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成語“先來後到”或“砌墻用的磚”
後來居上的人超過了從前居上的人。有人稱贊後起之秀超越前輩。漢武帝時期,有三個著名的朝臣,他們的名字叫汲黯、公孫弘和張湯。雖然這三個人同時是漢武帝手下的大臣,但他們的處境卻大不相同。汲黯去北京任職的時候,資歷已經很深,官位也已經很高了。那時候,龔和張湯只是地位很低的小官。但由於兩人處事得當,政績顯著,公孫弘和張湯都步步高升,直到公孫弘封侯,拜他為丞相,張湯也升到了欽差大臣的位置,排名在汲黯之上。汲黯的表現不如公孫弘和張湯,但心胸狹窄。看到當年遠在他之下的兩個小官都身居高位,他很不服氣,壹直想找個機會跟皇帝評論壹下這個道理。有壹天,離朝後,文武大臣紛紛撤退,漢武帝溜達出宮,正朝通往禦花園的花道走去。汲黯急忙上前,對漢武帝說:“陛下,我有話要對您說。不知妳有沒有興趣?”漢武帝轉身止住,道:“不知是甚麽,說來聽聽。”汲黯道:“陛下,妳見過農民堆柴火嗎?他們總是先把搬來的柴火放在底層,再放在上面。妳不覺得他們先搬的柴火太委屈了嗎?”漢武帝不解地看著汲黯說:“妳說這話是什麽意思?”汲黯說:“妳看,那些小官如公、張湯,論輩分都在我後面,如今卻是後來居上,職位比我高得多。不就跟那個堆柴火的農民壹樣嗎?”幾句話讓武帝很不高興。他覺得汲黯簡單片面地看待問題是不合理的。他想貶低汲黯,但想到汲黯是老臣,只好忍住怒氣,二話沒說就走了。從此漢武帝對汲黯視而不見,官位也不得不屹立不倒。後來者居上本來就是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看我們從哪個角度看這個問題。汲黯認為論資排輩不可取,反對落後。嵇安,西漢武帝時代的人,以正直、公正、敢說真話而受人尊敬。他不拘小節,務實做人,做官。雖然表面上沒那麽轟轟烈烈,但能把壹個縣治理的井井有條。於是,朝廷把他從東海郡調到朝廷當領主、上尉——壹個掌管地方官員任免的官職。有壹次,漢武帝說要貫徹儒家仁義政策,為人民做好事。皇帝話還沒說完,汲黯就說:“陛下內心如此貪婪貪婪,表面上卻要裝出仁厚的樣子。何必呢?”壹句話把皇帝噎回去了。漢武帝哭了,臉色大變,宣布對朝打擊。滿清所有的文臣都在為汲黯撐著杖,怕他釀成大禍。武帝回宮後,對身邊的人說,汲黯太粗太直。從此,汲黯的官職再也沒有提升過。當他還是齊桓公和太師的時候,龔和張湯還是壹介小官。後來,他們不斷崛起,龔當上了宰相,張湯當上了古學士,而何繼安卻依然原地踏步。有壹天,汲黯對武帝說,陛下起用群臣,如同劈柴,是“後來者居上”!漢武帝當然認識到這是控訴。然後,他轉向他的副手們說:“人們真的必須學習!妳聽汲黯的,越來越不像話了!”這個故事出自《史記·鄭績列傳》。“後來居上”這個成語,往往是指後者能夠超過前者。和汲黯說的這個初衷,大相徑庭。