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不鳴則已壹鳴驚人的典故 不鳴則已壹鳴驚人的的成語故事

不鳴則已壹鳴驚人的典故 不鳴則已壹鳴驚人的的成語故事

1、典故:《韓非子·喻老》記載:“楚莊王熊旅統治朝政三年,沒有發號壹項政令,也沒有壹樣政績上的作為。右司馬伍舉來到君王座駕旁,對楚莊王講了壹段微妙的話,說:“有壹只鳥停駐在南方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飛翔,也不鳴叫,沈默無聲,這是什麽鳥呢?” 楚莊王說:“三年不展翅,是為了生長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為了觀察民眾的態度。雖然還沒飛,壹飛必將沖天;雖然還沒鳴,壹鳴必會驚人。妳放心,我知道了。”經過半年,楚莊王就親自聽取朝政,被廢除的有十項政令,被啟用的有九項政令,誅殺大奸臣五人,提拔隱士六人,因而國家能被大力整治。帶兵討伐齊國,在徐州大敗了齊軍,在河雍戰勝了晉軍,在宋國匯合諸侯,終於使楚國稱霸天下。莊王不因為小事加害忠善的人,故此能有好的名聲;沒有事先顯示,故此能有好的功績。所以說:“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不可估量。”

2、不鳴則已,壹鳴驚人是壹個漢語成語,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壹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