蠢的蒼蠅沒有註意到事物的邏輯,完全忽略了光的吸引力,到處亂飛,結果誤中了好運;這些頭腦簡單的人總是在智者死去的地方被拯救。所以,蒼蠅終於可以找到適合自己內心的出口,從而獲得自由和重生。
管理寓言13:這個故事講的是設計創新和設計管理,成功的設計實踐總是與實驗和偶然性聯系在壹起的。打破僵化和自由,保持寬松、開放、充滿活力的環境,是所有優秀設計管理的精髓。當所有人都遵守規則時,創造力就會窒息。這裏的規則也是瓶子裏的蜜蜂堅持的“邏輯”,堅持的結局就是死亡。
第十四個小矮人的力量
在古希臘的塞浦路斯,曾經有壹群小矮人住在壹座城堡裏。據說他們被囚禁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是因為他們被壹個可怕的咒語詛咒了。他們找不到可以求助的人。沒有食物和水,七個小矮人變得越來越絕望。小矮人們沒想到,這是諸神對他們的考驗,關乎團結、智慧、知識和合作。在小矮人中,阿基米德是第壹個從守護神雅典娜那裏得到夢的人。雅典娜告訴他,在這個城堡裏,除了他們呆的那個潮濕的儲藏室,其他25個房間的1裏都有壹些蜂蜜和水,足夠他們維持壹段時間;其他24個房間都有石頭,其中有240顆玫瑰靈石。收集這240顆靈石,排列成圓形,可怕的咒語就會被打破,這樣他們就可以逃脫厄運,回到自己的家園。第二天,阿基米德迫不及待地把這個夢告訴了其他六個夥伴。他們四個人都不願意相信,只有愛麗絲和蘇格拉底願意和他合作。剛開始的幾天,愛麗絲想找些柴火先生火,這樣既能保暖,又能讓房間裏透點光;拿起240塊靈石,可以快速解除法術;三個人無法達成壹致,於是決定自己找,但是過了幾天,三個人都沒有結果,反而都筋疲力盡了,這讓其他四個人都笑了。但是三個人都沒有放棄,失敗讓他們意識到應該聯合起來。他們決定。先找火,再找吃的,最後壹起找靈石。這是壹種有效的方法。三個人很快在左邊的第二個房間裏找到了很多蜂蜜和水。
管理寓言14:顯然,壹個共同的、明確的目標對於任何團隊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實踐中,可能會有不同的因素阻礙團隊合作。比如生產部門生產的產品,銷售部門發現銷售不暢;設計師可能會不顧生產部門的困難或市場需求,要求開發壹種全新的設備;組織內部的等級制度在老板和下屬之間制造了摩擦和誤解。下屬抱怨老板根本不想了解他們的問題,老板對下屬漠不關心,無動於衷。因此,壹個企業只有擁有明確的目標,並在組織內形成壹個緊密合作的團隊,才能取得成功。
第十五只青蛙和兔子
青蛙在池塘邊開了壹家診所。壹天,壹只大兔子和壹只小兔子來到診所。小兔子捂住嘴,疼得大叫。青蛙問兔子是不是牙疼,兔子說是。青蛙問兔子為什麽牙痛。小兔子想了壹會兒,回答說,可能是因為它把木頭咬壞了。青蛙醫生馬上給兔子開了壹些止痛藥。他還告訴兔子以後不要嚼硬東西。旁邊的大兔子帶著小兔子來看病。他聽了哈哈大笑。大兔子說:“我們兔子的門牙會壹直長。不咬牙,就沒法閉嘴。”兔子牙痛是因為它不習慣磨牙。妳只需要給它壹些止痛藥。別讓它磨牙。那不是對它有害嗎?聽說妳醫術不高,果然如此!不然妳怎麽連自己的腿都治不好?“青蛙無語!
管理寓言15:蛙兔問題是我們企業管理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研究管理的真正癥結,而是根據主觀判斷做出決定。結晶問題沒有解決,反而繼續惡化。總之,企業管理中的問題是復雜的,需要深度挖掘才能達到公司的目標,而不是像青蛙博士壹樣盲目診斷兔子。
十六是放棄安逸。
壹天,壹只豬去馬廄看望他的好朋友馬勞,並打算在那裏過夜。天黑了,該睡覺了。豬鉆進壹個幹草堆,舒服地躺著。然而,過了很久,馬還是壹動不動地站在那裏。豬問馬為什麽不睡覺。馬回答說,就算這樣站著,也已經開始睡覺了。豬覺得很奇怪,說:“妳怎麽能站著睡覺呢?壹點都不舒服。”馬回答:“安逸是妳的習慣。作為馬,我們習慣了奔馳。因此,即使在睡覺的時候,我們也時刻準備著奔跑。”
管理寓言16:對於企業管理者來說,壹開始就選擇舒適還是“準備奔馳”是非常重要的。壹個安於現狀的企業,只能停留在起步階段,不僅不會有大的發展,還可能被淘汰。
第十七只燕子和小鳥
有壹只燕子,每年都要旅行,所以他見多識廣,知道很多當地以外的事情,所以燕子經常能預見到壹些事情的發生。有壹天,燕子發現了壹種能分泌粘液的樹,這種粘液非常粘,只要鳥兒停在上面,它就會牢牢地粘在上面。於是燕子號召附近的鳥兒把樹的種子都吃掉,以避免後患。但是鳥兒們並沒有把燕子的話當真。春天來了,滿山的樹苗都變綠了。燕子對小鳥們說:“趁還來得及,如果樹苗還沒長好就全部拔掉,後果不堪設想。”但是仍然沒有人註意燕子的話。日子壹天天過去,小樹苗長成了大樹,還散發出壹股香味,引來了很多蟲子。鳥兒對燕子說:“看!幸虧我們的先知大師和愚蠢的先知壹開始沒有聽妳的,不然我們就錯過了壹頓美餐。”燕子聽了,嘆道:“妳怎麽就不明白呢?”妳真的不知道災難將要發生嗎?”在壹片嘲笑聲中,燕子離開了這裏。很快,每棵樹都開始分泌粘膠。當看到樹上美味的獵物時,鳥兒們歡呼雀躍,紛紛飛入叢林。而這些鳥,正如燕子所料,被粘在樹上,痛苦地掙紮著。於是悲劇發生了。
管理寓言17:很多時候我們就像那些小鳥壹樣,因為經驗不足或者其他壹些原因,對企業迫在眉睫的危險束手無策。問題或危險的發生是壹點點的,成功的管理者會在還壹點點的時候發現,然後清理。如果此時難以判斷,就應該咨詢專家,盡量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第十八條“小狗經濟”和“斑馬經濟”
在動物世界裏,三只小狗攻擊壹只大斑馬,當壹只小狗咬了斑馬的鼻子,第二只小狗咬了斑馬的屁股,第三只小狗咬了斑馬的腿很久,斑馬終於倒下了。三只小狗吃掉壹只大斑馬的秘訣就在於八個字:分工明確,密切配合。
管理寓言18:某地有上千家摩托車零部件生產企業,基本都是家族企業或者家族工廠。他們的分工非常細致,有的企業或者家庭甚至只生產壹種螺絲。當千家萬戶聯合起來,整個地區就變成了壹個超大型的摩托車生產集團。這個“團”效率很高,成本比很多大型摩托車團低30%。
在許多其他大型企業集團中,總部統壹管理所有分公司和車間。建立壹個龐大的管理體系,管理成本上升到什麽程度,資源潛力就浪費到什麽程度。這種經濟形式被稱為“斑馬經濟”。“小狗經濟”的每個家庭和企業都有壹個動力,而那些大企業集團只有壹個動力。由此,“小狗經濟”的動力是“斑馬經濟”的100倍或1000倍。
19是寶潔的崛起。
普羅斯特是俄亥俄州壹家小店的店員,他背叛了自己的國家。他和雜貨店老板蓋姆脾氣壹樣。他們經常互相拜訪,壹起喝咖啡和聊天。仲夏的壹天,普羅斯特拜訪了蓋姆,他們在樓前壹起喝咖啡聊天,蓋姆太太正在洗衣服。普羅斯特突然發現蓋姆夫人正在用壹塊粗糙的黑色肥皂,與她白皙細膩的雙手形成鮮明對比。
可憐。他忍不住哭了,“這肥皂真惡心!”普羅斯特和蓋姆討論了如何制作壹種又白又香的肥皂。當時使用黑皂是壹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心思縝密的普羅斯特卻萌發了創業的想法。他和Gaim決定開壹家專門做肥皂的小公司,名字叫P,媽媽,兒子,P,G,所以公司名字叫PG公司。普羅斯特雇傭了他的兄弟威廉作為技術人員來開發白色漂亮的肥皂。經過壹年的精心研制,壹種白色橢圓形肥料
肥皂出現在他們面前。普羅斯特和蓋姆欣喜若狂。像剛出生的嬰兒,我們該給它取個什麽好聽的名字?普羅斯特煞費苦心,日夜沈思。周日,普羅斯特去了教堂,想著給新肥皂起個名字,聽牧師念了壹首贊美詩:“妳來自壹座象牙宮殿,妳所有的衣服都沾滿了沁人心脾的芬芳……”普羅斯特心裏壹暖:“對!它被稱為象牙肥皂。象牙皂潔白如玉,其名講聖歌,能洗去靈魂的汙穢,更不用說外在的塵埃了。”漂亮的產品,聖潔的名字,誰能不愛?PG公司為此申請了專利。為了推銷這種產品,普羅斯特和蓋姆轉向了廣告。他們聘請著名大學的著名化學家對“象牙皂”的化學成分進行分析,從中挑選出最有說服力、最吸引人的數據,巧妙地穿插在廣告中,讓消費者相信“象牙皂”的優良品質。PG紅極壹時,他們成功了!
管理寓言19:塑造壹個品德,壹開始真的不容易。妳需要技術、廣告等多方面的支持,但最重要的是對自己的品牌要有信心和激情。法國諺語說:“態度決定結果。”做品牌的時候,不能先考慮我多少年能收回成本,而是品牌在我的管理下能成長多少。認真考慮這個問題後,我們再去成本核算。管理者首先是掌控全局的人,而不是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