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三國演義人物品質四字成語

三國演義人物品質四字成語

1. 用四字成語三國演義人物性格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性格與《三國誌》中的人物真實性格也是有很大差距的。

現舉幾個人物說明。 諸葛亮: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後世各種傑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

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群眾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贊他,歌頌他,熱愛他。可以說,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已超過了他在三國歷史上的政治軍事實踐。

《三國演義》雖然突出了諸葛亮壹生性格、品德、功業等的積極方面,但又把它無限誇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並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魯迅評論說:“狀諸葛亮之智而近於妖。”

因此,《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是歷史小說人物。 劉備:陳壽對劉備的評價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及其舉國托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二,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

但他“折而不撓,終不為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的代表,漢室皇權正統的繼承者,因而對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著力描畫,極盡誇張,但在突出其“仁愛”時卻又落入了“無能”壹面,給人以“無能”和“虛偽”的感覺。

電視劇中的劉備常常以淚洗面,哭與淚雖然表現了劉備的“仁”,但又給人以劉備的天下是哭出來的印象,扭曲了劉備是“梟雄”、“人傑”的真實形象。 關羽:歷史上的關羽為“萬人之敵”壹虎將,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義著稱,但“剛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

馬超投降劉備後,封為平西將軍。時關羽督荊州,修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諸葛亮答信時,稱馬超雖為壹世之傑,但不如關羽的“絕倫逸群”,關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

這是典型的有勇少謀的武將性格。但在《三國演義》中,因為他是劉備陣營中的人,又有講信義的特點,所以,就被塑造成“義”的化身。

他跟隨劉備,不避艱險。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劉備,只是有感於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離曹歸劉前為曹操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解白馬之圍。

但是《三國演義》中寫關羽下邳投降時相約三事、曹操以三日壹小宴、五日壹大宴的厚禮待他等卻是子虛烏有。總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是不惜筆墨,把關羽刻畫成“義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嚴重的扭曲了。

曹操: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復雜,陳壽認為曹操在三國歷史上“明略最優”,“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曹操禦軍三十余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於詩文、草書、圍棋。

生活節儉,不好華服。與人議論,談笑風生。

“勛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他是中國歷史上第壹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壹面又誇大了。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殘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歷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謙讓服人,有“雅量高致”。劉備稱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

孫權則贊他有“王佐之資”。但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成了諸葛亮的墊底人物。

寫周瑜,是為了擡高諸葛亮。因此,《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氣量狹小,智謀也總是遜諸葛亮壹籌,根本不像蘇軾所歌頌的周瑜“雄姿英發”,是“千古風流人物”。

魯肅:如果說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等人的性格、形象雖被扭曲,但多少還有些根據的話,那麽,魯肅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除了名字外幾乎就全是杜撰了。歷史上的魯肅“雖在軍陣,手不釋卷”,“思度宏遠”,“有過人之明”。

他初見孫權,就提出了建國方針:鼎足江東,北拒曹操,待機剿除黃祖,進發劉表,竟長江而有之,然後建號稱帝以圖天下。這與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相似之處。

曹操大軍南征荊州時,孫權部屬都主降,唯獨魯肅主張抗曹,勸孫權召回周瑜,***商戰守大計。赤壁戰後,他又力主扶劉抗曹。

在東吳歷史上,魯肅實為諸葛亮式人物,孫權對他也極為欣賞。吳國的建立和發展基本上是按照魯肅提出的政略、戰略方針進行的。

但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成了諸葛亮與周瑜兩人智鬥的犧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歇後語 ·曹操下江南--來得兇,敗得慘 ·張飛扔雞毛--有勁難使 ·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 ·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 ·曹操遇蔣幹--倒了大黴 ·張飛販私鹽--誰敢檢查 ·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曹操作事--幹幹凈凈 ·張飛賣秤錘--人強貨硬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殺華佗--諱疾忌醫 ·張飛賣肉--光說不割 ·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曹操用計--又奸又滑 ·張飛戰關公--忘了舊情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顧全大局 ·曹操戰宛城--大敗而逃 ·張飛吃豆芽--壹盤小萊 ·諸葛亮要醜妻--為事業著想 ·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 ·張飛媽媽姓吳--無事(吳氏)生非 ·諸葛亮招親--才重於貌 ·曹操敗走華客道--不出所料 ·張飛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 ·曹操敗走華容道--走對了路子 ·張飛繡花--粗。

2. 《三國演義》的人物特點(4字成語)不要句子

1、髀肉復生(劉備):形容長期清閑,事業毫無成就。

2、後患無窮(劉備):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

3、如魚得水(劉備與諸葛亮):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境。

4、三顧茅廬(劉備與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後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

5、初出茅廬(諸葛亮):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驗,比較幼稚。

6、虎踞龍盤(諸葛亮):形容南京地勢的雄偉。

7、集思廣益(諸葛亮):指集中眾人的意見,擴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盡瘁(諸葛亮):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計(諸葛亮):指壹種作戰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將崔琰):指代人寫文章。

12、才占八鬥(曹植):形容學問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學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絕倫(關羽):形容高出眾人之上,沒有人能與其相比。

15、壹身是膽(趙雲):形容膽量極大。

16、顧曲周郎(吳國都督周瑜):形容欣賞音樂或聽歌、聽戲很內行。

17、巢毀卵破(孔融的兩個兒子):比喻國家或集體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員當然不能幸免。

18、堅壁清野(曹操的謀士荀彧)指餓死、困死敵人的壹種作戰方法。

19、如嚼雞肋(楊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犢(楊修的父親楊彪):比喻父母愛撫子女。

21、勢如破竹(杜預):比喻軍隊壹路連打勝仗,形勢好比用刀劈竹竿壹樣的順利。

22、車載鬥量(吳國的中大夫趙咨):形容數量很多並不稀罕。

23、斷頭將軍(巴郡太守嚴顏):形容壯士英勇不屈,寧死不降。

24、吳下阿蒙(吳國名將呂蒙):形容沒有學識的粗人。

25、想當然(孔融):形容沒有事實根據的主觀臆斷。

26、兵貴神速(魏國謀士郭嘉):指用兵貴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遜(張合):形容說話不客氣,沒有禮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鍛煉才能成器。

29、負重致遠(人稱“鳳雛”的龐統,陸績,顧邵):背著沈重的東西送到遠方。

30、樂不思蜀(劉禪):比喻樂而忘本。

3. 三國演義中描寫人物的四字成語

劉備 寬厚仁德 謙虛謹慎 求賢若渴 弘毅寬厚 知人待士 雄才蓋世 威而有恩 勇而有義

諸葛亮 神機妙算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忠順勤勞 權智英略

關羽 義薄雲天 忠肝義膽 大義凜然 剛愎自用

張飛 粗獷豪放 粗中有細 勇猛無敵 所向披靡

曹操 奸詐狡猾 胸懷大誌 唯才是舉 超世之傑

臨危制變 料敵設奇

司馬懿 老謀深算 韜光養晦 瞻前顧後

劉禪 樂不思蜀

魯肅 忠厚老實 忠厚守信 臨事不茍 為人方嚴

4. 三國演義人名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

吳下阿蒙

三顧茅廬(劉備三顧諸葛亮)

草船借箭(赤壁之戰,劉備立軍令狀,三天備十萬支箭)

過關斬將(關羽得知劉備下落,單人匹馬保護二家皇嫂千裏尋兄。在五關當中分別受到了孔秀、韓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的阻攔;關羽被逼無奈,過五關斬六將。最後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會。)

樂不思蜀(劉禪被封為安樂侯後,司馬昭問曰,思蜀國呼,禪曰,不思)

望梅止渴(曹操大軍缺水時,曹操騙大家,前邊有片梅林,士兵們流出口水來就解渴了)

舌戰群儒(諸葛亮赴東吳,聯盟對抗曹操時,與東吳群臣辯論)

七擒七縱(諸葛亮妙計七擒七縱蠻王孟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